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3-24

络石藤

下面这个络石藤,(是)一个夹竹桃科的木质藤本植物,整个用它的带叶的茎和藤,这个就是我们图上的,整个藤,它的茎和叶一起使用。这个药它既是祛风湿药,又是舒筋活络药,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这个药,除了祛风湿的作用稍强一点,但是它强度不如前面的防己或者秦艽,所以在临床上用的时候,络石藤在各种痹证当中也是能用,但是更多是作为辅助的药,比较次要一些,所以我们要求了解,不重要。它的通络作用也是比较微弱的,所以中风后遗症或者跌打损伤这些出现了麻木拘挛这些都能用,但是用得比较少。清热解毒也是,它主要可以用于疮痈,疮痈治疗的清热解毒药(更常用)前面的金银花、连翘,或者黄连,或者什么我们学的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等。这个在中药分类里面,可能为数最多的就是清热解毒药。有人统计,《中药大词典》,五千多种药可能具有清热解毒的超过了二千,提到了能够清热解毒,所以这个数量相当的大。真正选像络石藤这一类,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络石藤就记住它这三个功效,十二个字。理论上讲,比较适合于热痹,两句话就够了,其他的不要求。

雷公藤

  下面的一个药,雷公藤,雷公藤就是近年来才使用的一种新的药,作为中药使用,过去的本草文献上没有记载,所以在我们书上它的出处是《中国药用植物志》,这个《中国药用植物志》也就是这么三十多年,成书就那么三十多年,所以应用的时间非常短的。它是个卫矛科的一个小灌木的植物,叫做雷公藤。需要注意的,这个雷公藤有同名异物,这个在80年代、90年代,就是十多二十年前,我连续在杂志上看见两篇文章,就是雷公藤的综述,综述一开始就是《本草拾遗》曰:“雷公藤生山荫脚下,叶如三角风”,怎么怎么,就引用了一通,然后阐述雷公藤现在怎么用?那个赵学敏的雷公藤是另外的一个清热解毒药,这个现在叫贯叶蓼,不是这个,完全是两回事,那个贯叶蓼叶是三角形的,叶似三角风,那描述非常准确的。所以这个就是张冠李戴,出现了同名异物,这个今后要注意。这个现在我们在讲的雷公藤,没有那么早,现在就三十来年的时间,不可能在清代就有这个本草上的记载。雷公藤作为一个祛风湿药,尽管是一个苦寒性质比较强的一个药,现在在临床上治疗风湿,其实没有分寒热,雷公藤都在广泛的使用。在痹证当中,它比较适合于中医所说的这个就相当于西医学当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这个药把它作为一个祛风湿药,是从现代药理开始这样子使用的。现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方面要用一些抗炎镇痛比较强的药来缓解他的症状,同时还要经常服用激素类的比如说强的松这一类的来控制这个症状,不然这个患者的疼痛这些是很难忍的,那病情也会恶化,有的会关节变形,有的出现残废,比如说有的在脊柱发生了以后,就成了驼背,需要依赖激素。后来发现这个雷公藤抗炎镇痛这个药理作用很明显,尤其是它有类似于激素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那种治疗作用,但是又没有激素那么明显的造成一些不良的反应。所以大量的在临床上就把它作为一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这是它主要的(功用)。当然一般的风湿,就是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就利用它抗炎镇痛,它也是能用。所以这个药物的应用,实际上可以说是按照西药的药理这种研究来作为中药用的。所以这个药物在临床上作为汤剂很少。而且作为汤剂,我们讲义上谈了很多的,在用法和使用注意当中谈了。如果说要用汤剂的话,最好就是用除掉了皮的根,因为这部分毒性最小,且煎煮的时间要煎一二个小时,这个提出了一些要求。实际上作为汤剂很不常用,由于这个药物毒性是相当明显的,所以我们书上谈它有毒。所以把它作为通络的药,单独的通络,除了痹证以外的需要通络,和作为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可以说应用价值是不大的。在临床上呢,完全是按照西药的观点,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关节炎以外,是把它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一些免疫性的疾病。比如说急性肾炎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什么红斑性狼疮,像这样的一些疾病当中才使用,而且把它制成了片剂,这样子来使用,(如)雷公藤多甙片,往往是成药。就是不管成药或者作为饮片,它毒性都很大。它这个毒性呢,首先是对胃肠的刺激,造成恶心呕吐,吸收了以后对心肝肾的功能都有一定的损伤,尤其是服用药久了的时候,如果心肝肾的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它还有一个毒性,就是生殖毒,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引起月经失调,然后闭经,然后不孕;男性它影响这个精细胞的形成和它的活力,最后造成不育,所以很容易造成不育不孕证,尤其对一些青年,这些都是一些比较重的毒副反应。所以这个药应该说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已才用它,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所以这个药我们就了解,为什么了解?因为今后汤剂当中开处方的时候,可能同学们需要这样子来(用),很少,几乎没有,往往可能药房里面有雷公藤的制剂,现代制剂,按照它的说明书开处方那就很简单。所以这个药就要求到这个程度,一般的要求。

豨莶草

下面一个药莶草,第一个字读[xi],这个就是猪,最早是野猪,但不管野猪家猪,后来家养;这个莶是一个气味。就是这个植物尤其这个新鲜的时候我们把它采收,是一个菊科植物,其实它没有开花的时候和那个苍耳子的形状有一点雷同,它也是菊科的,上面开小黄花,把它采收起来,它有类似于猪身上那种不良的气味,所以把它叫做莶草。在西南很多地方民间作为一种草药,这个随处可见的,在一些比如说玉米地,或者这些地里面,到了夏天、秋天很常见。所以西南这个地区把它叫做肥猪苗,它不是因为猪吃了这个草长得很肥很壮,也是因为它有肥猪身上那种气味,其实它和莶这个命名是同一种命名的角度,但是有不同的名称。这个药作为祛风湿药,和舒筋活络的药,它作用都非常的平和,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所以虽然它作用不强,但对于风湿痹证或者是中风后遗症,把它作为一个舒筋活络的药治疗中风的恢复期的患者,从唐宋时期开始,应用就非常广泛。比如有名的一个经验方桐丸,这个莶草和后面159页的臭梧桐两个药配伍在一起,制成丸剂,就叫桐丸。这个桐丸既可能治疗风湿痹证,不管什么证型,而且用于中风引起的麻木偏瘫,口眼斜。但是要服用的时间比较久,而且用量也比较偏大,所以我们书上说它这个煎服的时候是15到30克。《证类本草》里面收载了一个古方,用莶丸来治疗中风后遗症,就是要服用到二千丸,那意思不是说一定(这么多),好像一千九都不行,二千一也不行,那是一个形容,那是一个虚指。那每一次吃二三十丸,一天几十丸,那么这个上千丸,二三千丸,那就是成年的吃,将近一年的时间都在服用。所以就告诫人们这个药作用非常的平和,服用的时间要尽量的守方,经常的服用。现在发现这个方经常的服用,比如说对一些老年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它还有预防保健的一些作用。其实是一个比较低廉的小草,比较低贱的,但它确实作用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我刚才讲的是它没有明显的毒性,但是生用的时候,有一点不良反应。这个不良反应就是它的名称莶草,有一定的气味,它又偏于苦寒,所以有的人出现了胃部不太舒适这样轻微的一些反应,但停药了以后会消除。但是这个药作为祛风湿药,自古以来都要求要制用,这个制一般古代是加黄酒,把它润了再蒸,现在有的就加普通的白酒,普通的酒,也就是酒润了以后蒸。它已经没有苦寒性质了,应该是辛而偏温的。所以我们这书上在性味归经里面(说)制后性温,一般作为祛风湿药,都是偏温的。生用的时候它是一个苦寒的药,它也是能够清热解毒,同样的对热毒疮痈可以用,但是这个作用太平和了,往往因为疮痈还是比较急的,一种感染性的局部感染的病,也是不能拖延时间,缓慢的可能有时候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用的人非常少。因为它祛风湿的作用比较明显,它就能除湿,加上又是一个苦寒(药),所以对很多湿热证皮肤的湿热疮疹它能够缓解,对于湿疹,皮肤瘙痒可能比疮痈用得多,这个不是用来清热解毒,更多的是用它来清除湿热了。莶草就注意它的炮制与否与它的药性有关,所以在临床应用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生品或者选炮制品。这个是要点。

臭梧桐

下面这个臭梧桐,功效主治和莶草完全一样,我们不要求。大家知道臭梧桐和莶草是类似的药,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须相使的,比如说桐丸。由于已经学了莶草,这个臭梧桐就不介绍了。这两个药现在研究都有很微弱的降血压作用,所以可以作为高血压的一个辅助的用药。都不需要久煎,久煎了都会影响疗效。这两个药可以把它等同起来看待。

桑枝

下面的桑枝非常平和,什么风湿痹证都能用,中风后遗症也能用,所以就是祛风湿和通络。那么这个也是因为它平和,我们不介绍。以后可能在祛风湿的方里面很多医生都开,这个作为一个辅助的(药),一般很多都是比如说患者自己添加新鲜的。就是我们前面讲桑叶那个比较嫩的枝,不是很大的枝,一般是当年,或者头一年生的,如果是很多年,三五年的了,那很粗了,那一般作桑枝也不太适合。

本课程参考用书可通过如下链接购买: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黄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黄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