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帝】七、我有权力,还要不要讲理?

 笑谈中 2022-03-25

一本特别的书

汉宣帝的危机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类极简史,那一定是从丛林走向文明。

只不过,有的人走出丛林早,有的人走出丛林晚。

很多人爱讲天道,其实最大的天道就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人类能取代恐龙坐在地球的顶端,一定不是因为人类比恐龙聪明,而是人类比恐龙文明。也只有人类有可能实现文明。

那所谓的文明是什么?在中国叫仁义,在西方叫人文主义。换句话说,人类最普遍的目标一定是让世界充满人文关爱,而不是互相杀戮。这种大家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

我们看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还是朝着文明的方向走。而企图呆在丛林用权力把同类踩在脚下的恶魔整体上越来越少,而且它们的力量越来越不足以和正义的力量对抗。

那这些跟汉宣帝有关系吗?非常有。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接下来的历史里,不受监管的权力能多疯狂。

汉宣帝当年是个平民游离三辅的时候,那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但他是皇帝了,有了权力之后的汉宣帝还会保持当年的心态吗?很明显不会了。当年和善的汉宣帝也开始力排众议给白骨盛世的缔造者汉武帝上庙号纪念,甚至把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关进大牢。

权力如果不受制约,一定会让人疯掉。虽然这种疯子也会有拥趸,但是看看拥护疯子的都是些什么人?不过是小疯子罢了,关键时刻没啥用。

我在跟大家聊《西游记》的时候曾经讲过,孙悟空初次离开花果山到中原游历的时候,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

但当他拥有无上法力不受制约的时候,孙悟空能去龙宫明抢,能去地府乱了秩序。但当他有紧箍儿制约的时候,终于成了超级英雄孙悟空。

汉宣帝虽然也有个“紧箍儿”是霍光,但只要不威胁到霍氏一族,汉宣帝想干什么霍光并不干涉他。

汉宣帝原以为有忠于自己的大臣,自己又提拔了皇族亲戚,于是舍弃了儒生集团,自认为是真正的天子。

但是在当时的大汉王朝,真正权力不受监管的人不是他,而是霍光。

于是在地节元年(前69年),汉宣帝志得意满的时候,汉宣帝的发妻,也就是当朝皇后许平君被毒杀。

皇后被毒杀,这不是后宫剧,这是历史,而且是和平时期极为罕见的恶性案件。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当时的太医制度下,诊脉、用药都不是一个太医负责,而是一个治疗小组负责。整个治疗小组是互相监督的,所以出了事很快就能锁定即将被灭族的那一位。而且,皇后用药前,一定是有人先尝的。所以,想要毒死一个皇后,跟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一样,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这种不可能发生事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得很没技术含量。这就说明,一定是权力又越界了。

倒叙几句吧,当年汉宣帝登基,霍光企图把女儿嫁给汉宣帝当皇后。但是在汉宣帝寒微时,已经有了发妻许平君。因此汉宣帝坚持立许平君为后,一方面是因为夫妻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霍光的外戚身份再提高。

对于霍光来说,其实他也不太在乎是不是皇帝的岳父,因为他外甥女是皇太后。听着辈分比较乱,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但是霍光的夫人某显不甘心,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当皇后,于是趁着许皇后怀孕身体不适,某显开始做了手脚。那会儿霍光权倾朝野,宫里的侍卫、太医、宫女都有霍家的亲信。这不,掖庭有个侍卫叫某赏,某赏的夫人是太医淳于衍。淳于衍和某显关系密切,于是某赏就希望通过这层关系,可以当上安池监。这是个什么官呢?简单说就是管安邑这个地方的盐池,简单说相当于今天去管一个油田。这不用我多说了吧,别管管个矿了,管个酒厂非法获利都能让四十多人清点一天一夜,那你琢磨这是多大的肥缺。

某显答应了淳于衍,但条件是淳于衍必须毒死许皇后,然后淳于衍就去投毒,毒死了许皇后。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医生,毒死人这种事是要气死祖师爷的。所以历史上,大家对淳于衍一直是批判的。但这里也有个问题不能忽略,淳于衍下毒害人固然罪孽深重。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变成了刽子手?那自然还是不受监管的权力。淳于衍无法对权力说不,因为某显跟她商量了这个事,她如果拒绝,那么某显百分百要把淳于衍灭口,这是明摆着的。

案发之后,汉宣帝暴怒。一个皇后居然在这么严密的安保措施下被毒死,那就调查每一个太医,锁定下是谁干的。

但是,得知真相的霍光还是启动了他不受监管的权力,要求司法机关不要抓捕淳于衍审问。就这一个人是凶手,不审凶手还能审出什么来?

满朝文武对此事沉默了,皇亲国戚对此事沉默了,儒生呢?儒生领袖在监狱里研究《尚书》呢。老百姓也只知道许皇后因病去世,谁还敢质疑啊?毕竟当时坐在权力顶峰的是霍光,谁质疑霍光就如同收了匈奴的钱。想想倒霉的刘贺,哪怕是皇帝,得罪了霍光也可能是国家的敌人。

因此,这么大的仇怨,汉宣帝忍了。或许他在这一刻才明白,皇帝为什么是孤家寡人?同时他也明白,霍光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

所谓忠臣,到底是夏侯胜那样的,还是主流那种看似唯唯诺诺的?

汉宣帝决定还是不能相信那些狗一样的大臣,他们看似老老实实忠心耿耿,实际上他们只会膜拜权力,只讲立场不讲道义。

自幼隐忍的汉宣帝咽下了这口气,他没有继续追查许皇后的死因,而是忍了。不忍不行啊,这要是闹起来,肯定会有第二个淳于衍弑君。

于是,汉宣帝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恰逢当年丞相蔡义去世,汉宣帝提拔了儒生中的重量人物韦贤担任丞相。当然了,韦贤只是个旗帜性人物。汉宣帝还需要一个能干活的人。那个时候所谓能干活的,就得是善于投机的狠角色,也就是酷吏。许皇后被毒杀后,汉宣帝也算是明白了,满朝文武无所谓对谁忠心,谁赢了他们帮谁。儒生大概率是要维持一种平衡局面,那么敢于挑战霍光的人,就是魏相。

魏相是跟着桑弘羊混出来的,那自然是有酷吏的素质。但出道晚,加上喜欢酷吏的汉武帝去世,魏相没有什么好机会。好在他及时转舵,搭上了丙吉的门路,包装成了儒生重新启航,被汉宣帝升为了御史大夫。

除了这两位之外,汉宣帝还提拔一个狠人叫赵广汉,赵广汉没有不敢办的权贵,所以汉宣帝任命赵广汉为京兆尹。

而汉宣帝之所以能这样大刀阔斧地搞人事调动,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追究霍家的罪行,而且在提拔了三位大臣之后,竟然忍住仇恨,升霍光的女儿为皇后。接着,汉宣帝找了个地震的由头,释放了儒生心中的大神夏侯胜和黄霸,任命夏侯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黄霸为扬州刺史。这算是跟儒生集团和解了。

地节元年的年底,汉宣帝又提拔了于定国为廷尉。于定国在那个权力就是法律的时代是少有的好司法官员。因其断案慎重而正义,因此民望很高。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说于定国当了廷尉,老百姓就认为自己不会蒙冤。

有了这样的班底,汉宣帝能够和霍光分庭抗礼吗?很明显不能。古代社会,拿不到兵权想搞权力易手太难了。尤其是霍光这种高手,气候已成。这时候就算把汉宣帝换成汉武帝,也不是霍光的对手。

但是,这样的班底,加上霍氏集团二把手张安世,对付霍光的儿子那是绰绰有余。那么接下来,就是等霍光死后,新账旧账一起算。

那么霍光什么时候死?汉宣帝一盘算,也快了吧。历史上没有给出霍光的出生年份,但我们可以推理一下。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初见霍光的时候,霍光十余岁。那到了汉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整整过去了五十二年。就当元狩二年的时候霍光11岁,这时候也63了。在那个年头,63离死不远了。一个63岁的老人,常见病都是中医无法诊断的,更别提治疗。尤其是这种达官贵人,可能患有三高,或者是汉代贵族常见的寄生虫病。

汉宣帝才22岁,他不着急,熬也能熬死霍光。

但是经过许皇后案,汉宣帝也明白了单纯用权力高压,是无法做到安全落地的。怎么驾驭权力才是最稳妥的。而将来他真的君临天下后,所表现出来的统治手段,远超汉武帝,可以说是汉朝职业素质最高的皇帝,这个我们慢慢展现。

眼下汉宣帝已经不打算跟霍光正面冲突了,而他所有的准备,就是要在霍光死后颠覆整个霍氏家族。他就不信了,霍氏家族还能比当年的吕氏家族厉害?

可是当年平定诸吕之乱,靠的是陈平、周勃。汉宣帝有这样的高手相助吗?虽然没有,但是汉宣帝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神助攻。这个神助攻,下次再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