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灭亡后,太监都去哪里了,一段文字为您解答(二)

 爱阅读爱生活 2022-03-26

那么这批太监究竟去哪了呢

答案:这批“消失”的太监正是去到了前文曾提到的“太监归宿地”

第二、“太监归宿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太监这个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上都与常人不同,因此太监们很早便形成了一个与宫外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立小社会”

在这个“小社会”里,如何绞尽脑汁接近皇上“干事业”只是一方面,而真正让所有太监都无比重视的,还是他们将来的养老问题

太监之所以看重养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是一群没有后代、也不可能有后代的特殊人群。

所以我们看到影视片里那些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不管多么厉害,最终都要收点人做“干儿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然而能权倾朝野做“老祖宗”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他们养老倒是没问题,但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太监老了后又该怎么办呢

  

“太监归宿之地”由此应运而生!

早在明朝初期,宫里太监为自己将来养老送终着想,就自发成立了一个公益性的不公开组织——养老义会

在明清时期,无论是谁,只要是有正式太监身份的,都是这个隐秘组织的天然成员。

众所周知,太监这种职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养老义会”所具有的能量极其庞大,为避免皇室和外臣猜忌,因此太监们都对“养老义会”的具体情况守口如瓶,外人不得与闻。

“养老义会”的存在可以说是明清两朝宫里隐藏最深的秘密之一,它几乎不见于史册,会内情况大多由太监们口口相传,今日我们能得窥其中的一丝真相,还得归功于后来清末遗留太监中的一些人口述吐露出的些许内情

而这个“养老义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建设“太监归宿地”及保障年老太监的晚年生活,至于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自然是团结大小太监密连成网、暗中抱团保护自身及对朝局施加有利于太监群体的影响。

从明初开始,“养老义会”就在北京周边投资买地,修建由太监们自己掌控的寺庙,太监们老了就去这些寺庙栖身,吃住都不用花钱,庙里自会将他们奉养到死。

建设这种“养老到死”的寺庙所需资金自然不菲,其资金来源基本是由宫里大小太监们缴纳的“会费”以及富有的大太监们的捐款组成

如清乾隆年间,乾清宫督领太监刘钰、副侍肖云鹏、张进忠等11人,就集资修建了位于今北京西城区的万寿兴隆寺,并在北京南郊购地210亩,作为该寺寺产,以收地租的方式养活在里面栖身的出宫老太监们

额外说一句,孙耀庭被撵出宫后也曾跑到万寿兴隆寺住了一段时间。

又有如光绪年间,紫禁城总管大太监刘多生利用自身权势,捐款以募集白银数十万两,修建20处小寺,并配套购入2600余亩田产,建设“太监归宿地”

至清廷灭亡时,北京城里及周边共有26处由太监掌控的寺观,在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时,同样被逐的大批太监们正是因为如此众多的观庙才得以存身。

从1924年到1949年的这25年间,这些太监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寺观中一一终老,这也是中国最后一批太监们的最终去处

尽管民国年间太监们去世了一大部分,但其中一些年轻的如孙耀庭等人却是真正活到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样一批清朝遗留的特殊之人,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第三、新中国里的清朝太监们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康德皇帝”孙耀庭听说皇上又登基了,便又一路跑到长春为溥仪夫妇当差,太监做到他这份上,也算是敬业了。

此后孙耀庭作为婉容的贴身太监一直到1945年婉容去世,抗战胜利前,孙耀庭与长春的一些太监回到了北京,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再过几年皇上俩兄弟都得去抚顺剥大葱了,不走不行。

北平解放后,党和政府想到了太监这一清末遗留的特殊人群,于是派出工作人员四处寻访,将散居在各处的遗存太监们归拢,又根据政策每月给他们发放一定零用钱,生老病死一切都由国家料理,对于年纪大的太监,还会派出专人护理他们。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颠沛流离近半个世纪的清末太监们终于迎来新生。

解放后孙耀庭在海淀区的立马关帝庙内栖身,与他一起的还有七八个老太监,当时他虽已50出头,但与其他人相比最年轻,所以庙里事务基本由他一人负责。

1964年,清末遗留的太监都搬到了西城区什剎海边的广化寺,人数也只剩下极少数。

此后残存的太监刘兴桥、赵荣升等人均在广化寺一一故去,在1987年仅存的两个太监之一马德清去世后,广化寺里的太监就只剩下孙耀庭一人,这也是孙耀庭“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称呼的由来。

由于孙耀庭身份特殊,是中国几千年宦官制度的最后见证者,因此他的晚年时光,受到海内外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1992年春节前夕,90岁高龄的孙耀庭接受了一次外界拜访,当工作人员问孙耀庭平常起居生活怎样时,孙耀庭一时间竟老泪纵横,连声称赞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孙耀庭真情流露地说道:“我90多岁了,对国家没有用了,可国家还养活着我,派专人照顾我,要是在旧社会我早就没命了。”

  



一名经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百年风云的老太监能讲出这番话,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1996年,孙耀庭以94岁高龄在广化寺去世,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多年的宦官制度,随着他的故去,也就此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宦官,依附于皇权,同时也是皇权的延伸,当历史上每一次皇权大盛时,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宦官的身影。

秦赵高、汉十常侍、唐高力士、明魏忠贤、清李莲英,无论这些人身后名声如何,他们终究是历史的一部分。当世上有皇帝时,就一定会有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而一旦没了皇帝,那太监这种职业最终也就只剩下彻底消亡这唯一结局

当溥仪在北京高高兴兴地去文史馆朝九晚五上班时,孙耀庭也只能在广化寺安度晚年了。

世上没了皇帝,自然也就没了太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