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代沟谈

 第八号教室 2022-03-25
                               代沟谈
      不知何时,和身边的一些青年人聊天,几句不合,便得一句“咋两有代沟”,聊天的气氛霎时悄然紧张,一场好戏还没开始,就匆匆作罢。这多少让人有些不爽,心里很是不平,我也大抵算个青年人,不过三十有余,也常常习文看报,与时俱进,咋就年纪轻轻就被用上了“代沟”二字?

       代沟,归属心理学词汇,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从英文中直译过来的比较新的名词,近些年才被广泛运用。代沟一词,尤为得到广大青年人的青睐,常常用来摆脱或者化解一些不喜欢或较尴尬的场合。比如和年龄稍大的人相亲,若是看不上,或者对不上眼,就来一句“咋两有代沟”,既不尴尬,又可以一走了之;再比如,和父母聊天谈不拢,或者意见达不成统一,便也来上一句“我们有代沟”,虽气氛有些凝重,但也总比吵架要好得多。
       其实,代沟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东西,也算不得什么高大上的洋玩意儿,我们古己就有之。梁实秋老先生在他的散文《代沟》里就引用了《尚书·无逸》中“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来说明古人也谈代沟的,只不过那时还不叫代沟罢了! 


       小时候,不知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还是时代落后,信息闭塞,在课本上还真没发现过,也没在生活中听人说起过“代沟”这个词。不过话又说回来,也的确是我们的家乡太过于落后,那个时候人家梁实秋老先生就已经写完《代沟》了,我们却还愚昧的什么都不知道。由此可见,地域对文化和知识的熏陶有多重要,同时代的人,人家大城市的人早已穿上皮夹克玩朋克音乐,我们这小城市的乡村野夫还在咿呀咿呀学着哆、瑞、咪…,这就是差距!


       以前的人当然也是有代沟的,尤其在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代沟颇多,多见父子、婆媳之间,只不过没有现在的沟多,没有现在的沟深。我的父亲和哥哥就是有代沟的,尤其对待钱财上,迥然不同,到现在都还是有代沟的。父亲今年就六十有五,却依然守旧,省吃俭用,对待钱财有些小气和吝啬,舍不得花一分钱;哥哥今年三十有六,但仍旧有些不更事,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啬只有吝,恨不得父亲积攒的钱财都归他所有。二人常常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虽没有剑拔弩张,面红耳赤,但时间久了,关系就渐渐有些淡了。这沟似乎有些大了,着实让人有些心寒。
       他们二人,也没个孰对孰错,代沟代沟,有代才有沟,今天你是下一代,明天你就是上一代,就像波板糖,都有一圈的,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体会了!


       现在的人代沟更多,更深,更宽,深则东非大裂谷,宽则横跨大西洋洋。代沟也不在专属与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往往也存在很多的代沟,正所谓三岁一代沟,五岁一鸿沟!倘若按这个算法,那人和人之间可真的就没法沟通交流了。你不得不惊叹,时代在迅速发展,人的文化修养在提高,可结果却是,这代沟不但没怎么退减,反而愈来愈重,这代沟若是增多,人与人的情感可多半就要出问题了!
       近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画作独特,为人也很是独特。他在十多年以前接受柴静采访时说“虚谷在的话,我要请他喝茶聊天。张大千来,对不起,不见——我觉得话不投机,有代沟”,后又补充说“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分的,而是以思想来划分的”。我特别同意吴老的观点,其实所有的代沟,都可以归于思想。思想不一样,怎会聊到一起?思想不一样,又怎么相敬如宾、谈笑风生?父亲哥哥对待钱财的思想不一样,这种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思想早就左右了他们着一生,又怎么说到一起去!


       现在社会,网络化时代,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早就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也是过去不可比拟的。这本是好事,技多不压身,智多不压脑,但坏就坏在这信息里可不光只有知识、文化和见识,还有思想,这思想多了,复杂了,可就参差不齐,难分难辨了。思想太多,人又自私,混合到一起,当然就是唯我独尊,话不投机自然半步多,这代沟自然就出现了。
       解决代沟问题,就得谈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了。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束缚自己思想的枷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以他人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跟上时代和年轻人的学习步伐,固步自封可真就代沟加深,没几个朋友,绕不出那波板糖的圈了!


       每个时代都有代沟,它固然长久存在但也可以试着去填填那沟壑,让它不要太宽太深,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少点隔阂,少点界限,多沟通多交流。借用梁实秋老先生的话,人是活的,沟是死的,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像绳子一样一刀两断,人终归还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