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将至,老人说:“上坟不做五事,子孙不生灾祸”,是哪5事?

 一甲山人 2022-03-30

清明节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三月初五是清明,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缅怀祖先的节日。那么上坟祭祖都有哪些习俗呢?老人说:“上坟不做五事,子孙不生灾祸”,是啥意思?


“五事”分别指的是啥?

一、上坟不过午

清明节是人们怀念祖先的节日,之所以叫“清明”,就是因为这个节气清明风至,也就是东南风至。此时温度升高,降雨增多,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而得名。西北为乾门,东南为地户,东南风至地户开,祖先开始“活跃”。

然而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与早已离开的先人打交道,是人们带着食物去祖先居住之地进行祭拜,也就是阳拜阴。这就需要在阳和阴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如果阳气太强,就会伤到祖先,如果阳气太弱,就会伤到自己,从而导致生病或者不顺。


春分之后,白昼开始比黑夜长了,也就是阳气开始比阴气强了,所以过了春分之后,就开始上坟祭祖了。在一天之中,子时为阳气初生的开始,午时为阴气初生的开始,相等于四季中的冬至和夏至,所以说:“阳生于子,阴生于午”。

卯时就相等于春分,酉时就相等于秋分,卯为开门之象,酉为关门之象。卯时太阳即将升起,正处于阴和阳比较平衡的时候,所以古人大多在春分之后晴天的卯时去上坟,就算晚一点,也不过午时,因为午时之后,太阳就开始西落了,阴气就逐渐增强了。

而午时之前,越靠近午时,阳气就越强。阳气越强,就会导致祖先不敢“出来”,也就收不到子孙送去的“东西”了。这就是在阴和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彼此都舒服的时间点,既可以看望“先人”,又不会伤到自己。


二、外姓不上坟

古人认为,我们的祖先与土地爷一样,都会庇护人们。只不过土地爷保护一方百姓,而祖先只庇护子孙后代,也只接受子孙的祭拜。如果在上坟祭祖之时,让外人去祭拜,就会让祖先觉得没有后代了,也就不再庇护子孙了。

对于祖先来说,“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所以民间有句老话说:“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就是因为女儿出嫁之时,与原本的家庭几乎没有关系了。而女婿更是外人了,所以女婿不上坟,但是上门女婿是可以上坟的,因为以前的上门女婿就如同女子出嫁一样,也要改姓,就是本家人了。


三、体弱要藏金

清明上坟也就是人们带着食物去看望祖先,此时各家的祖先都会出来活动,也就是说祖先的居住之地是阴气强旺之处。如果是体弱的人,怀孕的女人,或者是阴雨天去上坟,这时候阴和阳之间的平衡就打破了,也就是阴气强于阳气了,就会导致自己“受伤”。

所以当阴气强于阴气的时候,就要用其它物件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比如阴雨天可以选择接近午时去上坟,也可以在身上戴一些铁器或者小镜子之类,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当然也不戴帽子,也就是不遮挡额头,因为两肩和额头是“火”,遮挡后就会减弱自己的力量。


四、遥祭外烧金

其实上坟祭祖也就是给“祖先”送一些纸钱,俗称“送钱粮”。但是如今人们都很忙碌,很多时候都无法前往坟头祭拜,于是有些人就选择“遥祭”,也就是在远方给祖先烧一些纸钱之类,由此可见,“送钱粮”比祭拜更重要。

人们在远方祭拜之时,会选在酉时之后,也就是阴气强于阳气的时候,这时候祖先才可以收到。人们先在地上画一个没有合围圆圈,缺口之处对着祖先的方位,先要在烧一些金色的纸钱,是送给“别人”的,相等于买路钱。

然后在圈内把送给祖先的“钱粮”焚烧,这样祖先就能收到子孙的心意了。当然现在人的花样很多,除了烧一些常见的纸钱之外,还有车马仆役,甚至还会送一些纸做的“女人”之类,这不是故意让祖先犯错吗?



五、素装不露白

清明祭祖活动本身就是很庄重的事情,在穿衣方面也要注意,以素装为主。也就是不要穿太过鲜艳的衣服,特别是大红色。红色为火,不仅对祖先不敬,而且容易伤到祖先。当然也不能穿超短的衣服,让一大半的肉露在外面,还要拍照留念等,显得对祖先不尊重。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老不拜少”的说法,意思就是长辈不跪拜晚辈。当然年龄过大的人,也就不用去祭祖了,徒添悲伤不说,还容易导致自己生病。


所以人们在清明祭祖之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彼此之间力量平衡,互不伤害,和谐相处,共同聚餐。人们在上坟之后,还会坐在坟前聚餐,意思就是与祖先共同进餐,以表怀念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