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能供暖靠“ ”辅助是技术不成熟的标志

 王欣荣rhdvlfqi 2022-03-25

原创IMSIA李连孝新能源先锋号2022-03-25 10:13

在目前流行的太阳能+供暖的技术模式中,+的符号后面是电、燃气或生物质能等其它能源,由于后者不作为供热主力,只在太阳能集热器在夜间和阴雪天气里“不能”的时候上阵,替太阳顶个班,所以被定位为辅助。这种提法与太阳光只在白天的晴天才会有的认知常识产生了共鸣,再加上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就接受了。

然而,在节能的大前提下,这个命题就站不住脚了。人们之所以有意愿选择太阳能系统装置是因为它能够带来免费的热能,可以帮助他们省钱。就像人们购买电视机的行为一样,需要的不是摆设,而是通过它能看到影像听到声音,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信息。

以前不久那个被要求整改的兰州太阳能+电锅炉供暖示范项目为例,农民没有反对安装太阳能系统,但是,对于每天运行则需要130到140度电、日均70~80元钱的浪费表示强烈不满和不可接受。从技术角度讲,以辅助之名担主力之实的系统配置无法掩盖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成熟缺陷,而这恰恰是人们能够感知到的。

所谓的太阳能+,潜台词即是太阳能不可靠。其基本的设计依据以晴好或多数正常天气下的太阳能装置产出热能够用为准,即现制现卖(这个设定值还不一定准),没有靠挖掘自身技术的正确途径解决非正常条件下的问题,而是把责任甩给了用户和其它设备。该举动不仅不能为用户省钱,还额外增加了客户在其它设备的投资以及潜在的运行支出,使系统组成更为复杂,人为地增加了故障隐患点。

可以说,在太阳能技术中没有储能装置是系统硬件的缺失。大到区域供热的跨季储热,小到分布采暖项目的一个热池都可解决极端天气下热能不够用的问题,但现实项目中热能储备装备要么缺位,要么设计不够科学,它使集热器装置在长达半年之久的非供暖季闲置并遭受过热的伤害,反而在需要热能的时候让用户自己花钱去弥补。这哪里称得上成熟的技术呢?

前些日子,笔者向中组部特聘专家,有着在澳大利亚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计算机模拟设计、高效储能新材料、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整体设计、氢能源、太阳热发电、高效太阳能集热器等多个课题进行跨国联合研究背景的栗世芳专家求教,探讨清洁供暖项目做不好的原因。

栗世芳女士说,工程商在做系统方案设计时,首先要注意节能方向不能变,要有明确的节能指标,并注意在项目设计、产品选型、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全部技术环节都不能偏离节能重心,只有如此才会形成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深受用户欢迎的节能项目。

她说,太阳能供热系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产品组合。项目设计是一个逆向推理过程,要根据项目地的经纬度、气候条件、当地的环保指标、节能指标、资源禀赋、产业支持政策等条件进行综合测算,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把系统做好,还需要对方案模型进行指标测验和多次优化,同时把系统硬件的数据指标以及要求匹配出来

她举例说,汽车三电系统,包括电机、电控和电池的匹配都是汽车产品在矿区、城市、农村等不同应用环境中试验出来的,手机零部件的匹配也是同样道理。工程商在做方案时要反复追问自己,产品能不能用,怎么用,节能没有,系统用户受益没有,在运维方面有没有问题。只有如此,才会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栗世芳女士说,建设清洁供热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用户侧降低能耗强度,实现个体节能。通过项目推广实施,进一步降低能耗总量,从而达到群体节能减排目的。把双控做好,双碳目标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