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逍遥船长 外汇投资研习社 2021-01-11 19:06 前面给大家分享了“道法术器模型”。 今天开始,咱们慢慢地来建立对市场波动原理的认知。 OK,咱们从市场最本源的波动来开始推演,跟上思维! 首先,我们要清楚,价格为什么会波动?价格为什么会从1上涨到1.01? 由市场的成交机制,我们知道,我想以1的价格去买,但是买不到,所以,只能以更高的价格1.01去买,而此时正好有卖单,所以可以成交。 此时,价格也就从1,向上波动,到了1.01。 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什么?是因为买入的资金要大于卖出的资金,所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从而形成了价格向上波动。 同理,向下波动也是这么个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1: 当买入的资金大于卖出的资金时,价格向上波动;当买入的资金小于卖出的资金时,价格向下波动。 所以,资金的多与少,强与弱,直接决定了价格涨跌的方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多与少,强与弱,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价格A处的资金比价格B处要多要强,价格会上涨,这里的多与强,仅仅只是A和B相对比而言,但如果碰到价格C处,可能这里的资金更多更强,价格就会下跌。 而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就导致了价格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价格波动的轨迹。再对这些轨迹进行不同的数学算法,从而形成了各类指标,包括K线。 OK,咱们接着推演。 市场上只要开盘,时时刻刻都有资金在买入和卖出,而这个资金买入和卖出的过程,它不是均衡的,它不会是以一个非常平均的节奏在买入和卖出。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2: 盘面上每根K线承载的资金量是不同的,市场的资金分布是不均衡的。 所以不要再说我在盘面随便一个位置下一单,上涨或下跌的概率都是50%,这是极其错误的认知。 既然市场的资金分布是不均衡的,那必然有些地方资金分布多,有些地方资金分布少,再结合结论1,我们可以推演得到结论3: 资金又多又强的地方,决定了当下价格涨跌的方向。 而资金多,往往意味着参与交易的人多,所以一句话总结就是: 人多钱多决定方向。 而上面我们提到了,所谓的人多钱多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这个人多钱多是有边界的,在这个边界内,这个相对性是成立的,而一旦出了这个边界,到了另一个资金区域,这个相对性可能就变了。 比如上面举的例子,在AB资金的边界内,A比B多和强,所以价格会上涨,但到了C区域,这种相对性可能就变了,此时价格就会被很快地打回来。 再比如,小明相比小王来说是胖的,没碰到第三个人前,小明是胖的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如果小明再碰到小张,小张可能比小明更胖,此时小明又变成瘦的了,之前小明是胖的结论就不存在了。 所以,市场上永远不是非黑即白,非多即少,非强即弱的,你用绝对性看市场永远是看不懂的,所以才会说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在绝对的“变”之中,又有相对的“不变”。 这就是《知因果,懂取舍,尽人事,听天命,故为投资交易!》总纲模型中“知因果”里提到的“安全边界”的含义。 知因果:原理+安全边界+推演的能力 在安全边界内,才具有了相对的“不变”,原理才具有了推演的能力。 好比重力,只有在地球范围内,它才是不变的,我们才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物理推演和设计,而一旦出了地球,这个重力就变了,原来在地球上的原理也就没有了推演的能力,一切回归混沌。 只有在混沌中继续开辟出安全边界,我们才又有了相应范围内的推演能力。 这就是船长我之前身为航天研发人员所做的工作:在未知中,不断识别和建立起一个个安全边界,来支撑自己的推演能力,从而让自己的设计有更高的可靠性。 如果没有安全边界的认知,没有相对性的思维,我们是看不懂这方天地的。 同样的,如果没有安全边界的认知,没有相对性的思维,我们是永远看不懂市场的,市场也是永远不可预测的。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才会对总纲模型中“知因果:原理+安全边界+推演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 OK,咱们继续推演。 那什么地方人多钱多呢? 这个就涉及到识别力问题了。 识别力因人而异,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非常大,就好比给你一块玉让你识别它的成色如何,没个几年的功夫,想快速识别出是很难的。 这里,船长给两个最容易识别的结论: 1、活跃市场要比非活跃市场,相对人更多钱更多。 什么叫活跃市场?比如欧美重叠时段,这是当天交易最活跃的阶段,自然要比亚盘早盘要活跃,相对而言,如果没有其他事件的影响,欧美重叠时段的人和钱就相对比亚盘早盘要更多。 2、有重大财经事件时,相比没有财经事件时,相对人更多钱更多。 这个也很好理解,应该不用解释。。。 除了上述两个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很多识别的方法,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慢慢推演,看看是否能找到。 OK,我们已经推演得到:人多钱多决定方向,同时人多钱多的地方也能初步找到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方向性如何确定?向上还是向下? 一篇写太多不好消化,现在能看长文的人已经不多了,咱们下篇继续聊吧~ OK,今天就讲到这,我是船长,心中有爱,交易不败! |
|
来自: 昵称57197002 > 《谢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