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见带您游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晋见人文 2022-03-24

南禅寺,一座五台山台外寺庙,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寺庙坐落在村口土岗之上,规模不大,但是保存有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佛殿。

寺庙坐北朝南,由正院、东跨院以及后院组成,东跨院是办公区域,后院是菜园,正院是南禅寺的主角。

东跨院现存建筑有坐北朝南的阎王殿,明代建筑,现在为接待室。东侧为70年代新建的一排民房,是工作人员居住及办公区。

 南禅寺西跨院  王狰摄

主院现存建筑有南侧的山门(观音殿),清构,东配殿(菩萨殿),清构,西配殿(龙王殿),明构,以及坐北朝南的大佛殿,唐代建筑。

大佛殿是南禅寺最重要的建筑,前面有广阔的月台,是仅存的三座唐代建筑中唯一有月台的建筑,月台是70年代修复大殿时修复的。

 南禅寺大佛殿  王狰摄

 南禅寺大佛殿修复前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大佛殿修复前  翻拍自图册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共用12根檐柱,其中东南角的角柱为70年代维修时更换,其余均为唐代原物,尤为珍贵的是西山墙北侧的三根方柱,是比其它柱子更为古老的柱子,方形抹楞。柱头均有卷杀,所有柱子稍稍内倾,形成“侧角”,角柱增高,有“生起”,早期建筑的几处典型特征。

柱头有阑额,没有普拍枋,阑额不出头,唐代、五代及宋早期建筑均有的典型特征之一,看起来简练大气!

斗拱简洁,只有柱头铺作,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为双杪两出跳五铺作,第一跳华拱偷心,第二跳施令拱。第一跳偷心,也是唐至宋代早期建筑的典型特点。斗拱特点有三:一、斗拱硕大,约合法式的二等材,比二等材稍厚;二、各个拱头的卷杀为五瓣卷杀,每瓣微微内䫜,䫜深约0.3厘米,五瓣卷杀在北齐、隋等石窟内斗拱上可以看到,木结构建筑实物,仅此一例!三、斗拱之上有“皿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唯一的实例。

注:山西长治布村玉皇观前殿也有近似皿板的构件,但是是否皿板,有争议。

大殿斗拱双杪五铺作  王狰摄

大殿当心间设板门,每扇门有门钉三路,各路设门钉八枚,门楣上没有门簪。两侧为破子棂窗,窗下砖砌槛墙。

大殿屋顶平缓,舒展大气,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屋顶最平缓的一座。

大殿内部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之上加缴背,组成复梁,缴背之上驼峰大斗承托平梁,平梁之上仅用叉手承托脊槫。驼峰隔架,是早期建筑的特点,而仅用叉手托脊槫,这是唐代建筑的特点,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仅仅有南禅寺正殿及佛光寺东大殿用此手法。

南禅寺除了建筑非常珍贵,另外尤为难得的是还保存有珍贵的唐代彩塑。这些彩塑是我们在敦煌之外能看到的最珍贵的唐代彩塑,没有之一,晋城青莲寺也保存有六尊唐塑,可惜不给看,而佛光寺的唐塑经过近代重妆,价值大打折扣。

 南禅寺现存唐代彩塑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原有唐代彩塑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现有唐塑14尊,是早期佛教造像常见的组合,佛坛几乎占据整个大殿,早期佛坛的特点。雕塑原有十七尊,主像释迦牟尼佛,施拈花印,禅宗的标准手势,两侧为阿难、迦叶尊者,再两侧是释迦的两位胁侍,右侧骑狮子的文殊,左侧骑大象的普贤,文殊和普贤两侧各有两位胁侍菩萨,佛坛最前侧是两位高大的金刚。文殊和普贤前面分别有牵狮人拂菻和牵象人獠蛮以及两位童子,另外莲花座上有两位半跪的供养人,可惜今天仅存十四座,牵狮人拂菻和两位供养人现已不存。

整组造像比例协调、身姿优美、线条流畅,具有唐代雕塑的风格,虽然在元代有过重妆,但是色泽淡雅,未失唐代风韵,是我国唐代雕塑的珍品。

 南禅寺唐代彩塑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唐代彩塑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大佛殿是我国最为珍贵的两处古建筑之一(另一处为佛光寺东大殿),不仅仅保存有唐代古建,还保存有珍贵的唐代雕塑。其余的唐代砖雕、唐代方砖,可能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们默默的存在着,低调、内敛,就像这座古建筑一样,默默的避开繁华,隐藏于乡间不起眼的地方,撑着中国古代最为巅峰时期艺术的荣耀!

 南禅寺唐代砖雕   翻拍自图册

南禅寺看点:唐代建筑、唐代雕塑

重要数据:

面阔三间,11.62米,进深三间,9.9米。

共用12根檐柱,其中西山墙北侧3根为抹楞方柱,其余均为圆柱。

斗拱用材:高26厘米,宽17厘米,约合宋代8.5寸*5.5寸,约为《营造法式》的二等材,比宋代用材略厚(法式二等材:8.25寸*5.5寸,殿身五至七间者用之)

注:宋代通用的营造尺大约为1尺=30.7厘米,即1寸=3.07厘;宋代山西泽潞地区营造尺为1尺=30.6厘米,即1寸=3.06厘米

举折:屋架总举高与前后橑风槫之间距离之比为:1/5.15,是目前所有测绘过的古建筑中屋顶最平缓的一座。

重要题字:

西缝平梁下有唐人题字:“因旧名,旹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

注:旹,为“时”;大唐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kuò)当政,建中三年是公元782年。

东缝四椽栿下宋人题字:“维岁次丙寅元祐元年三月三十一日竖柱擡枋,南社都维那侯真,副维那霍链……”及姓氏名单。

注:擡,为“抬”,元祐元年,宋哲宗赵煦当政,元祐元年是公元1086年。

两处题字可知,南禅寺在唐建中三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在建中三年时重修,宋代时进行过修缮。

重要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在古建普查时发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1966河北两次地震波及,导致梁架向左闪歪,檐柱向前倾斜,部分构件脱榫、劈裂。

1972年国务院批准修缮,1973年,制定修缮方案,1974年9月至1975年9月进行落架翻修。

晋见,所见不同,探寻三晋人文,看最美山西!2019年,再次起步!

近期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