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帆csp 2022-03-25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同时,他还是植物爱好者,就凭这点,突然让我觉得和他差距也不大嘛。

先生一生热爱博物学,更钟爱树木花草,其笔下的树木营造的特殊意境,藏着先生各种内心密码,也成了读书时候的阅读理解考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段大家都熟悉的描述就来自鲁迅的《从百把园到三味书屋》,当年的“全文背诵”硬是记下来了,可不太懂欣赏文字的美,如今,没有了背诵负担,再读,亲切而友善。

这个季节,桑树又挂满了紫红的桑椹,摘下,一个又一个,任紫色染了舌头,染了手指,穿越到鲁迅那个年代,跟他一起说说桑(Morus alba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植物志,桑树的名字就是一个字——桑。同样单字的植物很多,比如莲,桃,梅,梨,艾,樟,楝等等。桑,还是集科长属长于一身的神奇植物,对,它就是我喜欢的榕属的领导。
桑,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也称桑树,家桑。
桑的拉丁文是Morus alba L.,其属名Morus 是希腊语对桑的称呼morea拉丁化,这个属名后来成了很多属名或者种加词的词根,意思是“像桑叶的”,种加词alba是“白色的”,说的是它的果实(那是桑的一种)。

原产我国的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这种叶子与众不同,拥有强大的蛋白质生产能力,充足的营养是福也是祸,叶子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一种昆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这种昆虫把叶子作为主要食物,享受叶子中丰富的蛋白质,慢慢的这种昆虫不再吃其他食物,它自己也变成了蛋白质的储藏者,当叶子与昆虫的秘密被人类发现后,三者上演了一场互相依存,互相博弈的生命大戏,这场戏上演了5千多年,如今还在继续,戏的主角之一是树,桑树。
这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五集的解说词。这部十集的大型纪录片,选取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水稻、茶树、桑树、大豆、竹子、柑橘、杜鹃等21科28种主角植物予以呈现。桑树在其中独占一集,可见它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是多么之大。
一株株或大或小的桑树,在植桑、采叶养蚕、纺织、印染等一系列繁重复杂劳动中,濡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张骞率队驮着丝绸等物品,一路西行千万里,不畏艰难险阻,完成出使初心。
一片叶,一只虫,改变了世界,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

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 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间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上便已有“桑”字存在。《诗经》 、《尚书》 、《淮南子》等不少古籍均有对桑的描述,《诗经》里桑树出没的篇章很多,比如《七月》、《桑柔》、《桑中》、《隰桑》、《十亩之间》等诗篇。
自嫘祖始蚕起,男耕女织,桑床满圃,一直是中国人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景。比如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就有关于采桑女的故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很多人都有养蚕的经历,以前养蚕是增加经济效益,如今养蚕成了很多小朋友的家庭作业,为了这个作业,很多家长又把小时候养蚕的经历再演练一次。
小时候,我家里也养蚕,现在想不起来是什么契机,估计是响应国家号召吧,家家户户都养。那会还小,也不懂啥大格局的事,只是家里空出一个房子,叫蚕房,里面用竹子搭了架子,架子上放了一个个竹子做的筛子。通常家里菜园的篱笆边上会种有一片桑树,开始的时候,跟着家人去采些比较嫩的桑叶铺在筛子上,蚕宝宝刚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小心翼翼对它们,把它们轻轻的放在桑叶上面,它们也是无师自通,发现属于它们的美味后,抱住不放,轻轻的撕咬着叶子。
我们喜欢看着它们咬叶片的囫囵吞枣样子,而看着它们一次次蜕皮、一天天长大,更是我们最开心的事。通常一天亮就跑过去看它们,发现叶子被咬得差不多的时候,赶紧去补充一些嫩绿的叶片,看着它们的身体变得肥大,有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更好玩的是,等它们长大一定程度,它们不吃嗓子了,躺在那里吐丝,不用多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个白白的卵形的蚕茧……
其实,那会喜欢摘桑叶,还有一个原因是喜欢吃桑果,等桑果从青色转红的时候,就有些忍不住了,还没等它全部变紫,就忍不住摘下偷偷的往嘴里送,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那个时候的桑椹并没有现在的甜,可那个酸绝对是那会难得的美味了,当然,吃完桑葚后,嘴角留下的紫色也成了偷吃的“罪证”了。

如今,经过改良后的桑椹味道早就不像以前那么酸了,可在水果再也不稀罕的今天,桑椹很难再上大雅之堂,可是历史上,因为桑椹富含丰富的营养,甚至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补品,而闻名海外。饥荒之时,桑葚还成为人们的救命稻草,被人们称之为“民间圣果”。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17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树全身都是宝,它的叶片除了喂蚕,人们更是发现它的药用价值。桑叶,《本草纲目》中也作“神仙草”,享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的美誉。《本草纲目》提到:“叶苦、甘,寒,有小毒。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除外,桑枝入药,通利关节,因为枝节善疏通。桑果入药,补益肝肾,因为果实多补益。桑皮入药,滋阴清热,因为肺主皮毛,桑白皮能够降金生水。

除了入药,桑枝、桑木可以编箩筐,制造家具;桑皮可以做出神奇的文字承载物——桑皮纸;桑果可以食用酿酒,补肝肾祛风湿。

关于桑树的历史、文化和它的价值,永远也说不完,这里还是说说作为植物的桑。其中《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特别提到的桑的传粉,更是一绝。
桑树是典型的风媒传粉,雌雄异株,又没有显眼的花瓣。它们需要结果之前,靠风力把花粉送到有着蝴蝶形一样张开的雌花柱头上。
但是在大风吹走它的花粉之前,它还有一项自力更生的绝技,那就是自己先把自己的花粉弹出去。
桑的雄蕊的花丝会先默默蓄力,此时花丝是几乎一百八十度折下来,深深地埋进花里。当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空气温度上升,湿度下降,这时候就会触发雄蕊的运动了,花丝连着的花药不再被束缚,随着花丝忽然崩直而被弹出来,花药里的花粉也会随着这股力被甩出去。据说它的花粉会弹出200米之远,直接落在雌花上,当然,更多是白白浪费了……
因为单位院子里种了不少低矮的桑树,因为看了这段介绍,我好几个中午蹲在它们身边,先辨认出雌雄,再选择还没传粉的雄花,等待它愤粉的那一刻……
终究没有见过,估计它们是瞬间完成了,只是偶尔看见桑树上会有一阵青烟冒出,那一定就是桑树在散粉了……

▼这是还没散粉的雄花。

▼散粉后的雄花。

▼这是图上面上传粉前,下面是传粉后的雄花。

▼雄花贡献“精子”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成了残败的样子。

▼这是接收到传粉的雌花,马上就“怀孕”了。

桑树属于落叶乔木或者灌木,高可以长到15米,枝干外皮显黄褐色。如今我们见到的桑树大都是矮化过的,大都不会长很多。

桑叶外貌显心形或圆形,叶端尖锐,边缘呈锯齿状,叶子表面无毛,同时有光泽。

桑的花小而分雌雄,雄花聚为穗状,雌花聚为小球状。

桑的果实属于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

▼刚刚发育的幼果。

▼成长中的果实。

▼成熟的果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
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厘米,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
花单性,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

聚花果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中文正名   桑
拉丁学名   Morus alba L.
别名  桑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亚科  桑亚科
族   桑族
属   桑属
种   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