分享

晋思考:再走晋东南,山西古建筑考察随想

 晋见人文 2022-03-24

没有走过晋东南,是不会真切感受“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的。

山西古建筑,这是一个让其他省份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晋北古建,人们也许更熟悉一些,毕竟佛光寺的大名,是些许了解古建的人都知道的。梁思成、林徽因,这对伉俪,对于佛光寺溢于纸上的赞美之词,直到今日的我们,看到那些文字,也能切切的感受到他们对佛光寺的喜欢。华严寺、善化寺等等辽金巨构,任何一个版本的古建史书,都是会不吝笔墨的。所以,这些地方是所有熟悉山西古建的人,都会去看的,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如果说只是看了晋北古建,就说“地上文物看山西”,这个当然也没错,因为它们规模宏大,在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你去晋东南走一遍,就会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分量。忙里偷闲,和晋见学社的同仁们,又一次走进这片土地,感触良多。

这个地方的古建好像永远看不完,那些曾经认为不起眼的地方,当你真正走近,也会给人很多惊喜。走在这片土地,会有一个幻觉,中国古建保存的真多!随便走走,就是五代的、宋代的、金代的,当年梁思成先生如果到了这个地方,不知道该有多惊喜。

附属于古建筑的壁画、雕塑,琳琅满目,很多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顶尖之作。在这里走走,会让我们对于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由衷的自豪。这些媲美世界顶尖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当地百姓对于文物的保护和自豪,令人感动!当我们走进“西溪二仙庙”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的庙会,看到这个古老的建筑还活着,还在吸引着周边百姓的顶礼膜拜,很感动,我一直认为,活着的文物才是更有价值的文物,那些锁在地库或者大门紧锁的文物,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有庙会,所以周围村庄的很多百姓都过来帮忙防火,其中两位为了自己村庄的古建哪个更古老而争执,看到我们手里携带着各种资料和设备进来参观,觉得应该是专家,跑过来找我们做鉴定。得知两位,一位是龙岩寺所在地梁泉村的,另一位是南吉祥寺所在地平川村的,龙岩寺应为金代建筑,南吉祥寺为北宋遗构,按照现存遗构,应该是南吉祥寺更为古老一些,当我们给出答案后,前者明显不服,说我们村的建造年代更久,唐代就有!两位长者真是可爱,也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这方土地能保存这么多古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地百姓的呵护。

也有令人痛惜的,当我们到了长子县中漳伏羲庙的时候,看到前几年破败的古建进行了修缮,应该是刚修完,还没有完全竣工,庙宇大门紧紧关闭,院内栓着狗不断冲我们叫,里面进不去,隔着铁栅栏拍了几张照片,又围绕古建围墙转了转,在外面看到拆下来的梁架,里面看到有乳栿、四椽栿,有的腐朽严重,没法使用,有的保存的较好,但拆掉更换了!里面堆了很多,有的已经长了菌类,这样一些珍贵的文物,看来是难逃一炬了!一路上类似的刚维修的建筑也有几处,明显的看到斗拱、梁架都是新的做旧,而原物,应该和我们看到的一样,都不知所终了!我认为,这样的修缮,真的很可惜,真正的文物,丢掉了,看到的,大多都是更换的,和一个仿古建筑又有什么两样?这些拆下来的,里面凝结着多少当时匠人的巧思还有背后的文化,也许就因为这样更换,全部泯灭了。真的希望,能把这些拆掉的物件,哪怕是不能用的,也保存下来,放到这些已经空旷的殿内或者甚至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

到了青莲寺,看到被修缮一新的唐塑,真的很痛惜,这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唐代彩塑,经过一修,价值大打折扣,被媒体批评以后,索性关门不让参观了!本来加了玻璃就不是很好,索性把门也关闭了!看到加了玻璃罩的泥塑作品,我真的很纳闷,连民间百姓都懂得道理,难道相关有权决定它们命运的人不懂吗?那些泥做的,最怕潮。通风,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用那些玻璃隔起来,我觉的,除了不想让人欣赏,没有别的原因了!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