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诙谐的一首诗,如同一幅漫画,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明新老李 2022-03-26

翻开中华经典古诗词,扑面而来的是馥郁的酒香,氤氲着酒意的诗人亦不在少数。于是人们说,酒,是流动的诗;诗,是诗意的酒。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也。

千百年来,古文人对酒情有独钟,以酒入诗,繁复的文字与肆意畅快的感情交织缠绵,幻化作纸上或柔媚、或豪迈的一篇篇动人佳作。那承载了古人智慧的诗集又如醽醁美酒,沉淀下来的琼浆引人沉醉浓郁之中,点透在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发酵飘香。

文章图片1

文人饮酒或痴或狂,醉酒后憨态可掬的模样引人发笑,又惹人怜爱。辛弃疾醉酒竟人树不分:“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好一个倔强小老头,醉酒不教人扶。

喝酒喝到负债累累,杜甫也甘之如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金钱哪有美酒香,且把春衣换酒喝。谁说杜甫沉郁苦闷,饮酒豪迈的气势与李白不相上下!

还有一位词人,醉后簪花“不觉羞”,路人哄笑自开怀。他就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代表诗人苏轼。

宋熙宁五年五月,杭州吉祥寺的牡丹花正开。牡丹真国色,画卷亦动人,随知州沈立观赏花后,苏轼心情大好。眼前是富贵牡丹,身旁是一众百姓,官民同乐一派祥和。苏轼提笔写下了《吉祥寺赏牡丹》一诗。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牡丹花实在美丽,我不禁摘了一朵戴在了头上,人虽老,但我并不害羞。我反倒觉得花儿才应该为自己在我头上而感到害羞。赏花饮酒好不畅快,酒醉归来要人搀扶,旁人却要笑我,十里街市的百姓尽半数都将窗前卷帘拉开,探窗观看醉酒老头憨态。

写下这首诗时苏轼正值而立之年,37岁在当今可以说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风光无限。可在古代,37岁就抱孙子的人数不胜数,因此苏轼才会在诗中调侃自己“人老”。

文章图片2

男人戴花,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我们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在古代却是十分流行的风雅趣事。

王维早在诗中向我们展示了男子戴花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的茱萸指的就是茱萸花,在古代,重阳节须得饮菊花酒,头上插茱萸花。

戴花并非节日专属活动,平时也可簪花,杜牧曾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由此看来只要有兴致,即使插满头花都无人笑你。

虽有男子簪花习俗,但苏轼自觉“年纪大”不大合适戴花。可他偏偏不写自己羞,反将花儿一军,“我”头上的牡丹花,你快快展现出害羞之态来。好一个“颠倒黑白”的“老顽童”,真实又可爱。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诙谐有趣,画面感十足。苏轼作为一名市级领导,赏花尽兴归来竟是醉得东倒西歪,需要旁人搀扶。酒憨“不讲理”之态尽显眼前,实属千载难逢稀奇之景,难怪十里街坊都要拉开珠帘争先观看呢。

年少成名,仕途顺畅,苏轼并没有做出高人一等的官员架子,反而将自己醉酒窘态公之于众,这一派真诚、童心未泯的苏轼怎能让人不爱呢?大家争相卷起珠帘看到的也并非只是东坡头上的娇花,还有苏轼超然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文章图片3

不是只有少年才能簪花,不是只有年少才能无所畏惧,朝气蓬勃。少年之心,不是只有年轻才可以拥有。并非世界不再美好新鲜,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的热爱与激情。

年轻与年龄无关,保持少年之心,不向生活妥协,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过无限大的日子。我们诚然不再年少,我们至死仍是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