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美元的尊严》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3-24

五美元的尊严

麦薇

我开车从610号高速公路下来,左转的红灯让我的车停了下来。

我非常不喜欢停在立交桥下的左转处,那里有太多的乞丐。每当红灯亮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到停下的车前,拿着一个星巴克的咖啡纸杯,示意你应该有所表示。

今天路口站的是一个头发凌乱、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虽然是白人,但是皮肤已经被休斯敦强烈的日光晒得非常黑。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纸杯,而是一只草编蚱蜢。

我看出来了,他正走向我的车。在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我迅速扫了一眼不远处。立交桥下的桥墩下,有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中年女人,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和男人的关系很亲密,她身边有一个大包袱——也许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在她边上趴着两只大狗,它们看上去并不瘦弱,可见主人对它们不错。

男人走到我的车边,敲了敲车窗。我迟疑了一下,还是降下了车窗。

您好,女士。男人很礼貌地说。

您好。我回答。然后等着他下面的话,也许说他是伊拉克回来的伤兵,也许说他需要帮助什么的。

但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男人说:您想要一只草蚱蜢吗?这是我刚刚编的。他把他的蚱蜢递到我的面前。用新鲜宽叶草编成的蚱蜢,看上去手工精细,隐隐还带着青草香。说实在的,虽然它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可我似乎并不需要它,但是一眼瞥见远处的女人和两只狗,我还是没法说拒绝的话。

很漂亮,多少钱?我问。

五美元。他说。

我心里叹了口气,草蚱蜢并不便宜,但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今天的温度是华氏九十九度,路面的温度更是热得可以烤香肠了。我想,生活都不容易。我打开钱包,只有十美元的纸币:很抱歉,我没有零钱。

我可以找给您。他把草蚱蜢给我,伸着手准备接我的钱。他的眼睛很真诚,我选择相信他,于是递给他一张十美元的纸币。

男人转身走到女人身边,我看到女人打开腰包找着什么。

这时候绿灯亮了,我缓慢地移动车,但是后面的车很不耐烦地按起喇叭。男人也发现了,快速往我这里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得不离开。

我向他挥挥手,告诉他不用找钱了。

然后我离开了,我跟自己说今天用十美元买了一只草编蚱蜢。

回到家,我随手把草蚱蜢放到了书架上,这件事就忘到脑后去了。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再一次被左转红灯拦在了610号高速出口。我又看到了那个男人,他的妻子依然坐在桥墩下,身边围着两只大狗。男人依旧穿着那件衣服,向我的车走来,手里拿着一只草编蚱蜢。这一次我打定主意不会再买他的东西了。

男人敲了敲我的车窗,我还是礼貌地摇下车窗。

您好,女士!您想要一只——话还没说完,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兴奋的光芒,太好了,终于又见到您了!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美元纸币,我在这里等您一个星期了,我们本来打算到别的地方去,上帝保佑又让我遇到您了,这下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男人看出我的迟疑,很有礼貌地说:感谢上帝让我再次遇见了您,如果这五美元找不出去,那么我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个骗子了。

我接过男人找给我的钱,说了声谢谢。绿灯又亮了,我又不得不离开了。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大声说:您的手艺非常棒!

男人笑着朝我摆了摆手。

(选自《福建文学》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故事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善于巧设“意外”来增加叙述的波澜,如红绿灯的变换、零钱的面额等。

B. 小说使用全知视角,详细摹写“我”和中年男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使得心理描写丝丝入扣,故事叙述生动真实。

C.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中年女人身边的两只大狗“看上去并不瘦弱”,烘托出夫妇二人的心地善良。

D. 小说开头写中年女人坐在桥墩下,为下文写中年男人折返回去拿零钱和“我”没来得及等他送钱过来的情节作了巧妙的铺垫。

8. 围绕中年男人卖给“我”一只草编蚱蜢这件事,小说精心设计了三次情节摇摆,请找出来并综合分析其效果。

9. 有人说,小说的后三段显得多余,可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B    8. 1)三次摇摆分别是:第一次,“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乞丐甚至是骗子,不愿意给他帮助。第二次,“我”出于同情准备买他的草编蚱蜢,却发现自己没有五美元的零钱。第三次,男子还没来得及找给“我”零钱,路灯亮了,我被后面的车催促着离开,没有收到该被找回的五美元零钱。

2)三次摇摆,充满悬念,使故事一波三折、摇曳生姿,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丰满。    

9. 1)不能删。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后三段写中年男人终于把五美元还给“我”,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而且照应前文桥下卖草蚱蜢的情节,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后三段中年男人对坚持等待还钱的原因的解释,塑造了诚实守信、秉持道德的主人公形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③从主题思想上看,后三段通过中年男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捍卫和“我”对他的敬意,揭示主旨,卒章显志,意味深长。

2)可以删。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等到“我”,情节已经完整,后三段不再有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说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已经充分展现出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人物形象已经塑造到位。③从主题思想上看,小说写到中年男人为还钱感到欣慰满足,已经足以表现维护人格尊严的主旨思想,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加上后三段尤其是中年男人冗繁的解释,反而有画蛇添足、刻意拔高之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全知视角”理解有误,应该是“有限视角”或“限知视角”,而且没有“详细摹写年男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脉络及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情节上,第一次摇摆是“那里有太多的乞丐。每当红灯亮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到停下的车前,拿着一个星巴克的咖啡纸杯,示意你应该有所表示”“等着他下面的话,也许说他是伊拉克回来的伤兵,也许说他需要帮助什么的”可见,“我”一开始以为他是乞丐,或者会编造一套需要帮助的谎言,“我”的心理是“非常不喜欢停在立交桥下的左转处”“迟疑了一下,还是降下了车窗”,足见“我”并不想给他帮助。

第二次摇摆是当我决定帮助他时,“我打开钱包,只有十美元的纸币:'很抱歉,我没有零钱’”。

第三次摇摆是“他的眼睛很真诚,我选择相信他,于是递给他一张十美元的纸币”,然而“后面的车很不耐烦地按起喇叭。男人也发现了,快速往我这里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得不离开。我向他挥挥手,告诉他不用找钱了”,男子还没来得及找给“我”零钱,路灯亮了,我被后面的车催促着离开,没有收到该被找回的五美元零钱。

这三次摇摆都建立在“我”的心理预期上,一开始以为他是乞丐或骗子,不想帮助他;后来发现他是想卖草蚱蜢,“我”打算购买,却没有零钱;这时“我”选择相信他会找给“我”零钱,结果却因后面车的催促而没拿到找零,这一切促成了情节的不断转折,也让“我”的心理预期(固有印象)不断被打破,引发出与“我”和读者预料的不同的事情进展,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丰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最后三段是否要删,要看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本题开放式作答,可以选择“不能删”,从情节上来看,这三段中男人终于把找零 的钱还给了“我”,与前文没得到找零的钱的情节相照应,让情节完整;从人物形象上看,男人的一番话“如果这五美元找不出去,那么我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个骗子了”,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让他彻底从一开始“我”以为的乞丐、骗子形象,转变为一个诚实守信,坚持道义的形象,让人十分感动;从主旨上看,男人坚持在这里等了一个星期终于还了钱,展现出他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定,而“我”“说了声'谢谢’”“大声说:'您的手艺非常棒’”,体现出“我”对他坚守道德节操的敬意,揭示文章主旨。

若选择“可以删”,同样可从这三面来分析。情节上,当上文男人“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美元纸币”时,就已经让还钱的情节完整了,可以不必再加这几段;从形象上看,“我在这里等您一个星期了,我们本来打算到别的地方去,上帝保佑又让我遇到您了,这下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这句话已经塑造出一个坚守道德的正直主人公形象;从主旨上看,男人在这里等了一个星期专为还钱,就已经表现出维护人格尊严的主旨思想。而“我”会怎样想,男人为什么这么做,完全可以由读者自己想象而出,在这里结束显得戛然而止,反而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显得更为精炼简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