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建筑之一:广仁王庙正殿

 晋见人文 2022-03-24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因保存有我国仅存的三座完整唐代木结构建筑而闻名。广仁王庙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侧约4公里处的中龙泉村,与著名的永乐宫仅仅咫尺之遥。

这里建寺的原因是因为水,都说广仁王庙得名是因为曾经在寺庙前有五孔泉眼,俗称“五龙泉”,五龙泉的水神为五龙王,封号为“广仁王”,实则以前寺庙前不止有五孔泉眼,出水量较大者就有六七处。经考证,叫五龙庙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古代祈雨用五龙:春祭为青龙在东方,夏祭为赤龙在南方,季夏祭为黄龙在中央,秋祭为白龙在西方,冬祭为黑龙在北方,所祭的龙与五行相配。所以在山西不仅这里有五龙庙,其它地方也有,比如晋城市五龙河西村五龙宫、长治五龙庙等等。北宋时宋徽宗将五龙都封为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 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按此,该庙是春天祭祀青龙的庙宇。

这里的泉水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干涸,如今,访客至此仅能看到寺前修竹茂密。

广仁王庙前修复的五龙泉

2013年至2016年间,对广仁王庙进行了修缮,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整治,修缮之后的广仁王庙多了现代感,但少了乡土气,大量充斥于寺内及周围的现代材料,让这里更像个旅游景点,而与一座古朴的唐代建筑渐行渐远。真的很怕,哪天去了南禅寺和佛光寺,寺内及周围不再是黄土与树木,佛光寺门口不再是那段石头铺就的路面,而代之以干净整洁的现代石材,如果是这样,我想,应该也会有不少人点赞吧!

2016年修缮一新的广仁王庙

2016年修缮一新的广仁王庙

2016年修缮一新的广仁王庙

2013年修缮之前的广仁王庙

2016年修缮一新的广仁王庙


 修缮时把以前镶嵌在墙上的碑挪到了寺内墙上

广仁王庙现在仅存两座古建——正殿及对面的戏台。正殿建于唐代,戏台建于清代。重要的当然是建造于唐代的正殿。

2016年修缮一新的广仁王庙

 2013年修缮之前的广仁王庙

正殿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所存唐代元和三年(808)碑文推测建造于元和元年(806)之前。现存建筑大多数资料记载为建造于大和五年,即公元831年。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所存碑碣内容,“大和五年秋六年春,历四甲子无雨”,可知,正是因为大和五年秋至大和六年春没有雨,芮城县令才在此祈雨,之后“大降甘雨”,于是“爰命刬(注:同“铲”)除旧屋,创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广仁王庙正殿的断代依据正是因为此碑,但是不知何故,理解为该殿建造于大和五年,以讹传讹,导致今天大多资料都是记载为大和五年,在此做一更正。

大殿建造于大和六年,公元832年

广仁王庙正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1958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大殿进行了修缮,但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此次修缮有很多遗憾之处。现在的广仁王庙正殿,墙壁、台基都不是唐代风格,屋檐按照残破的状况锯短了,屋顶上的瓦和脊兽都更换了,且翼角起翘明显,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到唐风。

但是,广仁王庙正殿的整个梁架结构保留了唐代的作法,甚至有一些特点是三座现存唐构中仅存的,具有极高的价值。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椽,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梁栿通檐造不设内柱,这是唐五代小型殿宇常见的作法,唐代南禅寺大佛殿、五代天台庵正殿、镇国寺万佛殿、龙门寺西配殿均是如此。四椽栿之上为驼峰、大斗、令拱承平梁,与南禅寺作法一致,四椽栿与平梁两侧置托脚,托脚入斗抵平梁头,平梁不出头,均是唐代建筑具有的特征。这些细小之处,正是学界断代的依据。平梁之上为叉手、蜀柱、令拱承托脊槫,用蜀柱不是唐代的特点,该作法应该是后人更换所致。

平梁不出头是早期建筑的特点之一

四椽栿与平梁之间用驼峰隔架

托脚入斗托平梁头是早期建筑的特征之一

柱头没有普拍枋,栌斗直接坐在柱头之上,阑额在角柱不出头,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唐代作法,该殿同样如此。

唐代建筑均没有普拍枋

虽然大殿为五间,但是两稍间短促,所以看起来并不大。两稍间宽度为1.36米,当心间为2.95米,两稍间的宽度不及当心间的二分之一,这种样式在敦煌隋唐时期的壁画内建筑上同样有体现,广仁王庙正殿是这种样式仅存的实例。

 两稍间的宽度不及当心间的二分之一

扶壁拱的作法为泥道拱上施素枋,素枋之上又重叠一层泥道拱与素枋,这种作法称之为拱枋重复式,该殿是这种作法在整个北方建筑中的孤例。扶壁拱拱枋重复式是唐早期建筑有过的作法,但是之后在北方建筑中消失了,而南方建筑中还有保留,代表性的有五代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宁波保国寺大殿等。

 扶壁拱的作法为拱枋重复式

大殿的斗拱同样罕见。斗拱为双杪两跳五铺作,仅有柱头铺作没有补间铺作,五铺作斗拱没有补间是唐五代乃至宋早期建筑中常见的作法。而前后檐柱头铺作的二跳华拱是四椽栿的延伸,这是典型的唐代作法,组合式的斗拱是体现广仁王庙正殿为唐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殿斗拱虽然与南禅寺大殿同样为五铺作,但是作法不同,主要有两点:一、该殿只有两跳华拱,二跳华拱之上没有令拱也没有耍头;二、南禅寺华拱为五瓣卷杀并明显有内䫜,该殿为三瓣卷杀,也有内䫜,既不同于唐代的五瓣卷杀,也不同于营造法式的四瓣卷杀,这是该殿特别之处,但保留了南北朝及唐初早期拱瓣内䫜的作法。特别罕见的是在泥道拱中保留了直拱的作法。该殿斗拱特别的作法,见于隋唐时期壁画之中,是早期斗拱的一种样式,是比南禅寺还要古老的作法。

 可以看到部分泥道拱的拱头为直角

关于丁栿,该殿丁栿为一架椽的长度,丁栿平置在四椽栿之上,同样是唐代建筑的的作法,丁栿之上没有系头栿,与平顺天台庵的作法相似。

 丁栿平置在四椽栿之上是唐代建筑的的作法

但是整个建筑用材并不大,大殿材宽11~12厘米,材高20厘米,约为《营造法式》的五等材,五间的房屋用五等材,比宋代《法式》的规定还低,与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建筑用材较大不同,体现了唐代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特点。

唐代建筑屋顶平缓的特点,这里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该殿举折为1:4.5,南禅寺举折为1:5.15,佛光寺为1:4.72,是三座唐代建筑中最为陡峭的一座,但是比《法式》规定的1:3或1:4要平缓。

2014年维修天台庵发现新的后唐题字之后,基本认定天台庵是一座五代建筑,我国唐代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仅剩下了三座,广仁王庙正殿是其中之一,虽然它不像佛光寺与南禅寺那样地位显赫,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但是,它那独有的古朴的作法,是我国古建筑中一颗耀眼的星,闪闪发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