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建筑师被封闭在小区里时,会想些什么!

 良有方 2022-03-25


01
楔子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家的朋友很多,我也不例外。除了每天配合做核酸检测APP上抢菜这两件大事之外,还能见缝插针的干点活,但效率明显下降。

体重飙升,工作无望,还得和“神兽”斗智斗勇,一天天在等待中度过,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基本面吧。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不禁在想:我们的居住小区经此一“疫”,是否可以有些改进,特别是在做设计时多考虑一些可能性,真碰上这种不可抗力时能更从容一些。


02
更多的复合空间

做核酸检测是防疫中最重要的工作,而排队是防疫中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最大的一环。老小区很多时候都不具备大型的集散广场,再怎么改造潜力也有限,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尽量扬长避短了。

但是在新建小区里,我觉得规划伊始可以多考虑一些功能空间的复合使用。

比如设置更大的集散广场
平时可以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类活动,比如广场舞,全民健身活动等等。而到了“战时”状态,就可以作为应急使用。一个大的广场可以蛇形排队,避免交叉作业。(如下图)


当然绿化也需要跟上,我个人建议种乔木,既可以保证绿化覆盖率,也不影响下部的空间使用。

如果集散广场还能连着一个线性空间就更理想了,人多排队就没什么压力了。(如下图)


更多的社区配套用房
平时满足居民的生活和业余活动,战时作为工作人员的临时宿舍使用。这次在我们小区的一些大白是露天搭帐篷住的,这条件太艰苦了。(如下图)


碰到下雨等极端天气,就更难了。如果有充足的社区用房,就不必风餐露宿,也能保证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更开阔的小区入口
我们很多小区在设计的时候因为考虑多布置房子,所以小区出入口设计的非常逼仄,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应急车辆都没有回转的余地。(如下图,入口就顶在马路上了)


我细想一下,如果把车行入口设置在住宅的主要朝向面上,出入口就会有比较好的进深(下图点位1);而如果设在山墙面上,难免会捉襟见肘(下图点位2)。

以上的诸“多”设置,必然会带来开发成本的增加,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多少有些抗性。但是在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民众的抗风险能力会更高一些。也许这种“好口碑”能让开发企业在售楼时卖得更快、更贵一些,才有动力去设置吧。

当然,提高居住区的建设标准不能指望开发商自愿自发,还得从监管层面着手,通过修改规范的手段强制提高住宅的标准


03
更细致的服务

在等待核酸检测的时候,我发现小区的通知很难触达到每一个人。用微信群来通知,只有年轻人会用,老人基本被排除在外了;如果用人工喊话的话,由于人手问题会出现滞后性,也不太给力。

其实在居住区设计时,我们可以全小区设置“小区广播”。这样,平时可以把社区的一些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给居民;紧急的时候,可以快速的通知到居民,避免大家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恐慌。


上图是隔离期间,我们小区门口快递堆积如山的画面。大家可以看到:两根警戒线把送快递和取快递的人都挡在了门外,只能靠小区内的“大白”来挨家挨户的送。

当然这是防疫的需要,但是疫情期间大白的运力又不够,导致很多居民买了菜一整天都没收到,有些食物还有时效性,就白白浪费了。

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在小区门口设置线性的简易置物架,采用”外投内取“的方式,避免隔离区外的人进入小区,也保证内部的人出不了小区。
我画了一张示意图,蓝色为快递员流线,红色为内部取快递的流线,这就和核酸检测排队是类似的原理。只要投递的快递没有“问题”,那么风险就是可控的。

疫情是暂时的,终将过去,但是细致的服务会像好习惯一样被保留下来,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大有帮助。


04
更有尊严的社工

疫情期间,每个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工作人员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而且他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血肉之躯,上有老、下有小,也会有恐惧和心理斗争的过程。

所以,除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还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是“真的猛士”

在抗疫工作中,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这些享受服务的人,对于“志愿者的不完美服务“要报以足够的容忍,而不是动不动就苛责。

其实很多志愿者主动站出来并不是因为“钱”,而是出于“初心”,荣誉感才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追求。


像我们小区里这样的突发情况其实也不少,如果不是“人性的光辉”,谁会出来接单啊。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的应急救援制度是多么的重要,光靠志愿者也是不行的,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人

05
更灵活的用工

疫情期间,工作效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疫情的停也导致工作机会减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

如何应对支离破碎的工作时间,线上线下的工作协同?

我想这个课题会伴随我们很久,直到技术迭代或者组织方式的完全变革。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因为疫情,我们开启了“云办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PS:我们团队目前还是在线接单噢)

另外,疫情后的居家办公模糊了上班和下班时间,感觉睁开眼睛就是上班,直到闭上眼才是下班,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也是一个新课题!

如果封印在小区里,设计伊始就要对于娱乐、运动、社交等生活场景多做研究,设置合理的空间去应对。

如果封印在家里,那空间的流动性,楼板的隔音效果、带宽的速度都要显著提升,不然楼上楼下“矛盾”就多。(比如:我家神兽在上体育网课内容的时候,就被楼下投诉了)

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不能自由的活动,久而久之也容易产生身心的问题。

06
结束语

2020年第一次疫情,我提出了“防疫户型”的概念,当时被很多设计师模仿,我也有些受宠若惊。

2022年的疫情再次来袭,除了关注户型,我们应该更关注社区和服务,这才是进步。

张文宏医生有个观点,我很赞成

“我们在抗疫过程中需要探索进步,如果今天所有的做法和两年前一模一样,我们没有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