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抑郁、双相后,父母不理解,病也好不了?这份【患者自助指南】,加快康复!

 晴日心理 2022-03-24

本文字数约:3534 字       

阅读时间4 分钟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我们经常在B站、抖音发布抑郁症、双相障碍的知识视频,一如既往地强调:

青少年、年轻群体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他们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包括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另外,受到以过度夸奖为主带来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而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中,有较大一部分往往来自于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

所以,父母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对这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这些视频在B站、抖音上很受欢迎,很多小伙伴发弹幕、写留言跟我互动,有些话让我感动,有些让我也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点击图片可放大浏览

真的很高兴我们制作的内容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感谢小伙伴们的真诚交流,帮助我们继续进步!

但同时,我又深深地体会到很多小伙伴的无奈,因为很多人总是说:

“怎么才能让父母也看到这个视频?”

“又是父母刷不到系列”

“大数据快将这篇文章推给我的父母吧”

……

点击图片可放大浏览

他们虽然看上去说得云淡风轻,还带着点自嘲、调侃,但背后其实是一直不被父母理解的痛苦。

很多小伙伴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时非常焦虑、恐惧,曾试图向父母求助,可父母的反应却令他们更加无助:

“小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别胡说八道”

“你就是想太多了,作业做完了吗!”

“我好吃好喝地供着你,你啥都不用愁,有什么可抑郁的?”

父母一句话,让他们瞬间没有了倾诉的欲望。等到病情越来越严重,他们无法正常上学,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急忙带他们看病。

接着,一纸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诊断书,让父母不淡定了。可即使是这样,很多父母脾气来了,仍会指责孩子矫情、玻璃心、神经病,一次次对孩子造成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完全能理解这些小伙伴面对父母时的无奈,甚至是愤怒。他们在留言区分享父母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我看了都忍不住血压飙升。这样的父母真的很无知、愚昧!

所以,虽然我们不断拍视频、写文章,强调父母一定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帮助孩子康复;但我们也意识到,很多父母其实还做不到。他们太自以为是了,别说怎么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视频、文章了,就算让他们看到了,很可能也会直接划走,甚至看了,也认为我们是忽悠,夸大其词。

很多抖音、B站的小伙伴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跟我爸妈说这些,应该比对牛弹琴还难一些。何医生,他们没法理解的,我该怎么办?”

应该说这些小伙伴真的很坚强,求生欲很强,他们希望得到一些建议,自己帮助自己减轻病情,摆脱疾病的折磨。如果还能学到一些高效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让父母尽量配合自己、理解自己,那就更好了。

我们也一直想制作相关的文章、视频专栏,希望帮助小伙伴们自助成功,加快康复。本来按照原计划,我们接下来要推出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专栏,但我想了想,觉得这些还是先放一放,先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更重要。

所以,从下周开始,我们会推出【患者自助指南】专栏,计划每周推出1到2篇文章,还会选择小伙伴们特别关注的话题拍摄视频。

专栏会首先简要地介绍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知识,但不会说得太长,因为我们已经推出过各个疾病的专栏了,里面讲得非常详细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到“晴日知识课堂”了解。

接下来,就是专栏的“重头戏”,针对大部分青少年、年轻人患者都可能遇到的现实难题,提供实用的建议和分析。初步的内容计划如下:

第一部分 疾病的简要介绍

- 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的核心知识,约分为3篇文章

第二部分 患者常见的现实困惑和难题

- 关于看病、治疗

1、我觉得自己得抑郁症了,该找心理医生还是精神科大夫?

2、如果去看病,会不会被绑起来强制治疗?大夫会给我做什么治疗?

3、爸妈根本不认为我得病了,怎么才能让他们重视?

4、医生说要吃药,但吃了以后我感觉整个人都废了,怎么办?

- 关于令人痛苦的表现

5、我总是忍不住想起过去的事/不断冒念头,太痛苦了,怎么才能控制?

6、我有时会产生幻觉,我是不是要疯了?

7、我也没经历很痛苦的事,但就觉得活着没意义,为什么会这样?

8、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突然烦躁/失落?该怎么调整?

9、我已经多次复发了,是不是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10、我忍不住划自己,伤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11、我现在就想自杀,不想活了,怎么办?

12、我现在成这个样子了,以后怎么办?是不是没希望了

- 关于跟父母的关系

13、父母对我造成了很多伤害,怎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

14、父母让我很痛苦,但我又离不开他们,怎么办?

15、我不想去看病,但父母不断逼我,该怎么办?

- 关于学习障碍

16、我很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学不进去,怎么办?

17、我以前记忆力很好,得病后啥都记不住,为什么?

18、是不是病好了,学习能力就恢复了?

19、我很想回校学习,但又很怕、很怕,该怎么办?

- 关于社交难题

20、我要不要告诉老师、朋友我得了病?

21、我现在社交恐惧特严重,咋办?

22、那些欺负过我的人,我特别想去报复!

23、我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拿自己跟人比较?

24、为什么别人惹我了,我会特别激动?

不过,小伙伴在使用这个【患者自助指南】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不宜在病情严重、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看。

当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思维内容也是负性的,会很容易从负面角度去解读专栏内容,全盘否定。当然,我不是说大家不能否定我们的内容,我们其实欢迎各种看法和观点的碰撞。

可是,如果小伙伴们越看越不认同,越看越烦躁、生气的话,那这个专栏不但失去了意义,浪费小伙伴的时间,还可能让大家情绪波动更大,病情更严重,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病情严重、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小伙伴们最好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临床治疗,当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了,情绪相对平静时,如果有兴趣的话,再来看我们这个专栏。

如果父母不重视,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向其他长辈或是老师求助,让他们去说服父母,从而争取让父母们带自己去就医。

第二,最好能得到一位你信任的、认可的长辈的支持与帮助,一起去看这个专栏。

很多小伙伴之所以想要自助,往往就是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可是,仅凭自己的力量想要实现加快康复,这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寻求外界的一些支持与帮助很重要。

小伙伴们可以找一位与自己关系还不错、自己也比较信任的长辈,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创伤。

还有,我们会在【患者自助指南】中提出一些实操性的建议,如果有长辈的帮助,这些建议会更容易实现,效果能够更加明显。

第三,看专栏时,要抱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只要方向对了,慢就是快,我们不要追求一蹴而就,而且要把自己的状态跟最糟糕的时候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善,学会自我肯定;千万不要跟自己的期望相比,否则很容易有挫败感,甚至自我否定。

我相信,对我们这个【患者自助指南】专栏感兴趣的小伙伴,肯定是出于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认可,非常期待我们的建议和分析。

但是,【患者自助指南】毕竟不是直接的深度心理干预,而是我们从多学科诊疗实践(MDT)以及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的经验出发,总结的一些建议。

整体上,这些建议有助于加快康复,但难以像深度心理干预那样快速消除症状,并需要读者逐步地思考、领会和实践,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建议往往是普适性,但每个小伙伴的病情和实际情况不同,实际的使用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所以如果小伙伴们以为看了这个专栏后,病很快就能好了,这是个不切实际的预期,反而容易带来挫败感,引起情绪波动,适得其反。希望大家放平心态,我们一起做好需要持续努力的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