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看懂枓栱(2.0版)

 晋见人文 2022-03-24
枓栱,中国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构件,枓栱因为对于中国古建筑如此之重要,所以北宋李诫编撰《营造法式》,介绍大木作,第一个介绍的即是枓栱。
对于古建筑爱好者,如果看懂枓栱,可以说对于中国古建筑就算是入门了。而对于研究古建筑的学者,枓栱因为其各个时代不同的做法,是古建筑断代的重要依据。枓栱如此之重要,但又非常复杂,对于刚刚接触古建筑的人尤其如此,那么了解古建,我们先从枓栱开始!
一组完整的枓栱,由五种构件所组成:枓、栱、昂、耍头、衬方头。当然这五种构件不是缺一不可,现存的实例中比如三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就都没有衬方头。这五种构件,我们分别介绍如下:
枓,因其形状像我国古代量器“斗”而得名,又写作“斗”。《营造法式》载,“造枓之制有四:一曰栌枓;二曰交互枓;三曰齐心枓;四曰散枓。”
栌枓,枓栱中最重要的构件,也是必须有的构件,位于一组枓栱的最底层,一般坐于柱头或普拍方之上。
交互枓,施之于华栱出跳之上。十字开口,四耳。如是偷心造或者施之于替木之下者,顺身开口,两耳。
齐心枓,施之于栱心之上。顺身开口,两耳,或十字开口,四耳。如施之于转角由昂及内外转角出跳之上,则不用耳,谓之“平盘枓”。可见,“平盘枓”是属于“齐心枓”的一种。
散枓,施之于栱两头。横开口,两耳。
栱,因其形状像弓箭的弓,故名。《法式》载,造栱之制有五:一曰华栱;二曰泥道栱;三曰瓜子栱;四曰令栱;五曰慢栱。
华栱,是枓栱出跳的栱,第一跳在栌枓口内与泥道栱垂直相交。
泥道栱,位于栌枓上,与华栱相交的横栱,因栱眼壁常用土坯(pī)封闭,故称之为泥道栱。
瓜子栱,铺作出跳的第一跳至最外一跳之里跳头上的横栱。
令栱,铺作出跳的最外一跳跳头上的横栱。
慢栱,施之与泥道栱与瓜子栱之上的横栱。

佛光寺东大殿后檐柱头铺作枓栱

昂,《法式》载昂有两种:下昂和上昂。下昂是现存枓栱中常见的昂,而上昂几乎不见。下昂和华栱是支撑出跳重量的构件,两者的区别是下昂是斜置,而华栱是平置。《法式》中四铺作枓栱用插昂,而现存实例,宋代晚期建筑五铺作以上枓栱开始出现插昂造,即假昂。假昂已经失去了昂的本来作用,实际已经不是昂而是华栱的变形。山西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是现存建筑最早使用假昂的实例。
耍头,名称众多,《营造法式》载,其名有四:爵头、耍头、胡孙头、蜉蹤(虫字旁)头。与令栱相交,安于齐心枓之下。
衬方头,《法式》载,“施之于梁背耍头之上,其广厚同材。前至橑檐方,后至昂背或平棊方。如无铺作,即至托脚木止。若骑槽,即前后各随跳,与方、栱相交,开子荫以压枓上。”《法式》提到衬方头是在大木作制度二“梁”之中,而不是在大木作制度一(主要介绍枓栱构件)之中,这一点耐人寻味,可见它并不是属于枓栱的构件,但是铺作数没有它又与出跳加三不符,它到底是属于枓栱的构件还是梁架的构件,也许宋人也说不太清楚。
《营造法式》把一组枓栱称之为“铺作”,出一跳称之为四铺作,出两跳称之为五铺作,出三跳称之为六铺作,出四跳称之为七铺作,出五跳称之为八铺作。最高等级为八铺作。而唐代建筑中现存实物及资料中最高等级均为七铺作。
除了《营造法式》介绍的四铺作到八铺作外,还有三种简单的枓栱:单斗支替、把头交项作、斗口跳。而现存实物中枓栱的类型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枓栱的演变,由简单到复杂。我国现存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为唐代,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南禅寺大佛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之后唐、五代建筑现存共有12座,通过这12座早期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枓栱,也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枓栱的一步步成熟。 
单斗支替就是用一个栌枓和一只替木把柱、梁、槫三者结合起来,结构简单明确,实物中少见,山西在云冈石窟仿木构建筑的石刻、晋祠鱼沼飞梁中可见。
“把头交项作”类似“一斗三升”,但“把头交项作”多了耍头这个构件,用于柱头,“一斗三升”常用于补间。严格来说,“把头交项作”不能称之为枓栱,因为枓栱的主要作用是以出跳来支撑上部的重量,“把头交项作”并没有出跳。从这个角度来看,“斗口跳”才是最初级的枓栱,所以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几乎看不到“把头交项作”,在山西大同北魏宋绍祖墓中出土的石椁中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枓栱。
斗口跳,我国现存最早使用斗口跳的建筑是曾经被认为是“四座唐代建筑之一”的山西平顺天台庵弥陀殿,该殿的枓栱是标准的斗口跳。
比斗口跳更高一级的,是比天台庵弥陀殿还要早的一座五代建筑,位于山西平顺龙门寺的西配殿。在这座建筑的枓栱中,在华栱之下栌枓之上多了一个像替木或半栱一样的构件,这个位置是后来五铺作枓栱中用华栱的位置,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五铺作枓栱的雏形。
比龙门寺西配殿枓栱更高级的枓栱出现在一座唐代建筑之上,它是位于山西芮城的广仁王庙龙王殿,龙王殿的枓栱看起来就是一座五铺作枓栱了,但它比五铺作枓栱少了一个耍头,耍头这个东西对于枓栱是可有可无的,并没有承重作用,到此,可以说枓栱基本成熟了。
而更成熟的枓栱出现在上文提到的南禅寺大佛殿,这座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的枓栱是标准的唐代五铺作:两出跳,第一跳和第二跳均是华栱,第一跳偷心,第二跳计心,二跳华栱上是耍头。到此为止,中国枓栱基本定型,而后的枓栱不论怎么变化,基本脱离不了该样式,而五铺作也是枓栱中最常见的。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更高级的枓栱最早出现在著名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东大殿的枓栱是唐代枓栱中等级最高的,为七铺作,这也是标准的唐代七铺作,第一二跳为华栱,第三四跳为下昂,第一跳、第三跳偷心,第二跳、第四跳计心。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佛光寺东大殿的前后檐枓栱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于后檐枓栱最上面多了一个构件,这个构件的位置就是后来枓栱中衬方头的位置,它与衬方头的结构作用是相同的,但是与《营造法式》中衬方头的做法是稍有区别的,我认为把它称之为衬方头比称之为耍头更准确一些,它可以说是后来建筑衬方头的变形。

从东大殿看,唐代建筑中应该是已经有衬方头这个构件了,只是做法与后世的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因为实物太少,也不好下结论,或许唐代就有和宋代相似的衬方头的做法,谁知道呢?
那么,到唐代,中国古建筑的枓栱已经完全成熟,此后再没有大的结构性的变化,而变化只在细节上。
到北宋,一位三品官员将作监李诫编撰《营造法式》时,并没有把“单枓支替”、“把头交项作”和“斗口跳”作为枓栱的类型做介绍,可见,在他们眼中,四铺作之上才算是枓栱。《营造法式》枓栱最高级的是八铺作,我国现存最高等级的建筑故宫太和殿如果按照宋式来看,其等级最高的上檐枓栱为七铺作,所谓的清式“九踩”,唐代建筑不论从现存实物还是壁画看,最高等级也都是七铺作,唐代到底有没有八铺作,也不好下结论,或许有。宋代的八铺作枓栱,我们也只能靠想象了,并没有实物存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