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荣耀——定高句丽(一)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5

大致中原春秋时期,今东北地区南部生活的古貊族开始迁移,南迁者与中原诸夏之燕国融合,逐渐合并于华夏之中。另一部向北进发,融合当地的古濊人,形成新的民族:濊貊人,又称貉、貉貊、秽貉或藏貊。中原古文献称“亳人”、“发人”。

西汉初年,濊貊人分支-扶余人,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扶余国。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王族高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新宾县)建政权,称高句丽。此即高句丽之开端。

文章图片1

汉四郡

高朱蒙后五传至高宫(高句丽僭号太祖),大肆扩张,将高句丽自一个濊貊部落国家,扩展为海东大国,国界直抵汉江(韩国汉江)流域,并吞东沃沮及东濊部分国土,又展开对汉乐浪,玄菟二郡和辽东郡的进攻,导致汉军直接出兵,击败高句丽,并迫使其迁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以避汉军军事压力。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辽东地方豪强公孙氏据有辽东,名义上为先为东汉辽东太守,后为曹魏藩属,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五十年间统治辽东,先后击败高句丽,乌桓,夺取乐浪,玄菟二郡,成为这一时期辽东霸主。

曹魏建立后,不满于辽东半独立地位,隐忍二十年,终于在景初二年(238年),以太尉舞阳侯司马懿率军讨伐公孙氏,高句丽见机趁机主动遣使曹魏,请求联合进攻公孙氏,曹魏许之。正月魏军出兵,当年八月即平定辽东,诛杀公孙氏文臣武将两千多人,并诛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七千人,平定辽东,但经此屠杀,辽东汉人势力大减,对曹魏威胁消失同时,也造成了辽东汉人势力的真空期。

公孙氏被彻底消灭,高句丽最大威胁一时清除,便趁机出兵占领原属公孙氏之领地,并在司马懿回军,魏明帝去世,曹魏内部权力交接无暇顾及辽东之机,袭击辽东西部,意图获取利益。曹魏则于正始五年(244年)出兵反击,一举攻占并摧毁丸都城,迫使高句丽东川王逃奔沃沮。曹魏破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已灭,便撤军归国。高句丽躲过一劫,重建丸都城,蛰伏此间七十年。

文章图片2

曹魏破公孙渊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五胡乱华,中原混乱之际“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半岛通向中原的陆路通道,建兴二年(314年)进军中原王朝在半岛的飞地带方郡,由此获得了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权,并进一步占领了玄菟、乐浪二郡。

咸康八年(342),前燕慕容氏政权兴起不久,为免除进军中原后顾之忧,燕主慕容皝亲自领军攻高句丽,大破之,克丸都城,掘高句丽王故国原王高钊之父墓,收府库财务,并俘男女五万余口,烧毁丸都城而归,高钊被迫称臣于前燕。咸安元年(371年),高句丽又遭同为扶余后裔的百济攻击,平壤城被百济近肖古王率军进攻,故国原王高钊出战被百济军流矢所中,伤重而亡。这一时段,高句丽国势不振,在半岛三国争斗及与中原王朝交锋中屡落下风。

至第十九代广开土好太王高谈德之时,高句丽再次强大起来,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击败百济,百济王献领民布帛,上表归附,朝鲜半岛统治权再归于高句丽,隆安四年(400年),以备倭名义,南下控制新罗。元兴三年(404年)高句丽击败后燕,获取辽东全境,并北击契丹,获取东北广大土地。义熙九年(413年),第二十代长寿王高琏继位,初期主要是稳定其父扩张后的国家,之后为避免北魏攻击,并压服百济与新罗,巩固在半岛的统治势力,宋元嘉四年,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丽将国都自丸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的扩张方向自辽河流域转向朝鲜半岛。

文章图片3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

宋元徽三年,北魏延兴五年(475年),为彻底夺取半岛控制权,高句丽水陆两军并出,进攻百济,一举拿下百济控制五百年之久的汉江(韩国汉江)流域,百济被迫迁都熊津城,丧失了对于半岛的掌控力,高句丽成为此时半岛最强大国家。高谈德,高琏父子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全盛之时,国土东临日本海,西抵黄海,南至汉江,北以辽河与北魏分界,东北亚最强,并声震中原,有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之势。

齐永明九年,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长寿王高琏去世,此后高句丽陷入衰退之中,内部纷争加剧,统治集团为争夺权力互相倾轧,对于半岛控制力不再有力。百济与新罗为摆脱高句丽控制与奴役,于梁大宝二年,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阳原王高平成在位时,联军进攻高句丽,再次夺回汉江流域,高句丽勉力抵抗而已。而此后,百济与新罗为争夺汉江流域控制权,也发生战争,最终汉江流域被新罗夺走,百济一无所得,百济王亲自领军进攻新罗,却兵败被俘,后被处死。高句丽不再担心百济新罗联合进攻,三国保持着怪异的相对均势,直到中原王朝进入隋唐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