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某某医院医养结合的运营方案(初稿)

 养老运营消消乐 2022-03-25
一、目的

1、为枢纽型医养结合某养老服务中心的顺利运营提供依据;

2、将枢纽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市示范型标杆;

3、培养一批中心运营人才队伍。


二、项目产生的背景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止目前全国已有4000多万失能老人,在2018年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大致有8年多时间带病生存。

这足已说明我国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进入老年后患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医院不能长期住,回家没有专业护理”,“养老院可以长期住,但也没有医疗护理”,老人们不得不在养老院与医院之间反复辗转,这是目前的现实问题,也是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之一,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截至 2 0 1 9年底, 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0 万余个, 其中医院3 万余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万余个。医院普遍拥有较高的医疗服务能力, 但无法为老人提供细致入微的生活照顾服务。由于老年患者增多,部分医院已经出现明显的“ 小病大治、长期压床”现象,导致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医养结合探索由来已久,正式出现在国家文件中也已有六年。作为完善养老模式的重要机制,医养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一、二级医院长期存在的床位无法有效利用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老年患者、尤其慢病老年患者从医院进入养老机构,缓解大型医院普遍面临的“ 小病大治、长期压床” 现象, 有效释放优质医疗资源。

在医院布局医养结合的模式可细分为三类六型,三类为自建类、合作类、转型类,而医院符合2类4型,因此枢纽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由此孕育而生。


三、项目运营后具有如下特色

1、“从目标来看: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更加注重需要医疗服务介入的老人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2、从服务体系来看: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医养结合既包含传统生活照护服务,也包含医疗保健服务,可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

3、从服务提供方来看:服务提供方更加多元化,医养结合的服务提供方除传统养老机构,还有医疗机构参与其中。

4、实现了医院的“一址多用”,在空间上破解了养老服务场地资源紧张的难题,更将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以医带养、以养补医,开创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衔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5、以项目为中心点,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提供包括家庭医生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务,特别是满足失能、重病、高龄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   

6、我们将以打造3个模式为基础出发点,即以机构医养结合为主体,打造“机构医养、多层联动”的模式“;以社区为依托,打造“社区医养、智慧服务的模式”,以即将实现的“长期护理保险和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打造“居家医养、 医护巡诊”模式。


最终实现以普惠社区为目的,集长者照护、老年日间照护、老年助餐、社区卫生服务等养老设施和为老服务机构于一体,专业照护、康复辅助、健康促进、社区交往、家庭支持、养老顾问、精神文化等标准功能服务全覆盖。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可及。

以此项目为标杆向某某市各区进行复制,未来将建构整合式、多层级、连续性完整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专业化的照护人才、标准化的服务输出、高质量的服务模式;特别是家庭病床,医养结合,护理型刚需,特护转诊,从而减少医保压力,节约医疗床位和资源;通过绿色通道,智慧系统,远程诊疗,家庭签约,健康管理,未病预防,小微嵌入式,家庭助医服务;让长辈们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问题。

我们的承诺:

一年内成为某某市医养结合示范区       

三年内成为某某省医养结合示范区               

五年内成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 

推荐: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对应资料全套文件

戳图跳转: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对应资料全套文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