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杯2022全国第三届清明节笔会】作品大展:胥加山

 中国作家图书馆 2022-03-26

参赛点击标题:中华杯2022全国第三届清明节笔会海内外征稿

梨花风起正清明

胥加山

2011年的清明前夕,患病25年的父亲的生命在母亲的眼中像似有所预兆进入了弥留之际,整日陪伴父亲的老猫,几天不吃也不喝,瑟缩在父亲的怀中,半步不离;庭院里的一树开得正盛的梨花,伴随阵阵春风,过早地凋谢飞舞起满院飘雪,就连新生的嫩叶像被打了除草剂,纷纷枯萎如黄蝶乱飞……母亲见此种种怪异的现象,暗自垂泪对我们悲叹,恐怕老头子挨不过今年清明了……我们看父亲神智清晰,和平日生病的样子并无差异,认为母亲这是迷信,连忙劝她,快别这样说,让父亲听到会害怕的!母亲只顾自己流泪,自言自语,我照料老头子25年的病身子,他身上的病我再清楚不过了,再加之原本好好的老猫为何不吃不喝,一树梨花为何过早凋谢叶落枯萎……

父亲的生命正如母亲预料的一样,在清明前三天进入了弥留之际,当我们接到母亲的告急电话,简直不敢相信,赶到家时,父亲已从床上移到堂屋临时铺的地铺上,尽管他看上去和平日一样,依然瘦骨嶙峋,并无昏迷,神智清晰着和母亲拉着家常,但他的口中不时地吐着一些黑褐色的粘液,我们一边上前帮父亲擦拭嘴上的粘液,一边埋怨母亲,咋不早通知我们送父亲去医院,母亲被我们埋怨得泪流不止,而父亲却口齿明快地阻止我们的埋怨,快别说你们的妈,去医院也是劳民伤财,我的身体我最清楚……父亲说着朝我们微笑起来,你们也别难过,人人都有这一朝,我这25年的病身子最对不起你们的妈,要不是她的精心照料,我坟头上的荒草也不知长几人高了……我连忙阻止父亲谈及死亡的话题,怯生生地说,您老别说了,难道您就不怕吗?父亲倒也开明,不怕!我已多活了25年,看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现在儿孙满堂,没什么遗憾的呀!父亲说着说着,又谈起了他的后事,说什么不要铺张操办他的后事,平日的孝心比死后的操办更深入外人的心,甚至他劝慰我们过日子要把物欲看淡些,心胸放宽些……

我们守着父亲还不到一天,他催我们快进城,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做生意的做生意,等气断了再回来简单做一下后事就行了,你们一个个在家守着我也不是办法,家家的日子还是要过的呀……我们一个个被父亲“赶”出了老家,魂不附体。

父亲走时,躺在母亲的怀中,像个安静睡觉的婴儿。操办完父亲的丧事,我们问母亲,父亲走前是否有何遗言和遗憾?母亲一边落泪一边告知我们,老头子走得很安静,我原本要打电话让你们回来陪他最后一程,他就是不肯,说是怕耽误你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也没什么遗言,说到遗憾,他就叹口气说,今年梨树也见怪了,好好的就枯萎,孩子们入秋吃不到他照料甘甜的梨果了……

听到母亲说起父亲如此的遗憾之事,我们这才注意到庭院中的长了25年的老梨树,被母亲在父亲的安排下,锯掉了所有的枝桠,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像父亲枯萎的手掌,依恋着老家的庭院,不舍着向我们挥别……

老家庭院的梨树是父亲正值壮年49岁患病失去劳动能力时栽种的,当时他曾对母亲说过,也不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唯有借自己照料的梨果的甘甜浸润一下孩子自谋生活苦楚的心吧。父亲照料老家的梨树,全然不顾他的病身子,春来挖洞施肥,爬树修花剪叶捉虫……甚至遇有多雨的年份他还为梨树撑起遮雨的篷布……这也难怪父亲25年的梨果始终保持着与市面上的梨的甘甜的那一份差异……

父亲走后,母亲依然守着老家,尽管我们找出种种理由劝她进城,可她依然犟着说是要了却父亲生前的一份心愿为由不离老家。我们也曾试探过母亲,父亲生前的心愿是什么?可母亲就是不说,直至今年春花烂漫时,我们才知原委——原来父亲临走时,交代母亲要想救活梨树,让孩子们继续吃到老家甘甜的梨,唯有锯切枝桠,过几年说不定梨树会枯木逢春……母亲虔诚着父亲的“遗言”,诚如她一辈子对父亲的信赖……

父亲走后三年,以后年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母亲总从老家打来电话,像个孩子欢快地告诉我们,老梨树又开花了,新的枝桠密密层层,一树梨花开得正盛呢!……

年年看着老家庭院那一树的梨花,白如雪,香依旧……内心总滋生这样的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孝子祭父皆出城。

胥加山,笔名,胥雅月、胥子伍《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签约作家,江苏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