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黑龙江一农民花6元入股信用社,63年后能拿到多少分红?

 Boss爆史 2022-03-25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相信对一个金融机构并不陌生,那就是:信用社。由于农民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所以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百姓在生产和流通环节资金周转的需求,国家便依法批准成立了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

张大爷花6元买股金

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的宗旨就是:“农民在资金上互帮互助。”由于信用社成立初期存款储备金较少,为了吸引广大农民将钱存入信用社,便采取了“入股”的形式。农民存入信用社的存款,变成了“股金”,信用社按国家的相关规定,给入股的农民发放股息和分红。

人们到银行存款

1957年,黑龙江一个姓张的小伙将自己全部身家6元钱存入当地一家信用社,并领取了股金证。以现在的眼光看,6元钱微不足道,银行员工甚至懒得瞧一眼。但在50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时一斤大米的价格,大致在0.12元。一斤猪肉的价格,大致在0.59元。一斤鸡蛋的价格,大致在0.53元。当时人们看电影的票价在1角到2角,理发大致在3角到5角。以现在大米6元/公斤的市场价算,物价翻了25倍。

物价表

从1956年的工资标准表上可以看出,企业实行的是8级工资制,最低的学徒工月工资为14元,最高的八级工,月工资为104元。而农民的月收入,大致在企业一级工和二级工之间,为28-35元。6元钱,相当于当时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月工资。2020年度,黑龙江省全省职工月平均水平为4645元,以月工资的五分之一算,当年的6元,相当于今天的929元左右。

张大爷的分红是多少?

那63年后的今天,张大爷能获得多少分红呢?咱们接着往下看。张大爷由于年轻时没有成家,一生无儿无女,所以老年后由侄子张凤江照顾。侄子对张大爷照顾得无微不至,张大爷很感动,也想为家中出点力,贴补一些家用。有一次,张大爷在收拾家中旧物时,突然发现了自己60多年前在信用社存款的股金证,便拿出来交给侄子,让他去把钱取出来。

股金证

按照张大爷的想法,今天的物价比起当年已经翻了几十倍,自己又存了60多年,应该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结果侄子去取钱时却傻眼了。原来当年的信用社经过数次改革,已经升级为农商银行。领导也已经换了好几任,对于能否兑换股金,还得向上打报告。好在银行后来承认股金证的合法性,同意兑付股息和分红,但钱数却让张凤江不太满意。

股金证

根据银行的一系列汇算,张大爷63年应得的股息和分红总计为17元3毛9厘。为何会这么少?张凤江质问银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道:“张大爷当年购买股金的股息,是按照购买人数和银行的营业额进行估算。购买的人越多,所分到的股息也就越少。6元的股金在当时本来就不占多少股份,再加上存款利率在不断调整,所以即便张大爷已经存了60多年,也没有多少分红。”

大爷

结局

当然,银行也不会赖账,表示愿意承兑这笔股息和分红,但张凤江却不愿意了。一来17块钱现在也买不了什么,二来股金证的收藏价值,也远远超过了银行支付的利息。所以张凤江决定不再兑换,而是将股金证拿回家中收藏。如果换了你,会继续兑换这笔钱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