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路花雨|叶元章: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几个问题(1-2)

 小楼听雨诗刊 2022-03-26

叶元章 浙江宁波镇海人,1922—2019年。民盟成员。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顾问。著有诗集《九回肠集》《九回肠续集》、文集《流叶集》《静观乱谈》等。 

本辑内容选自《静观乱谈》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几个问题
(一)

我国诗歌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少有的诗歌古国。最早的《诗经》《楚辞》,乃至两汉古诗、乐府,三国魏的曹氏父子,陶渊明,以及阮籍、建安七子中王粲等人的作品,都是珍贵的古诗遗产。南北朝以后诗逐渐趋于格律化了。鲍照、谢眺、庾信、阴铿是当时较著名的诗人。唐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开了一代诗风,对后世影响巨大。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至今仍光芒四射,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的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都给我们留下不少佳作。千百年来,传诵众口、富有生命力。经过元、明两代的消沉,到了清初,古典诗歌又出现了振兴的局面。陈子龙、屈大均、顾炎武、钱谦益、吴伟业以及稍晚的王士祯等人。乃是此中翘楚。整个有清一代,诗风不衰,其人物之盛,作品之富,影响之大,不特远胜于元、明,较之宋代,亦并无逊色。

词是根据乐曲填写的一种与音乐关系十分密切的文学形式。它始于唐。盛于宋。它上承唐诗,下启元明戏曲,是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近体诗之外的另一种格律诗。唐、五代、两宋词人,都留下大量的优秀作品。晚唐、五代以温庭筠、韦庄、李煜诸家为最。宋词与唐诗并称,词人更是群星灿烂,不可胜数。宋词历来被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争妍斗艳,盛极一时。词到元代,渐趋衰落,为杂剧、散曲所取代。明代词也成就不大。但从明末清初开始,词的创作又活跃起来。朱彝尊、陈维崧是其中佼佼者。词,也如同诗那样,绵延不绝,直至近代,依旧可观。



(二)

《诗经》《楚辞》是最古老的诗体,前者以四言为主,后者名曰“骚体”,它近于杂言诗,具有浓厚的荆楚地方色彩。汉魏乐府、古诗以五言为主。南朝的五言古诗,与魏晋已有不同,格律化的倾向逐渐明显。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完整的格律诗,正式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律诗、绝句,即今体诗或近体诗,它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句、七言律句、五言排律等。此外,还有六言诗和七言排律,殊不多见。

诗歌的形式可概括说明如下:

1、它必须押韵。近体诗押平水韵,词有词韵,现代新诗押大致相近的韵,押韵母相同的字。

2、格律诗(律诗、绝句)须讲平仄,非格律诗可不讲平仄(如古体诗),但应当有节奏,读来顺口悦耳,合乎自然音节。

3、律诗要对仗(通常是中间两联)。其他诗,则要求句法整齐协调,便于朗诵记忆。

4、不论是格律诗或非格律诗,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和修辞习惯,有时似乎不合一般语言逻辑(如倒装之类)。由于字数限制、句式固定,不能自由地直说,故它总比较凝练、含蓄、深沉。而且有时还得借助于典故的运用。

诗,包括格律诗和非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可概括说明如下:

1、诗主要是抒情的,叙事、写景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所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等等,都可以表明它们的关系。甚至说理、议论也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纯议论说理的诗,如宋代理学家的某些诗以及玄言诗、谈禅诗佛家偈语等,也有人写过,但几乎都失败了。

2、诗是运用形象思维而不是运用逻辑思维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它是通过艺术构思,用诗的语言塑造形象来表明诗人的爱憎和感受的。说理的诗同样要运用形象思维,做到让形象说话。

3、诗要有意境。意境是描写对象、即客观事物和诗人主观意识的艺术统一体。没有意境的诗,只能表明作者的主观和客观是分裂的、脱离的。这类诗,读了必然不能扣人心弦,不能引起联想、产生美感。

4、诗要有音乐美和图画美。音乐美是由诗的声调、音韵的循环往复、高低疾徐的交错而形成的。诗的平仄、韵脚以及节奏等,都是体规音乐美的品要手段。图画美则是由诗的形象生动的描绘、景物的鲜艳色彩构成的。所谓“诗中有画”"诗情画意”就是这个意思,这类诗为数不少,都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5、诗应当驰骋想象,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思索、回味、补充和共鸣。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无不留有余地。绝不平铺直叙,把话说尽。读一首好诗,应如对故人。如饮醇酒。成为一种感情交流。一种美的享受。

诗的形式及其基本特点。是构成诗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尤以后者为重要、仅仅具备了诗的形式,不具备这些基本特点,不是,也不可能是好诗。


诗的基本特点乃是诗的灵魂,只有广泛地接触名篇佳作,熟读精研,深入进行艺术分析,理解其表现手法。才可能逐步加以掌握。

(未完待续……)

 编辑/章雪芳  核/叶良骏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81):2022年第十一期

每周试玉(275)|嘉宾【张智深 向小文 江合友 李俊儒】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2年寅虎新春大拜年

【小楼听雨诗刊】2021年(10-12)月目录(年总结)

特辑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五周年

痛悼叶元章老先生合辑(二)

诗路花雨|叶元章:改诗例话(一)

书 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