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加佩服兰晓龙对语言的娴熟运用

 工业自动化设备 2022-03-25

作者 | 北平狂人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2021年也读了几本书,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思考最多,特别推荐的还是重读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在以前,除了路遥、陈忠实等几个众所周知的大家,我是不怎么相信还有几个所谓的“当代文学家”能有生花妙笔的,直到看了团长,我才服气了这个叫兰晓龙的湖南人。他对语言的运用可以说相当的娴熟,文章里那么多的人物,所说的话各有各的特点,各自符合各自的特点,毫无造作,好像就那么自然的应该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一样,尤其是影帝张译主演的烦了,那张损嘴所说出来的那些话有不少堪称人生经典。


最早开始接触《我的团长我的团》是陪着儿子看电视剧,当时是东一集,西半集看的,最开始的感觉就是不知所云,乱七八糟,心里是给它定义为烂片的。后来儿子看完了说很好,另外还说这个剧组为了影片的真实性还牺牲了几个人。他一直催我给他买书看。书是从孔网上订的,当时因为团长的热播,捎带着书也挺贵,但感觉儿子看书不是别的也就买下了。他头里看完,我好奇的捎带着看,结果一看,就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中毒了。


《我的团长我的团》,一个无序对话多于所谓专业表演,小丑多于英雄,溃败多于胜利,鄙夷多于崇拜的非典型电视剧,却成了无数朋友忍不住的一集一集的看下去的一部剧。


看过以后,每个人的中毒情况等等不一。你会发现其中的名字常常一个个跳出脑海:损嘴的烦了、黑黑的迷龙、“弗兰”的不辣、慈祥的兽医、憨憨的豆饼、醉人的小醉。一个个仿佛就在你身边的真切的人,他们的说话语气,神态动作,一举一动都浮现在脑海。有些时候可能不经意的你还会去模仿他们的语言,模仿他们的动作。你的心有灵犀的伙伴们马上就会破防,马上就会配合你的语言和动作,从一个一本正经的人变成一点也不正经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有共鸣?因为康洪雷导演讲给我们的就是再真实不过的你、我、他。


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剧中没有多大的将军,将军只是个配角。它只是以一个炮灰团团长和几个溃兵的角度让大家认识那段历史。构成历史的应该是渺小的大多数,有些时候,改变历史的也可能是小人物。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武昌起义几个小角色的枪声一响,都在说历史不单纯是大人物写成的。虽然,小角色们最后也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真实的历史,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才是直面战争的主体,从他们的角度才能真正体会到抗战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好的剧本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更为此剧加分。在这里,兰晓龙和康洪雷两人可以说互相成就,兰晓龙给康洪雷提供了素材,洪雷把兰晓龙的素材变成了活生生的跟现实几乎一样的电视剧。每个角色好像都能从现实中找到,配上各地方言更是妙笔,让人在观剧时总会想象身边的某人与剧中的某人相似之处。你看着看着,感觉自己成了里面的一份子;你看着看着,感觉自己想拿起枪冲上去;你看着看着,感觉自己想赶快拿起烦了和小醉的手,对他们说—赶快生米做成熟饭呐!你看着看着,也想象他们一样臭不要脸却又心甘情愿地做炮灰;你看着看着,就像阿译一样,我才不要做他们那样的人!毋宁死乎,毋宁死乎!


屡战屡败的战争几乎摧毁了每个人心中那一点仅有的希望。面对日寇没有豪言壮语毫无希望,却又义无反顾血染疆场。炮火连天的阵地上,人,是那么渺小与脆弱!他们不是英雄,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也没想过当英雄,他们也不奢求成为英雄,他们只是在做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出自自我意识的应该干的事情,他们也是可爱的中国人!


兽医在坟地的那一句“张保昌啊,河北赤峰来的娃……”在那般苍凉地唱完这句以后,他的表情很快转回正常,甚至是笑着把那块木牌插在了土堆上。死亡,还是客死异乡,是那个时代的常态。兽医每天都要送人走,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人。那一声唱和那一个笑容已经丰富得让屏幕前的我心头一酸。我们今日今时的安宁幸福是那帮插科打诨的兵痞用实打实的血和命换来的,我的心酸显得矫情,我的赞美显得廉价,我的仰望将会被解构成装犊子,我的泪水——他们不稀罕。


该书为小人物发声,为小人物作传的风格获取了广大书友的共鸣。当然,我们不能理解为他在讨大众,廉价的讨好不会获得任何掌声。就像这次疫情,是广大冲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跟踏实配合的群众一起铸起了防疫的坚强防线。

重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加佩服兰晓龙对语言的娴熟运用
重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加佩服兰晓龙对语言的娴熟运用
重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加佩服兰晓龙对语言的娴熟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