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国时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便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欲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进而统一全国。
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吴属地袁州进发,不日便到一大河边。曹操策马中军,接到前锋大将夏侯渊火速报告:河宽浪大,桥船均被吴军拆烧损废,大军实难以渡河,曹操便令大军安营扎寨,等候命令,自己率曹仁、张辽、徐晃等将和荀彧、郭嘉、荀攸等谋士下马去了解情况。
曹操见大河两岸土地平坦,田野一望无际,远处古木参天,茂林修竹,风景秀美,心想这必是一富庶之地。便找当地人询问。原来此地乃宣风镇,以“仙界风景胜地,凤凰择栖之所”而得名(当地方言“仙”与“宣”同音);这条河就是有名的袁河,经赣江流入长江。
曹操正一筹莫展之际,想问当地人有何良策过河时,军士报告曹操:有一李姓道人前来求见,自称宣风人氏,愿进献大军渡河之策。
曹操命那道人近前,自己翻身下马相迎。只见那道人手持一尺许长的白萝卜叩见曹操,并称大军可乘此萝卜渡河。曹操一闻,顿时大怒,右手拔剑在手,剑锋直指李道人:“汝等何人,竟敢戏弄本丞相!看吾取汝首级!”
不料那道人并不惊慌,笑向曹操道:“丞相且慢发怒,贫道便有一百个脑袋,也断不敢将军中大事当儿戏呀!”
荀攸在旁进言:“丞相息怒,想来李道人自有良策,谅他也不敢拿自己的脑袋瓜子当球踢。”
于是曹操方转怒为喜道:“道长勿怪,予为渡河事一时心急,方有失礼之举。汝有何法术,可将萝卜作舟楫乎?”
李道人说:“请丞相听贫道一一道来:贫道手中此萝卜非一般萝卜可比,系在道观后园中种了有三百年的仙物,又经过三年的鼎中烧炼,已炼成为一宝物。唯有丞相所佩神剑,方可将此萝卜剖开。贫道前天晚上做一奇梦,梦中见丞相率大军来到宣风,问计于贫道,故此方敢前来求见丞相。且待贫道略施法术,即可使这萝卜变为一巨舟。”
曹操闻李道人之言,甚感惊奇。李道人继续说:“萝卜乃当地特产,味道鲜美,甘甜爽口,有'小人参’之称。”于是那道人烧了一纸道符,口中念动咒语,作起法术来。只见一时狂风大作,泥土扬尘,岸柳飞扬,直骇得军中马匹乱嘶起来。霎时间,那根横放地上的白萝卜迅速长大,直长到数十丈长、十余丈直径时才停止再长。曹操一干人等被眼前情景惊得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此时,谋士荀彧献策道:“丞相,此萝卜正好能解当前之危。可把萝卜分成两半,一半挖空中间,造一大船,军队可以渡河,至于另一半吗,三军正缺粮草,此萝卜可当食粮,刚好能缓解粮草的燃眉之急。”曹操说:“此计甚妙!可是这仙萝卜体形这么巨大,哪有这么长的刀剑可将其弄成两半呢?”
李道人说:“丞相,此事不难,只须借丞相所佩宝剑一用便了。”
曹操将信将疑,拔剑递给了李道人。李道人又是对着宝剑念了一通咒语,这宝剑也就变得与那巨形萝卜一样长了。只闻得李道人吼一声“起!”,那巨剑即自己飞了起来垂直分割,“沙沙沙”倾刻之间就将巨大萝卜截成两半。将萝卜剖毕,曹操的那把宝剑仍恢复到原先的大小。曹操拱手谢了李道人,那道人便飘然而去无了踪影。
曹操即令张辽率兵将其中一半萝卜分割运送至伙房,烹调以为三军食用;又令徐晃率兵将另一半运至河边,找当地船工加紧造船。
萝卜大船经三日才造成,而另一半萝卜呢,八十万大军经三日也刚好吃完。
萝卜大船造成后,装载着八十万大军扬帆启航。曹操坐在船上,品尝着当地人进献的宣风谷酒,看着这袁河两岸的美景,不由得诗兴大发,遂起身走至船头,慷慨激昂,赋诗《过袁河》一首:
南下袁州,誓灭孙刘。
大军一至,所向披靡。
宣风胜地,风光旖旎。
袁河阻道,萝卜解危。
三军食粮,渡河舟楫。
剑指东吴,四海归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军乘此宣风萝卜顺利渡过了袁河,从此,宣风萝卜也便名扬天下。
(2010.8.28日12:20分撰毕,计1473字。原故事为700字,文中蓝色字体部分为改编时所加,原故事中无李道人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