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修贤给毛主席带去188张照片,事后问秘书:主席喜欢哪几张照片

 lixj1028 2022-03-25

前言

1970年,毛主席已经76岁了。

对于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有迟暮的感觉,毛主席自然也不能例外,他的一生,为这个国家操劳了太多,尽管如此,毛主席依然不知疲倦的为国家、为人民努力的工作者。

1970年元月,杜修贤接到了新华社的通知,要他担任毛主席的专职摄影记者。

尽管在毛主席的身边陪伴并不多,但杜修贤仍然能感受到毛主席的和蔼可亲:

“主席会像一个宽厚、仁慈的长者来到工作人员中,谈笑之间,使你感到他既不失领袖身份又可亲可善。”

周总理嘱咐:“以后拍照只准3分钟”

杜修贤担任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时,还是周总理的专职摄影师,接到任务的最初,他也有些犹豫。

担任周总理的专职摄影师,工作已经是日渐繁忙,况且杜修贤本身还兼任着新华社摄影部的副主任,现在又接了毛主席的专职摄影,身上挑着两幅重担,不免有些紧张。

杜修贤事后才从毛主席秘书那里知道,原来这次担任毛主席专职摄影师,是毛主席点名要的:

“主席常夸你,说你手快,动作敏捷,摄影技术好。”

某天,杜修贤到中南海毛主席书房。

那会儿毛主席刚刚准备要接见外宾,杜修贤作为负责摄影的记者,要提前一步赶到布置。

文章图片2

图|1960年,周恩来与杜修贤在中南海颐年堂握手

虽然已经在中南海工作了十多年,但在过去,也只是去过毛主席住宅旁边的游泳池,还从来没在毛主席的书房、客厅拍过照。

等到进了屋子以后,映入杜山眼帘的是满屋子的书。

一人高的书架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枪毙,里面摆放着各种线装书和卷轴,相比较于书架,房间里的其他摆设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

杜修贤的心头自然涌起了无限的尊崇,尽管这时的毛主席已至垂暮之年,但依然精神硕健,与外宾侃侃而谈,每一个神情动作,均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杜山不住的调整着角度,拍摄下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情形,将这一幕固定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之中。

毛主席会见外宾,历来都是要将客人送出门去的,杜修贤这时也结束了拍摄。尽管之前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但首次给毛主席拍照,仍然不免有些汗津津,他走到过厅,想要舒缓一下紧绷的情绪。

“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呀?”

毛主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踱着步子回来,来到了杜山旁边。

杜修贤正在专心致志的卸胶卷,丝毫没有注意到,不由得愣了一下,赶紧放下手里的相机启程回答:

“陕北米脂人。”

毛主席似乎是察觉了杜山有些局促,立即摆了摆手:“你们忙。”说着就往旁边沙发上一坐,点燃了一支雪茄。

“陕北的婆姨米脂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瓦窑堡的炭。米脂出皇帝嘛,李自成就是米脂人。”

文章图片3

图|毛主席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对于陕北这块地方,他可是太熟悉了,况且毛主席本身就精通历史,对这些自然也不陌生。

倒是杜修贤有些惊讶,毛主席谈吐流畅,出口成章,就连陕北的顺口溜都记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毛主席看大家笑了,也跟着一起笑起来。

等到杜修贤收拾完,毛主席从茶几的烟盒里抽了一支雪茄出来递给杜修贤,杜修贤是他点名要过来的,自然知道他有抽烟的习惯。

杜修贤有些措手不及,他自然不敢向毛主席要烟抽,连忙掏出自己的烟来扬了扬:

“我吸这个。”

“不习惯。”毛主席倒是有些讶异,他笑了笑说道:“这个烟好,有劲儿!吸这个才叫会抽烟,来,抽一支。”

杜修贤只好接过毛主席的雪茄,放鼻子下一问,果然够劲儿。

毛主席见他们还有事情要忙碌,也没有留他们,而是自顾自地转身走进屋子里,杜山拿着手里的这支雪茄,没有舍得抽,而是放在了口袋里,一直保存了下来。

说起来,杜修贤刚调到毛主席身边时,确实有不少的机会,与毛主席见面,而且也确实拍下了许多传世的毛主席照片。

文章图片4

图|杜修贤与周总理在飞机上

1970年5月20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与首都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

1971年7月,毛主席会见基辛格。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3年,毛主席有一次会见基辛格。

……

毛主席仿佛从不知道疲倦,无论是面对谁,他的一言一行无不阐述着睿智,不仅仅是折服了那些来中国的外宾,还折服了全体的中国人民。

可毛主席毕竟是个人,他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来。

杜修贤第一次注意到毛主席疲倦的神色,是在1972年1月10日出席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

原本毛主席是不准备出席陈老总的追悼会的,但就在当天中午12时,毛主席思念战友,临时决定要去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

因为一开始毛主席没准备去,所以杜修贤没有拍摄任务,但他作为陈老总的朋友,参加了当天的追悼会。有幸在现场拍摄下来毛主席出席陈老总追悼会的照片。

文章图片5

图|毛主席、周总理与基辛格

毛主席这时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才刚刚大病初愈,不仅是明显的衰老,苍白的脸上更是布满了病容。

回到家以后,毛主席又一次病倒了。

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周总理对摄影记者做了严格的规定。

1972年下半年的一天,毛主席会见外宾,杜修贤照例带着摄影器材赶赴中南海游泳池,临走之前忽然接到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打来的电话,说是有要紧事交代。

杜修贤带着摄影小组赶到人民大会堂后,周总理直接开门见山:

“最近主席身体不好,这你们知道,医生建议以后少用闪光灯拍摄,找你们来,给你们下道命令,从今天开始,给你们3分钟的拍摄时间,一分钟不能延长,时间一到立即关灯。”

“你——老杜,负责好。”周总理特别嘱咐了杜修贤一句。

周总理一席话,让杜修贤显得很为难,要知道拍摄照片本身就需要耗时耗力选角度,就是光按动快门准备的那一刹那,都不止三分钟,杜修贤本来还想再争取几分钟,但后来硬生生把话噎进了肚子里。

文章图片6

图|1972年,毛主席与尼克松在中南海举行会谈

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他们只能如此。

“千难万难,不能再给周总理添堵了。”

杜修贤注意到了周总理鬓角的白发,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他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了。

尽管难度增添了不少,但杜修贤还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不少的新闻照片拍摄。

毛主席面对年轻时的照片“思绪万千”

1975年10月,毛主席抱病在书房会见了南斯拉夫的客人,尽管身体素质已经远不如当初,但毛主席面对客人时,兴致依旧浓郁,讲话虽然不是很清楚,思路却依旧清晰。

不过,这一次,毛主席没有送客人到门口,只是风趣幽默地说了一句:

“我的双腿不让我走了,要我和上帝去见面。再见!不能送你到门口了。”

客人客气地说道:“祝毛主席身体健康。”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毛主席依旧很乐观从容。

文章图片7

图|毛主席

杜修贤在过厅里收拾好摄影器材,准备将照片带回社里冲洗出来,他刚站直身子,就发现主席的秘书小张站在他身后一声不吭。

“怎么啦?”杜山笑着问了一句。

小张“噗嗤”一声笑出来,嗔怒道:“让你多喘两口气,不敢写,还倒打一钉耙,姓猪啊。”

“说吧,有什么事儿?”杜修贤看出小张找他是有事,所以也不着急,说着又掏出一支烟来点上了。

“主席身体不好,这你知道,”小张悄悄对杜修贤说:“他的眼睛糟透了,几乎看不见什么,看字用放大镜都很吃力,昨天我进他的房间里,看见他在看照片,问他,他不说,我看了一眼那张照片,好像是以前照的,他挺爱看,我想跟你找找,有没有主席年轻时的照片,找来给他看看。”

“唉——人老了……”

说着说着,小张的眼圈也红了。

听了小张的话,杜修贤心里油然而生一股难受,他知道最后一声叹息,不应该是小张这样一个年轻人发出的。

文章图片8

图|杜修贤

虽然杜修贤很想宽慰小张一两句话,可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嘱咐了几句。

不过说到照片,杜山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听说我们摄影部有几个人正在收集整理主席的照片,可能想出个集子,正好我将照片拿来给主席看看,让他选一选。”

一听这话,小张眼睛顿时亮起来:“真的?可要快点拿来。”

杜修贤把这件事装在心里,隔了几天以后,杜山抱着一大纸盒子照片交给了小张。

“要不要,不要我拿走了!”杜修贤故意虎着脸。

“要,当然要。”小张一下就抱住了纸盒,杜修贤提醒:“小心点,里面全是照片。”

杜修贤嘱咐了小张一句:

“这里有188张20寸的照片,从1936年到1975年,每年都有,比较齐全,你打个收条,可不能少了,这是要出版的照片。”

照片送上去以后,杜修贤也有些焦急,不知道毛主席对这些照片有什么看法。

文章图片9

图|张耀祠

一直到这年冬天的一天,杜修贤在办公室整理前段时间拍的照片,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通知他到毛主席的住宅,开个碰头会。

进门以后,张耀祠和秘书小张都已经在等着。

“照片主席看过了,这两张要换换。”

杜修贤坐在沙发上,顺手接过来一看,一张是毛主席游泳的,一张是毛主席在书房里。

“不错,这两张确实不太好,我们也准备换。”说着杜修贤又拿出了几张照片:“我这里又带了几张主席的照片,再给主席选选。”

……

简单谈了几句,这个碰头会就算是开完了。

张耀祠先走一步,杜修贤趁着周围没有人,赶紧拉住秘书小张问:“主席看了照片,都说什么了?他喜欢哪几张?”

“当然是很高兴了。”也许是受到主席的影响,小张心情似乎也不错:

“主席有时连饭也不吃,津津有味地一张张地看,一张张地讲给我们听,他老人家的记忆可真行,连很久以前的年月日都记得清清楚楚……”

说到最喜欢哪张照片,小张低头在那一大叠照片里寻找,从里面抽出了两张照片。

“这张照片表现时代精神是最好的”

毛主席喜欢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吴印咸在延安抗大为毛主席拍的,还有一张是在延安时骑着马的照片。

文章图片10

图|吴印咸在延安给毛主席拍照

吴印咸是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摄影师,还拍过电影,1938年从武汉到延安,那时延安正准备筹拍《延安与八路军》的大型纪录片,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亲自挂帅任团长,吴印咸任摄影队长。

也就是在延安时期,吴印咸有幸为毛主席拍摄了不少的照片。

1942年开春,毛主席给120师晋绥干部做报告,吴印咸带着两名助手去给毛主席拍照。

毛主席站在窑洞前的空地上,神情激昂的讲话,他的双手在半空中比划着,似乎是在阐述什么论点,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天毛主席身穿灰布棉军服,一双家制布棉鞋,裤子上还补了两大块补丁。

尽管那时仍然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但毛主席始终充满着乐观自信。

整个会场的气氛都被毛主席的讲话给点燃了,就连在场的吴印咸也深受鼓舞。

尽管吴印咸当时拍了四张照片,但是唯独对这张照片很满意,毛主席对这张照片也很满意:

“这张照片表现时代精神是最好的。”

文章图片11

图|毛主席

吴印咸后来回忆起给毛主席拍照来,也曾深有感触,毛主席不仅有超群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指挥若定的风度,他也有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也有细腻奔放的情感世界。

“主席最喜欢这一张,连说这张好。”秘书小张举着这张照片对杜修贤说:

“他看见年轻时的照片就高兴,人一老就怀念过去的岁月。”

杜修贤拿起另外一张照片看了看,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在延安骑着马时拍的,因为年代太过于久远,画面有些灰暗。

看着眼前这些反应过去历史的照片,杜修贤不知道怎呢,心里突然一沉,一种莫名的伤感情绪浮现。

后来毛主席将这套照片留了下来,并同意出版他的影集。

在送审单上,毛主席在每张照片的名字后面,都画了一个圈,每一张照片上,都是他经历过的那些难忘的岁月,这些岁月所留下的记忆,深深的褛刻在毛主席的心里,不管过去多少年,这些记忆始终不能忘却。

杜修贤后来回忆称:

“这个圈划在他光辉灿烂而又艰苦卓绝漫长岁月的尽头,像个人生句号。”

遗憾的是,毛主席没能够看到反映他这一生的影集出版。

文章图片12

图|毛主席在延安同农民交谈

杜修贤作为一个摄影师,他经历的是毛主席晚年。

尽管那时候的毛主席,已经不大拍照。

毛主席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精神状态已经不佳,不太适合拍照,但是为了需要,又不得不去拍,毛主席后来吩咐,只准拍门口握手的照片,就连谈话时的照片的影像也免了。

1975年春,毛主席从南方回到了北京。

因为身体的缘故,这时毛主席已经不大能站在门口迎接外宾,只能在屋里沙发边上站起来同外宾握手,而摄影记者又不准进屋,这样一来,门口与外宾握手的照片就没有了。

当时摄影组的同事急得直冒汗,尽管那时中办许多领导人都很同情杜修贤他们这些专职摄影师,但也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毛主席也能理解他们这些摄影记者的难,于是破例允许他们在客厅门口拍握手的照片。

再到后来,毛主席看见杜修贤在客厅举着相机,也没有再费神驱赶,他理解了杜修贤的难处。

1976年5月12日,毛主席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到了这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在发表长篇的讲话,与李光耀的会晤,也只有匆匆数语,前后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文章图片13

图|毛主席

5月下旬,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华,提出要会见毛主席,但当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会见外宾,所以只能一拖再拖。5月27日布托离开之前,再一次提出了想见毛主席的请求,工作人员将这个诉求转达给了毛主席,尽管那时毛主席已经服用了安眠药,正准备休息,但仍然毫不犹豫的同意安排见面。

本来摄影师们已经认为不大可能捕捉到好的照片时,毛主席微笑着坐在沙发上伸出手,布托也伸出手,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杜修贤成功捕捉到了这个难忘的瞬间。

这张照片也成为毛主席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毛主席问布托:“你好吗?”布托回答:“我很好,谢谢您。”毛主席又说:“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讲话也不大好。”

布托说:

“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着人民革命的斗争旗帜。”

面对布托的表扬,毛主席谦逊的说了一句:

“没有做出多少成绩。”

文章图片14

图|杜修贤

毛主席展现给人始终以健康饱满的形象,尽管他已经饱受疾病折磨多年,却依然乐观豁达,或许直到这一时刻,毛主席心头依旧牵挂着祖国人民,让人不由得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