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69)——抗战时期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局故纸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此件藏品可交流。 这两张抗战时期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局的故纸,在我处现存藏品中“藏龄”最久。数年前开车带夫人返乡探亲,从耒阳到永州开了老长一段国道,便曾路过常宁。当时看到路牌上有水口山的标记,我还颇为得意的说,我有些这厂子的老物件,他们自己都未必见过。因为早年求学娶亲的经历,我对于湖南故纸向有一种特殊爱好,这两件东西一直以来都不太舍得拿出来,若非是近来略显窘迫...(以下省略一万字) ![]() 铅与锌矿藏常是伴生,它们究竟何时被人发现我也没找到准确答案。但至少在商代,在制作青铜器的过程中已然大量使用铅(其实我一直对古人是如何发现矿物并掌握冶炼技术的灰常好奇),出土文物中甚至有纯度高达99%的铅器,由于铅对人体大有害处,一些人甚至提出了商亡于铅中毒的论调。水口山矿藏的开采历史可以上溯至明末(一说宋代),据说明末开矿规模已很宏大,让民国时期的撰稿人都感自愧不如,不过古代人们主要是为了炼银与硫磺。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铅锌成为愈发重要的战略资源。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水口山设官矿局,从此水口山矿正式纳入国家体系,再后来改用西法开矿,产量激增,获利甚巨,成为湖南全省经济命脉之一。水口山是我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亦曾享有“世界铅都”之美誉,开采百余年,仍为铅锌重要产地之一,足见储量之钜。该矿现名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解放后的沿革不再赘述),为央企五矿集团旗下的“曾孙子”公司,而且并不局限于铅锌,连黄金都给整出来了,真可谓浑身是宝。 ![]() 不过在清末民初之际,局势混沌,更兼有数代总办/局长监守自盗中饱私囊,北洋政府甚至不惜以出卖开矿区的代价谋求借款,以上种种,使水口山矿蒙受严重损失,出产的铅锌也多被列强廉价攫取。似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层层克扣盘剥之下,众多矿工的生活必然水深火热,时有《大公报》等曾对此做出报道,太祖、蒋先云等湘区领导也来搞过工运。后来水口山矿工成为工运的先锋力量,部分人最后汇入了工农红军,故水口山如今也被认为是工人运动的重要发祥地。 及至国府建立后,水口山铅锌矿局有了长足发展,惜在1940年10月,矿区遭到日寇空袭,众多厂房及设备被炸毁,工人死伤五十余人,据厂史资料记载,这次轰炸让水口山矿生产力严重受损,在1941-1949年间一蹶不振,衡阳沦陷时还曾一度停办。仓促间我没找到具体的产值下滑数据,但一蹶不振也并非关门大吉,我所藏这两张故纸,便是1943、1944年签发的,也是目前市场上仅见的带有“水口山铅锌矿局”字样的故纸。 ![]() 第一张级别还挺高(见首张图片),是由湖南省建设厅厅长余籍传毛笔签发的委任状,这张故纸其实也暗示了水口山矿当时的隶属关系是省建设厅,我原来还以为是资源委员会呢。第二张则是直接由水口山铅锌矿局出具的服务证明书,记载了原主张鉴(湖南长沙人)在该矿三年多的工作经历,从局立学校教员到局本部的课员,也算是跨界转岗了。由于其人级别较低,名字寻常,没有查到任何史料记载,倒是时任局长陈崇鉴(湖南湘阴人,湘军宿将陈嘉佑之子),是个16岁就考入复旦大学、22岁取得密歇根大学硕士的学霸级人物(解放前水口山矿历任一把手名录附文尾)。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名列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地图上看,厂区还有个纪念馆,不知馆藏中是否有这路东西(友情征集当然阔以,捐赠恕俺实力不济)。此处既是国保,我当然是极感兴趣的,只是搁目前的形势下,恐怕也很难有缘亲往参观了,这却是一大遗憾。 静思斋 于岳 2022年3月25日 附:解放前水口山矿总办、局长名录 (职务/姓名/上任时间,资料来源:《湖南著名企业发展史第1辑》) 水口山矿总办 廖树蘅 1896.3 水口山矿总办 廖植基 1903.9 水口山矿总办 余怀清 1912.1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郭调元 1912.8 水口山铅锌矿总理 梁鼎甫 1913.8 水口山铅锌矿总理 陈家祺 1915.8 水口山铅锌矿总理 沈景爵 1916.1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周维蓉 1916.4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赵铭鼎 1920.5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刘世涛 1922.1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宾步程 1923.12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邓寿铨 1924.10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江中砥 1926.8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黄荃 1927.4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余焕东 1927.9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钟伯谦 1928.4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唐伯球 1932.8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谭伯强 1938 水口山铅锌矿局局长 陈崇鉴 1940.8 水口山铅锌矿局湖南炼铅厂联合管理处处长 谭丙 1945.12 水口山铅锌矿局湖南炼铅厂联合管理处处长 周怒安 194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