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中国最美亲情文学大赛】展播:李超然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3-24
·


清明雨至,落红不坠
          ——念逝者 
  李超然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又是一年细雨朦胧,遍地香烛又燃起,似在追忆那些峥嵘岁月。年年的清明时节,年年的白纸纷飞,年年流失的时空记忆,年年剧增的敬佩情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欲断魂,一个专属追忆的日子,有那么一群沉眠的人,值得我们仰望……
鼠年和牛年的清明注定不平凡,壬寅虎年,疫情再次来袭,我所在的城市再次按下暂停键。疫情还未结束,却已有无数的同胞睡在了那黄土垄上?这其中有无辜染上病毒的受害者,有为抗疫牺牲的医护人员,或许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国家的防控能力,也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武汉保卫战、河北保卫战的全面胜利,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如今,全面各地疫情逐渐好转,“梨花风起正清明”,人间的四月天,风光正好,清明出门扫墓,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愁鸦悲啼,风吹哀愁,烟雨蒙蒙,青草何离离?怀着崇高的敬意仰望革命烈士,不由想起了那年山东的孟良崮战役。
《红日》中这样写到:“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得残破不堪,可看上去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幸存的士兵高举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战争,麾下白骨,戟上红星。从“万里长征人未还”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每一次都尸横遍野。血肉筑城万箭穿,盔甲染血映月光。无言苍天笔墨寒,乱世孤魂无人访。可是即使战争这样残酷,依然有人,在炮声响起时奋不顾身地冲到前面,换来了那一张又一张的捷报。当南湖的红船沐浴着太阳的金辉从远方驶来;当井冈山的红旗随着壮美的红霞款款飘来;当宝塔山的热风和延河水的激浪挟着黄河的琼浆孕育万千英雄儿女。中华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可是他们却永远长眠于地下。
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手捧一束花,肃立在您的墓前,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里的麦苗青青,菜花黄黄,那棵大柳树低垂着树梢,仿佛在向您致哀。风吹来了,那不是风,那是一个民族的诉说……诉说着那段屈辱而悲壮的历史。当九一八的炮声响起,当七七事变的枪声大作,是您和无数的您,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挥舞大刀斩倭寇,寸土不让保家园。八年抗战血与火,马革裹尸凯歌还。您和无数个您,为了今天,静静地长眠在华夏大地。一年一度清明节,我和无数个我,不会忘记,记住那段历史,记住先烈的事迹,记住……
 “拂去岁月厚厚的尘封,敞开心灵的世界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不能忘却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刻在历史的功劳碑上。仰望墓碑上的英灵,是他们追寻生命的赤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悔忠贞,撑起那个时代。那个不可忘记的历史,烟火风云。那些滚烫的名字,那些鲜血染就的丰功伟绩,在一束束白菊花中,圣洁开放,在春风细雨的朦胧中,闪烁着金色的辉煌。高尚的墓志碑,卑微者的镜子,仰望者的魂灵。缅怀英雄的足迹,不忘历史;踏着英烈的足迹,走向光明!
燃红烛,寻旧梦,梦入思追未有期,执一束清菊;折青柳,断人魂,魂归万里寄思量,念千里孤坟。四月的清明带来春的气息,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皆安。
清明的雨,悄悄的来了,在空中打转儿的花,终归还是落了,落到泥土里,守护含苞的下一辈。就像史铁生在书里写的那样: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儿……
 
李超然,女,2004年生,临沂市作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第一名),第十六届“冰心全国十佳文学之星”,中学时代2021年度“十佳文学之星”,2022“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现就读于山东省沂水县第四中学2019级。先后在《延河》《中学生》《参花》《青年文学家》《散文选刊》《山东青年》《莫愁》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60余篇,有18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