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山夜月,半月山舍

 Demtrip 2022-03-26
【1】 2022年2月6日,年后初六,一觉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饭,便驱车前往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盆窑村的网红民宿伴月山舍。
图为招牌
【2】 我走过的地方虽不少,但是民宿却没住几个,尤其像这种精品民宿,更是租住甚少。来之前有些许期待,特意在前一天的晚上还做了点简单的攻略。
【3】 许多年来对于休闲类的行程来说,我基本是不做攻略的,一则因为休闲类的行程,本就不像户外旅程那样,充满了很多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休闲类的行程本身没有什么难度,不会威胁生命安全。二则因为我本是个随遇而安之人,多年的漂泊,让我对于物质的要求,本就不高,且随着内心不断的成长,有些身外之物已被我这个年龄段渐渐放下。
【4】 伴月山舍,是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盆窑村内的一家体验类民宿,伴月之意来自村内独山夜月的著名景观,由于延庆明清时期就有“妫川八景”,八景中,极具意境的便是“独山夜月”。旧县村、盆窑村、团山村三村交界处有座团山,因其孤立存在又称“独山”,待到夜晚星月交辉,一轮皎月照亮独山,山色之美让无数文人在此赋诗称颂。
图为半月山舍示意图
【5】 我们到的时候大约上午十点左右,开车到了位于半山腰上的独山小院,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客户还没退房,暂无空房。于是,我们决定先去镇里吃点东西再过来。
【6】吃过饭我们又把车开回村里,村子叫盆窑村隶属于北京延庆县旧县镇,位于延庆县东北部,距延庆县城15公里,座落妫河源头和村东的独山脚下。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旧县镇盆窑有“陶艺之乡”的美誉。据说明代有一山西郭姓夫妇以烧陶为生,因生活所迫离家而至,发现此地土质适应做陶烧制瓦盆,后演变为村落。郭姓也延续至今,村民大多继承此业,故而得名。
【7】中午吃饭之时时常在耳边听到几句熟悉的乡音,我直认为是我幻听了,手机上查阅了些延庆历史,才发现延庆和山西确有渊源。明朝统一后,定都南京,北于八达岭一线构筑长城,防御元朝残部侵扰。明初,国力赢弱,无力管辖八达岭以北之地,故明洪武四年三月,徙山后民万七千户屯北平,是年六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於内陆,又徙河漠遣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朱棣称帝,遂改北平为北京。为平定北方,先后五次御驾亲征。永乐12年(1415年)二次北征时,知延庆为富饶之地,战略位置之重,在延庆设州,军队为军屯,从山西大量移民。延庆最早的居民,多自山晋中南之地。山西话比北京话多两个辅音,发音时将舌根抵住颚口盖,使气息从鼻腔中透出,如苏州音的“额”,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延庆话对“(ng)”的保留虽不如雁北地区和怀来赤城重,不把“我”说成“我( nge )”,但在单用元音“ a、o、e、ai、ei、ao、ou、an、en、ang、eng ”时,都要加上“(ng)”做辅音,,如“鹅”读nge、“安”读 ngan、“熬”读 ngao等。延庆话保留了大批山西方言,如“机密(清楚、明白)、合拉黑(擦黑、傍晚)、夜个(昨天)、格当(gedang高梁杆)等,离家在外之人偶的听得到乡音多少有些亲切之感,身处春节后的正月里,漂泊在外,这种思乡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我是个内敛之人,内心里思绪涌动、翻江倒海,但漂泊的岁月已经让我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或许这也是我常常被人误解的原因所在吧,很多时候我也已经习惯了被误解,懒得解释,内心里根本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无用的自证清白的旁白里。
【8】刚到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接待我们的小院,饭后再过来的时候,我把车停在一旁,也闲庭信步的走进了小院,看过挂在墙上的示意图后才知道这个负责接待客人的小院叫做独山小院,名字我想应该来源于后边的独山吧。心想不知是哪位大师的手笔,在粗狂的北方山野间,建的这么几座略带小资的江南风格的小院,却也不显突兀,倒有几分雅致,乡村的宁静倒也让整个人内心暂时的安宁了几分。
图为独山小院
【9】半月山舍有陶怡园、陶乐园、陶醉园、陶艺园等四处园落,四处院落根据不用的地形特点,被设计成不同的风格。陶乐园,院内便有两条呈“人”字形的曲径将院落分隔。踏入石头步道,一边通向一座古窑的遗址,一边通向一棵年代久远的山楂树。院落中央,一池溪水载着几片荷叶,时而游动的锦鲤与太阳在水中折射的光斑汇聚成另一种光源,辐照整个院落。将古迹留存,是陶乐园的独到之处。平地起石,是枯山水风格的设计精髓。二者相结合,让人与景之间,在对望中错乱了你我。
【10】这里办理入住,是可以自己选择小院的,然我们来的时候其他小院已经住满,只有陶怡园供我们入住,也没有其他选择。办完入住以后,管家就带着我们在村里七拐八拐的来到了陶怡园小院。不同于古迹尚存的陶乐园,陶怡园小院置身其中是一种温柔浪漫的小资情怀。门口的半月山舍的牌子做的倒是别有一番古色古香的韵味,在小而精的院落之有两个卧室,正房稍小,落地窗小客厅,倒是适合情侣居住,南房稍大,由于见不到阳光略显沉闷。没有入住之前,我们曾担心晚上会冷,进了屋子以后发现我们的担心纯粹多余,院里的所有屋子铺的都是地暖,所以,即使外边气温很低,屋内也不会觉得冷。孩子倒是很喜欢南房的那个屋子,因为里边有秋千和滑梯,宝宝置身其中玩的不亦乐乎,而且屋里取消了平常的电视柜和电视的搭配,转而改成白墙投影仪,看起电影和动画片来倒是很方便,这是我喜欢的样子。院子里白色砂石就地而起,一丛绿草点缀在中央,鹅卵石拼凑的同心圆犹如印章般附上山舍的烙印。“小酌怡情”在这里不是酌酒,而是饮茶。院落中间是一间茶室,一个实木茶桌、一套紫砂茶具、一盆日式花艺,山谷的清幽与茶道的“和、静、清、寂”,在倒入杯中的那一刻已在心间圆融盈溢。然而遗憾的是茶室里虽说器具一应俱全,然而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半点茶叶的痕迹,唯独这一点是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至于其他小院我个人并不甚了解,在网上也没有查到相应的资料,暂时就略去不表了。
图为南房内景
图为南房内景
【11】管家走后,我们放下东西,休息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村子的探索之旅行。进村之时远远的看到山脚下有一条上山的防腐木步道,但实际找的时候我们却没找到,倒是阴差阳错的找到了平日里村子做盆窑的地方,这里还保存着以前时候遗留下来的用来烧制陶瓷的窑洞若干,夕阳之下仿佛默默的述说着这个村子曾经的辉煌。这个村子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有盆窑课,可以自己动手做陶艺。然而,由于是淡季,遗憾的是陶艺课只开上午一小节,想自己动手做个陶器看来是已无可能。几人有一步没一步的往前走着,走到脚下只剩下土路。这个时间几乎是一天当中最美的时刻,午后的黄昏映衬下很合适拍照,无论是拍风景还是拍人,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即视感。我随手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正值下午4点50分,根据我以往的登山经验,这个时间其实并不适合爬山。因为山里不比城市,天黑的早,这个时间山顶上的风景虽好,然而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关于徒步时间的计算公式可知:徒步时间=(行军距离/每小时3.2公里)+(上升高度/305米)×1小时(上升用时)+(以上用时×每小时5分钟休息时间),我们登山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个时间意味着还没下等我们下山,可能天就已经黑了,不完全成熟的景区多半是不大可能在山上设置专门的步道灯光的,所以,大概率我们得抹黑下山,要知道晚上抹黑走山道是非常危险的。我示意性的提醒,不过往往在热乎劲上的人这种提醒,多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见状我便也不再吭声,好在出门的时候我从户外装备里随手掏出了强光手电和多功能工具钳带上了,就算遇到抹黑的境地,也能轻松应对。
图为窑洞
图为盆窑工坊
【12】山不大,由于是淡季,游人较少,我们走的山后,一路上遇到多个小岔路,一行人便跟着感觉走,路越走越荒凉,直到水泥路走到尽头便成了土路,由于山阴一侧,部分地方冰雪还未融化,小土路看的也不是特别清楚,期间我去探路一次,确认安全后我们才找到山后的一条正途。岁月不饶人,一路上我抱着孩子,走走停停。许久没爬山,体力有些跟不上,突然内心有点感叹,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我是那么的爱爬山,然而深陷世俗的泥潭里岁月蹉跎,如果我可以活到七十六岁,迄今为止我已走过将近半生,还有好多的事没做,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完成。人活一世怎样才能过的精彩,不留遗憾呢?不禁陷入沉思,从古至今无数帝王将相,无不在追求长生,到了我这个年龄似乎终于有些理解他们这种人的困惑。相对于浩瀚宇宙来说我们不过是一粒尘埃,谁不想在有生之年做出点成绩来让自己发点光放点热?然而,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很多的事你还没来得及做,时间就已经过去大半,想想这感觉,但凡是个正常人肯定会心有不甘,更何况古往今来那些开创盛世的帝王将相有哪一个不是那人中龙凤?
图为山后小路
【13】山的海拔不高,日落时分,我们登上山顶,山顶上依稀可见庙宇的痕迹,但主体建筑已经荒废,只剩下一些残破的地基述说着昔日的历史。站在山顶看着日落,我终于知道这山为什么叫独山了?方圆5里之内没有任何山峰,相对平坦的开阔地上但只独山一座山孤零零的矗立其中,相较其他更像是个孤独的异类。我想这或许就是独山的由来吧?看着如雪的夕阳,不禁想起唐代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图为独山日落
【14】日落余晖只进行了约莫十分钟的样子,太阳就落山了,我们找到了位于山体西面一侧的防腐木步道,顺着步道没走几步,天就已经开始黑了下来,于是我拿出手电给一行人照亮。这把凯瑞兹EP11战术手电拥有四档调节模式,IPX5级防水,灯头位置还做了特殊加固处理,关键时刻可直接用来破窗,虽然这把手电各方面性能优越,但说来惭愧,这把手电却是我买回来以后首次使用,大部分时间都被我束之高阁给供着。我拥有几乎全套的户外及生存装备,但限于时间等各种因素,这些装备平常几乎很难有机会能用上。在很多人看来或许不是特别能理解这种行为,你说你花钱费力的买回来一堆精良的东西,但日常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其束之高阁,这不是浪费吗?但对于一个发烧友来说,这些装备就像命一样重要,其重要程度完全不亚于枪对于士兵的重要性。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相对于自然来说,人类的生存力却越来越脆弱,当有一天灾难来临,我们身边一切科技成果被消耗殆尽,这些装备也就排上用场,但我希望那一天永远也不要到来。
图为防腐木步道
图为户外装备
【15】山上虽然没有灯,但村子里还是有灯的,回来的路上从村子里的小卖部兼餐厅里向老乡买了点吃的,由于是冬天,山里晚上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于是我们一路走回了陶怡园,陶怡园晚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小资,别有一番风味。晚上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我们便躲在屋子里看电影,南房这边投影仪倒是非常适合孩子看动画片,投影仪在墙上没有蓝光反射,对孩子眼睛更好,而且投影仪可以投在墙上把屏幕放很大,看的时候也不用费什么力气,真是不错的选择,像我这种喜欢看电影的人,投影仪 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图为陶怡园招牌
图为投影仪
【16】夜晚过的很快,第二天一早在鸟叫声中醒来,管家早早就带人送来早餐,普普通通的粗茶淡饭,用木盒子装着,虽谈不上高端,但也显得精致大气,不过口味一般,就是农村里简单的农家饭,说不上来好吃,倒也不难吃。早上我醒来比较早,好想去茶室里喝点茶,奈何茶室里一应俱全,唯独没有茶叶,这真是一大败笔,于是只好吃点小点心解解口腹之欲,茶点的日期是最新的,这点倒是做的还比较贴心,至少不会拿一些已过期的食品来糊弄事,顺手翻看了放在桌上的诗集。
图为陶怡园小院
图为日期新鲜的茶点
图为诗集
图为诗集
图为早餐木盒
图为半月山舍早餐
【17】吃过早餐,我们便退了房,好不容易来一趟延庆,决定顺道再去几个地方看看,就结束了我们的行程。于是,上午我们去的永宁古城,下午去的龙庆峡。永宁古城没多大意思,更像是我们童年时代赶的集市一样,不过这种人文景点想要看出点门道,在去以前是必须要做详细攻略的,不然去了跟没去一样,普通人说实话看古建筑其实也看不出个 所以然。龙庆峡的冰雕倒是不错,冬日里值得一看,不过在这里就略去不表了,待日后有机会再细细说来。
图为永宁古城
图为永宁古城
图为龙庆峡冰雕
图为龙庆峡示意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