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问道,西泠女社员聚这么多,不容易!

 zhshl65 2022-03-27

印谱印人印讯

本文来源:人民资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多年前,西湖之畔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此后天下印人常聚孤山,逐步奠定“天下第一名社”百年基业。创社之初,鲜有女社员的加入,近些年来,女社员逐渐增至十余人,她们铁笔刀书,问道金石,已成五百社员中最靓丽之风景。值此“女神”佳节之际,12位女社员接受采访,畅谈在社从艺心路历程,巾帼不让须眉,愿尽自身努力,在艺术学术等多方面锐意进取,为西泠印社延续荣光。

  吴莹:一直坚守 不急更不停
  我与西泠印社的感情挺深,在西泠印社成长,得到西泠印社的培养。我在这里参加工作,在这里入社,至今已有40多年了。之所以与金石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也是受到了印社诸位先辈的影响。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相结合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我一直把“不急,但是不停”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印社的一分子,我会一直坚守,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中华传统文化。

  骆芃芃:凝聚着天下印人的力量
  篆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西泠印社凝聚着天下印人的力量及艺术之心,几十年如一日传承、弘扬、发展印学文化。
  让我最最难忘的是,启功先生是我加入西泠印社的介绍人之一。2000年的一天,我去看望启先生,谈起西泠印社的事,他突然问我,你是不是社员,我说我还不是。启先生说,我来做你的介绍人吧,随即他郑重地用毛笔为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启先生如此关爱我们这些晚辈,令我终生难忘,心存感恩。

  沈颖丽:因传扬金石印学而深感自豪
  艺无止境。对我来说,西泠印社就像一座高山,老师指明了方向,需要靠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向上攀登。进入西泠印社工作时我还不满16岁,一直从事书法篆刻工作,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三位恩师高式熊、蒋北耿、茅大容先生,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三位恩师不仅教我艺术技艺,同时也教导我如何做人,在不同领域给了我许多学习机会。
  西泠印社作为杭州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始终坚持把中国传统的金石文化种子向世界撒播,作为其中的女社员之一,我深感自豪,同时期望能为传承弘扬金石印学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君:发乎于书于印 渊雅高华之气生
  我于2014年加入西泠印社,与西泠的情缘,则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我拜师于陈茗屋先生门下学印,陈老师还带我拜访了他的老师钱君匋先生。匋翁笑言:当年我的老师吕凤子带我拜访了伟大的吴昌硕先生。临别老人送我一本《君匋篆刻》,序言的题目正是——我爱刻印。这篇文字娓娓道来,在沪上的炎夏里犹如泠风习习,影响了我此后的刻印生涯。
  我爱刻印。由沪至杭,一路走来,直至孤山……晚生何幸,在求学从艺之初,在我年轻的心灵深处便埋下了一条纯正的印学及文化之根,使我的血脉里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发乎于书于印,乃至做事做人,则渊雅高华之气生焉。我爱刻印。用一生。

  胡朝霞:感恩西泠给予我更大展示舞台
  2017年我有幸忝列西泠,为自己艺术追求圆了一个梦。如今我已成为西泠一员,当时提交汇编成册、装帧精美的一份沉甸甸的申请资料我一直珍藏。那是我整整花了近三十年而写的申请。这里记录了我以书入印,以刀代笔,寻找承传与突破所做的努力;回放着我多年来在书法篆刻艺术的竞技场上,在国内外展览的最高殿堂内,在传承弘扬西泠精神的点滴中留下的每一步;见证了心之所想,心向往之,不敢轻言怠慢,做好十足准备的每一时坚持。
  感恩西泠,给予我更大的展示舞台,我将不负天下第一名社之誉,为时代、为人民创作更多精品,让全世界感受金石之美、感受中国力量。

  金琤:沐浴荣光 希冀多一份学术追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报考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之前,我随吴莹老师学习篆刻,时往西泠印社山上篆刻工作室。吴老师所刻印章古穆淳厚,她手把手教我用刀、反书上石等,是为启蒙。那时她为西泠印社中最年轻的女社员,亲切随和中又不乏干练豪爽,她是我学术道路上的一面镜子,一直激励我不断成长。二十多年后,在印社诸多老师指导下,我如愿入社,沐浴荣光,希冀更多一份学术追随。

  李砚:一份不可言喻的荣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美读书的时候,周末经常登孤山社址朝圣先贤,因金石的不解之缘,十多年后调到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工作,负责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的教学事务,在工作中得以与诸多艺术领域的名家交流与指导,这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并于2019年被西泠印社吸纳为社员。工作与专业一致,工作与生活相融,倍感幸运。这是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阳光大道,作为修葺者,能在各个艺术领域得到提升,自有一份不可言喻的荣光。

  徐清:感佩于名社的风雅与生命力
  2017年,西泠印社力推入社申请新标准,倡举印学及相关学术研究。同年,我幸蒙提携,成为新社员。我与印社的渊源始于2002年。因随陈振濂老师于浙江大学读博,得缘参与编撰《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期间拜谒社中长老,查询档案资料,修订社史文稿……浸润庶几一年,印社形象日显丰盈和亲切,我亦更感佩于名社的风雅与生命力。

  何碧琪:穿梭古今 游艺忘忧
  古人以书法篆刻融入生活,现代女性亦可涉猎书法篆刻,穿梭古今,游艺忘忧。我与西泠印社的渊源始于2013年,以真赏斋本《夏承碑》撰文发表于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的社长饶宗颐教授,是我在港中大修读硕士课研究清代隶书与伊秉绶时的指导老师。此后我一直参与西泠印社的学术研讨会,向陈振濂老师、孙慰祖老师等请教,与张钰霖老师交流。2019年幸获西泠印社审议通过入社。

  林如:进西泠印社就是最大的荣耀
  我小时候曾参加西泠印社举办的书法培训班,由此接触西泠印社,梦想长大能进西泠印社就是最大的荣耀。
  后来,我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尤其是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社庆之时,在导师陈振濂教授的带领下参与了《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的编撰,由此对西泠印社的历史有了更深入和多层次的了解,对印社的前辈先贤们更多了一份敬仰。
  2013年,我有幸通过论文获奖而加入西泠印社,和前辈名家们一起探讨印学,交流创作,作为印社的一员共同传承印学文化,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芦海娇:瞻仰前贤 薪火相传
  西泠印社是印人心中的“梦”。我从大学期间就热爱上了篆刻,多年来一直努力,在高校工作能够把爱好、工作、学习集于一体是很幸运的事。2010年加入西泠印社,继续进行印学研究,瞻仰前贤,薪火相传。
 印象最深的是参加西泠印社丁酉春季雅集,当时我带领哈师大美术学院14级书法学专业学生和部分研究生70余人,恰好赶上此次雅集活动。雅集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聆听陈振濂老师通报了2017年度社团工作规划和一系列活动的组织策划,陈老师对黑龙江篆刻鼓舞和认可,也让我们有了努力前进的方向。童衍方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亲切的关怀和问候,还有众多的社员和前辈与学生们合影,鼓励同学们“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充分体现了前辈们传承印学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殷切情怀,让哈师大的学子对西泠印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向前辈学习交流的机会。

  周蓓娜:身体力行 推广和弘扬篆刻艺术
  知道西泠印社是我读初三时,在书法报上看到。后来在杭州求学8年,杭州篆刻氛围浓厚,我经常课余时间跑孤山,期间我受到了浙大诸位老师的指导,让我深深地喜欢上篆刻。
  2013年和2017年,我侥幸进入了西泠印社总决赛,并于2017年通过现场考试入社。希望我能向各位西泠前辈和社友们多学习,同时也身体力行不断推广和弘扬篆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