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绣太原,首义之门

 聆听风吟 2022-03-25

从文物诗画中体味古韵芬芳

太原城需从“桐叶封国、晋阳肇创”说起,公元前五世纪末,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在远离晋都的太原盆地北部——晋水之阳建造城池,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护城河、郭城、宫城组成,城内仓廪与府库齐备,这就是最初的晋阳城。

历史为开创者和建造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烽烟在历史中翻滚,特别是水灌晋阳之战,导致了三家分晋,开启了七雄争霸的新时代,由此产生的文化接踵而来,自春秋晋阳营建至秦设立太原郡,太原作为山西首辅之地,历两千年而不改。公元前196年,刘恒治代,都晋阳而成“文景之治”。

北朝时期,晋阳号东魏霸府,又称北齐别都,从一个地方军事重镇蜕变为国家级军政大都市,高欢修建晋阳宫,高纬修建大明殿,高恒修建十二院,晋阳的壮丽超越了北齐的首都邺城,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晋祠的楼台池塘和西山的佛寺与石窟里找到当日的辉煌。从“年谷独熟,人庶多姿”到“金城汤池,天府之国”,晋阳宫和佛阁内5.03米的北齐燃灯石便是见证。

从晋阳到并州,历经多少战火和朝代变迁,每一次的历史转折,都体现在一所建筑,一座城池。从北朝到隋末,再到李氏父子兵出晋阳,南下长安,方有了从“贞观”到“开元”的大唐盛世,晋阳城规模、地位及繁华程度达到历史巅峰,东、中、西三城跨水连堞,与长安雄峙,时称“盛唐北都”。

唐诗由此而兴,宋词紧跟其后,元曲不遑多让,明清小说层出不穷,均都叠韵在这块土地上,也见证了这座古老的城市从壮丽走向辉煌。

展厅内,佛龛头像与镬鼎陈列,铁马与骆驼昂首并肩,书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诗文瓷枕,为古城的寒冬抹上一层暖色。

唐碑《晋祠之铭并序》全文1203字,由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亲自御制、御书,文采华丽,辞藻典雅,行书飞逸洒脱,骨骼雄奇,对于喜好辞赋骈文以及书法艺术的游客来说,绝对是值得深研细究的一件瑰宝!

太原城市的发展和每一次的变迁,都与周边的山水环境有密切关系,太原八景也因“三山环抱,汾水中流”的特殊地形而来。因为喜欢古韵辞章,且将诗与画一一照搬过来吧。

崛围红叶:嵯峨万仞峰峦紫,势耸层霄去天咫。

     山僧持锡入烟霞,啼鸟樵歌四边起。

     商飚一夕生长空,霜染枫林处处红。

      妆点秋容赖青女,不教人恨五更风。

古城夕照:保障城边对夕曛,蛙声聒聒夜犹闻。

荒台欹瓦迷秋草,空谷黄昏锁暮云。

晋祠源泉:唐叔祠前溪水碧,泉涌颓波抉崖石。

一泓清流泻寒声,千载居民仰灵泽。

小小渠平古殿凉,西风十里稻花香。

剪桐遗事今犹昨,血衣如何祀女郎。

蒙山晓月:咿喔鸡声天渐晓,山岭巍峨残月小。

寒光旋逐曙光微,桂影潜随入影杳。

露落风清角韵频,轮蹄多少走红尘。

堪嗟道上利名客,宁识窗前饱睡人。

天门积雪:天门积雪大于手,岁岁阴崖俨如旧。

素屏处处插晴空,白云点点藏岩岫。

朝来眺望阑干西,寒光灿灿青天低。

凭谁散去洗炎瘴,坐令六月风凄凄

汾河晚渡: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土堂怪柏:岩畔谁穿古佛堂,参天孤柏郁苍苍。

     山云飞去禅关静,远壑泉胜漱夕阳。

烈石寒泉:山回泉涌奋洪涛,蛟室尝阴绝岸高。

     鸣犊祠前碑剥落,千春犹拥晋旌旄。

傅山小楷墨迹和清人戴梦雄描述太原的“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更是让文人墨客驻足浏览,沉醉于文化旅游之中,留连往返。

展厅内一幅幅水彩画,演绎出太原各处地域风貌,纯阳宫近、唱经楼远、双塔凌霄隐隐可见,巺水烟波遥遥可闻,无一不向人们吐露这座古城的芬芳。

人的一生总是这么走着过来,从年幼走向老年,人在一天天变老,而身边的这座城市,却在一天天年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老去的东西,都随着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就逝去了,而留在人们头脑中的,那些曾经在生活中感受过的东西却不曾丢失,它时不时就会从你的心灵里跳出来,逼着你去回想它,于是就有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