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风起云涌?一张健脾方,化解风湿病,至今受益

 文炳春秋 2022-03-26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风湿、类风湿的问题。

很多人上了年纪,尤其是上了50岁,就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关节疼痛、甚至变形,让人不忍心直视。由于我的老母亲就是因为风湿病去世的,所以每当聊起此病,或者见到此类病人,我都会一时间百感交集,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

废话不多说,我给你聊一张特别有典型意义的医案故事。

那是我刚刚学医的时候,有一次,来了一个老患者,大概70多岁的样子,农村人。看什么病呢?来看类风湿。

原来,她有类风湿好多年了,关节已经变形了。手指头伸出来,就像老树根一样。整个人看上去,特别乏力,没有精神。而且病症因寒凉加重,心烦,失眠多梦,口渴欲饮水。

我老师看了一下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苔薄黄略腻,脉沉滑。

我老师当即开方如下:桂枝、生白芍、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姜半夏、陈皮、茯苓、乌梅、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分3服。共6剂。

六天之后,患者家属电话反馈,老太太关节疼痛的问题大大减轻,活动能力明显增强。更主要的是,吃饭比以前强,身上有力气了。我老师满意地对我说:“你看,树根活了,树枝就活了”。

原方不变,续服30余剂后,患者口渴好转,手指屈伸较前也灵活了许多。前前后后治疗了三个月,除了手指变形未完全恢复外,其余症状基本解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对于风湿和类风湿日久造成的关节变形等问题,中医很重视从健脾的角度考虑。如果把人的四肢、关节比作大树的枝叶,那么树根就是人的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把它先治好了,才能给树干、树枝输送充足的水分。

所以,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郁热,以二陈汤醒脾燥湿,理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恍然大悟。可以说,至今受益。

读者朋友,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观察身边患有风湿、类风湿的老年患者。你看,他们的关节如果到了严重变形的程度,他多半是乏力、食欲不振、精神疲惫、气短头晕的。这样的瘦弱老太太,随处可见。

为什么?脾胃这个根不好啊!根不好,正气无法疏达到肢体关节,风寒湿邪凝滞不去,为祸筋骨,病情肯定就越来越严重,甚至关节废用。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我就遵老师之法,以健脾益气为要,效果满意。

注意: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