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6. 六节藏象论

 昵称1Z7nN02j 2022-03-25

宏五学堂 2022-03-23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6. 六节藏象论音频:00:00/10:18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床应用

藏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藏象一词,在《内经》中仅见于本篇的篇名和"藏象何如"句中,但作为理论,它在《内经》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因而该理论贯穿于《内经》的全部理论之中。它从"天地之运,阴阳之化"是万物产生的基础的观点出发,,而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五脏为中心,整体功能协调统一,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观点和在其指导下形成的相关理论,便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时最常用的理论。

人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并做到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即"十二脏之相使",便可使身体保持健康,因而这就是养生防病的基本条件,所谓"以此养生则寿"。从临床辨证而言,脏腑辨证几乎是适用于全部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性疾病的辨证方法,即使不以脏腑命名的某些辨证方法,如气血津液辨证、经脉辨证等,究其气血、经脉实质,仍属于藏象理论的内容,因而仍然是藏象理论在辨证方面的具体运用。明确病性、病势、病位是诊断的主要内容,其中病位是关键,是病性、病势存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但病位却离不开脏腑、经脉、气血、形体、官窍等藏象所包含的内容与范围,因此,正确诊断是实施治疗的必备条件,只有诊断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治疗做到有的放矢。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体表组织通应关系的临床应用∶

五脏系统是人体的核心,它们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同时,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征象能够通过其与体表组织的关系于相应的外部反映出来,临床时根据这些征象来了解脏腑的病变概况,作为辨证中定位、定性的依据,即所谓从外测内,以常衡变。

如以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而言,说明头发和骨骼在生理上与肾是有密切关系的,故当头发或骨骼发生了病变,便可初步诊断为肾藏有病。由此可见藏象学说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例如∶采用补法,必先知病证为虚,又知其虚在何处(病位);欲用清法,同样必先知其证为热,更需明确其热在何方。

虽然本篇所论与《内经》全部有关藏象记载一样,主要是论证生理问题,但由于"知常达变",因而可以提示医生有关诊治各方面的基本认识。如因为心为"生之本,神之变(处)"、"通于夏气",故遇有心疾病,应该注意心火炽盛之人,遇到夏季,其病有转危的可能。又如,肾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因而精气不足和遗泻是肾藏病的证候,坚肾固精是基本治法,若肾中阳气衰弱,其病情于冬季亦有加重危险。

(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主血脉,藏神,为人体的君主之官,精神情志病症大多与心功能失常有关,兹举《施今墨医案解读》一例如下∶

患者谢某,女,26岁,症状∶半个月前因夫妻争吵,遂有行动异常,感觉错位,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手指颤动,汗出甚,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小便时黄。辨证∶情志抑郁,脏气紊乱。治法∶调理气机,镇脑安神。方药∶紫石英15g、紫贝齿24g(同打先煎),枳实炭5g,浮小麦 30g,青竹茹6g,酒川军 3g(后下),清半夏10g,陈皮炭10g,朱茯神10g,风化硝3g,生铁落30g(布包),大红枣10枚,磁朱丸12g、秫米10g(同布包),全瓜萎18g,炙甘草6g。

二诊∶前方连服6剂,大便干已除,日行一次,躁动之象已止,唯有时长叹悲泣,守原方进退。方药∶紫贝齿25g、紫石英15g(同打先煎),清半夏10g,首乌藤15g,大红枣10 枚,白蒺藜15g,磁朱丸12g、秫米10g(同布包),朱茯神10g,明玳瑁10g,浮小麦30g,节菖蒲5g,,龙胆草3g,炙黄芩6g,炙甘草6g,野百合12g,焦远志10g。

三诊∶又进6剂,状如常人,嘱上方每周服2剂,请善其后。

按语 盖由情志不舒,气机紊乱,阴阳失调,乖气逆乱,以致睡眠不稳,哭笑无常。

(二)"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主筋,又主藏血,尚能调配血液在人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分布。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不主筋或不藏血,则人体筋骨活动能力下降,极易疲劳,故称肝为罢(通"疲"))极之本。又魂为阴,需依附血液而存在,故称肝为魂之居。

(许叔微医案)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更数医而无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

予曰 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受,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愿求药治,予处此两方(注;珍珠母丸与独活汤)以赠,服一个月而病悉除。

此方大抵以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为肝同类故也。龙齿、虎睛今人例作镇心药,殊不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各言类也,东方苍龙目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龙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予谓治魄于守者宜以虎睛,治魂飞扬者宜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亦在夫人达之而巴。

按语 此病案为离魂症,其症状及治疗正如清代沈金整撰《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中所说."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此名离魂症。由肝藏魂,肝虚邪袭,魂无所归,故飞扬离体也。宜前后服珍珠母丸、独活汤。"《辨证录·离魂门》也有类似论述,尤其前者所说的症状与本案例相同。珍珠母丸、独活汤二方养心肝,安神定魂,专治肝虚邪扰,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方药与病证相吻合,故服后病悉除。(《古今名医案例赏析》)

一少年患不得卧,将一个月余,余投以酸枣仁去川芎,加元参,生地等。未敛,细察其脉,左关甚弦,转方用龙胆泻肝汤,一剂去七八,再剂痊愈,《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及之本也,魂之居也。肝火盛则肝魂扰,其何能卧?息其火而宁其魂,卧立至矣。《证治准绳·不得卧门》集说颇多,未尝及此一种,柯韵伯曰∶凡胃不和则卧不安。如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亦不得睡。数语可补《准绳》之缺。(《中医历代医案选·失眠》)

夏子益《奇疾方》云∶凡人觉本形作两人,并行并卧,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用人参、龙齿、赤苓各一钱,水煎半盏,调水飞辰砂末一钱,睡时服,一夜一服。三服后,真者气爽,而假者即化矣。

按语 魂,旧称所谓能脱离人体而存在的精神。《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谓之魂。"《类经》曰∶"神昏则魂荡。"又曰∶"魂为之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离魂症的症状及病机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中说∶"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者,此名离魂症。由肝藏魂,肝虚邪袭,魂无所归,故飞扬离体也。"治当养肝安神,方中人参、茯苓宁神,益智补虚;龙齿、辰砂重镇安神皆入心肝,引离体之魂入肝,由于药证合拍,故药后而愈。(《(奇症汇释疑》)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