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表明:不仅仅是气溶胶,奥密克戎还可通过物表传播,高达七天

 allbymyselfwz 2022-03-27

上周晚些时候,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和香港免疫学与感染中心的三位科学家在BioRxiv期刊上发布了一篇颇为有意思的文章,文章研究了奥密克戎和新冠病毒在3类光滑材料(不锈钢、聚丙烯和玻璃)以及2类多孔、凹凸材料(面巾纸和打印纸)表面的可传播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在3类光滑材料表面可传播长达3天,传染性更高的奥密克戎在3类光滑材料表面可传播长达7天。

文章图片1

新冠病毒,图片源自网络

国纳科技酱认为,香港大学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后期防疫、抗疫意义重大,这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识到,除了防止病毒在空间通过气溶胶的形式进行传播外,还需密切关注病毒通过物体表面进行传播,这也印证沪学者张春明博士提出的“物体免疫力”势在必行。

气溶胶传播

早在去年七月,在广州举行的一场关于室内空气净化的峰会上,钟南山院士就十分重视德尔塔病毒在室内空间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封闭、半封闭空间,通过飞沫、气溶胶的方式进行传播的问题。他当时就指出:防范疫情空净行业应该发挥作用,需要采取空气净化消毒方式阻断病毒在空间传播。

文章图片2

钟南山院士,图片源自网络

为此国纳科技酱当时还根据钟院士的思想提出了在一些在电梯等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要加强防范的观点。就在钟南山院士提出上述观点的同时,国纳科技酱还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某高科技企业一款石墨烯复合抑菌抗病毒空气净化滤芯问世的消息,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这一系列滤芯已经进入上海黄埔区某知名小学。

物体表面传播

我国香港学者对比了新冠病毒和奥密克戎在5种不同的物体表面(光滑材料:不锈钢、聚丙烯和玻璃,凹凸不平材料:面巾纸和打印纸)的可传播性和稳定性。他们在控制温湿度的条件下,首先将一定剂量(5μg)和病毒滴度(10^7 TCID50/ml)的两种病毒的毒株培育液移至1x1 cm^2的不同物体表面上,接着将这些不同物体在21-22℃“孵化”处理,然后浸入病毒转运培养基中30分钟洗脱病毒,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文章图片3

两种病毒在不同表面上的稳定性,图片源自《bioRxiv》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键信息:

  • 在光滑表面,奥密克戎在7天内仍具有传染能力,而新冠病毒在1~2天内传播能力就已经大幅降低了。
  • 在多孔凹凸不平表面,奥密克戎可带毒传播30分钟,新冠病毒则在5~15分钟内就失去了传播能力。

国纳科技酱认为,这部分解释了为啥奥密克戎比之前的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因为其在不同物体表面比新冠病毒更加稳定。据悉,这一结果与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年初发布的报告相似: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存活大约8天,为新冠病毒的4倍,这就意味着奥密克戎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文章图片4

沪学者张春明博士提出的“物体免疫力”概念

国纳科技酱认为,香港学者和日本学者的这些研究报告,充分说明了我们必须重视病毒通过物体表面进行传播的风险,而沪学者张春明博士提出的“物体免疫力”概念就是一种通过对表面抑菌抗病毒处理来降低病毒通过物体表面进行接触传播的风险。

阻断传播的意义

现在已经很清晰了,不管是之前的新冠病毒还是其变种奥密克戎不仅可以在空气中通过气溶胶传播,通过物体表面接触传播,还能通过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传播,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防止病毒大范围传播,我们必须阻隔这些传播途径。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