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两晋(五十九)太子与贾后的博弈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3-27

(五十九) 太子与贾后的博弈

太子还是太孙的时候,他的皇祖父就成天给予他激励、赞扬。总而言之,这个皇位终究是属于你的,而且我相信,你当了皇帝,肯定可以超越我们的。

太子还是太孙的时候,他的皇祖父就让天下最优秀的文人智士,天天陪在他身边,总而言之,让他享受天下最顶级的学习教育。

以太孙那样聪明的人,再长久受到这种暗示与激励,相信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早已在内心深处打上烙印了。

但太孙成为太子后,却只能表现出无所是事,游手好闲。

有人劝太子应该积极向上,太子马上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让他闭嘴;并且变本加利,更加无所是事、游手好闲。

太孙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显然是因为皇帝智力有问题,皇后想专权,太子却一个劲的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太子这是想干什么呢?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太子非要表现得积极上进,更一再提高自己的名声、地位,那肯定会与贾后之间的矛盾无可调和。

事实上,史书明确记载,贾后一再让人唆使太子变得邪恶、堕落。

太子幼有令名,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贾后复使黄门辈诱之为奢靡威虐。

毕竟,对贾后威胁最大的人,就是太子。

天下是晋惠帝的天下,但归根到底,它后来会成为太子的天下。基于贾后的心理,恨不得太子永远长不大,或是永远不成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永远掌握大权了。

问题是,太子会渐渐长大,关键是,不论太子表现的怎么堕落,也深受人们的尊重与喜欢。

杜锡劝太子应该积极上进,太子就把针放到杜锡坐的毡子上,也许只是想告诉杜锡,你说的这种话,也会让我如坐针毡的。

中舍人杜锡,恐太子不得安其位,每尽忠谏,劝太子修德业,保令名,言辞恳切。太子患之,置针著锡常所坐毡中,刺之流血。

太子的意思很简单,你作为我的属员,为什么从不考虑一下我的处境,就成天说这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呢?听你的话,我随时都会与皇后的矛盾无可调和;不听你的话图然使我背负恶名;所以希望你以后少说这种废话。

太子与贾后的博弈,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之中。太子并不着急,太子只要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那他做为皇位继承人的事实,就没有人能改变。

所以面对贾后的步步进逼,太子就选择了一些荒唐的行为去自污。

太子的行为很荒唐,但我们仔细看时就会发现,也许都充满着深意。

太子最荒唐的事,无非是长大了还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太子最大的恶行,也仅仅是一些类似孩童的恶作剧;太子最值得人非议的地方,无非是他花钱大手大脚。

由是名誉浸灭,骄慢益彰,或废朝侍而纵游逸,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本屠家女也,故太子好之。东宫月俸钱五十万,太子常探取二月,用之犹不足。又令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等物而收其利。又好阴阳小数,多所拘忌。

一个人需要自污之时,实际上很难找出,比这更低成本的方法了。

喜欢玩过家家、或是偶尔做一些恶作剧,并不会让人发自心底的讨厌与憎恶;而且处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人们也许能理解太子的用心良苦。

至于花钱大手大脚的背后,也许就充满了收买人心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贾谧就曾说过。贾谧曾对贾后说:“太子多畜私财以结小人者,为贾氏故也。”这种说法虽然有谗言的味道,但恐怕也离事实不远。

太子表面堕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堕落。相比而言,贾谧表面上积极上进,但所作所为,却全是惹人讨厌与憎恨的行为。

贾谧表面上积极上进,最后却一步步挖空了自己政治基础;而太子堕落无聊却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政治基础。

从这层意义上,贾谧与太子的政治智商相比;那恐怕差得真够十万八千里。

太子长大后的游手好闲,是出于政治上的韬光养晦?还是出于人格上的堕落?这一切已变得迷雾重重,无法确切还原真相了,因为在太子还未真正走上政治舞台时,就已被贾后害死了。

看晋史中太子相关内容之时,我总是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我总有一种感觉太子后来的堕落只是出于韬光养晦,只是这一切,随着太子的早死,变得无法确切证明了。

一个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孙(在他皇祖父活着的时候),年纪幼小之时就丧失了祖父、父亲的保护,在邪恶的继母压制下,委曲求全的生活着;也许他内心一直充满了希望,但这希望终于没有变成现实。

因为他的对手逼得他太狠、也逼得他急,他一再退让,却终于被逼入了死角。

即使进入了死角,他依然试着退让,结果就是在绝望中,被人杀死了。

贾谧是贾氏家族的少主人,太子是司马家族的少主人。

他们之间谁的地位更高呢?肯定是太子啊!

从名份上,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从实力上,司马家族随便拉出一个强势亲王来,都能与贾氏家族相提并论。

贾后能凌驾于司马家族各大亲王之上,仅仅是因为贾后是晋惠帝的老婆,抛开这层关系,贾后哪敢与司马家族的强势亲王,平起平坐呢?

事实上,晋帝国豪门家族多的是,哪个豪门家族的领衔人物,敢与强势的皇族亲王平起平坐呢?

贾谧之所以敢居高临下的对待太子,无非因为贾后是太子的嫡母,而在许多时候,贾后都会偏向贾谧。

抛开这层关系,贾谧敢居高临下的对待太子,早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太子是皇帝最近支系的代表人物,假如太子的权力、利益,都得不到保证,皇帝那些弟弟们能有安全感吗?

贾谧既然敢和太子不可一世,对待其它皇族亲王,自然更不会客气。

问题是,皇帝的弟弟们,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手握重兵?

所以,看到贾谧与太子不可一世,成都王(太子的小叔叔)马上就训斥贾谧,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你贾谧是什么东西,敢和太子这样没上没下的?

如果贾后此时还有理智,他应该是训斥贾谧、让贾谧给太子去赔罪。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家里的大人,难道也不懂事吗?

但是看到日益长大的太子、还有日益长大的小叔子,贾后的内心矛盾极了。

因为,这意味着贾后需要把权力逐步交还他们。

而贾后,显然不甘心啊!

因为类似的原因,贾后一看成都王敢替太子出头,在贾谧的怂恿下,把成都王踢出了中央政府。

但就是直到此时,贾后也知道天下是司马家族的天下,所以他把成都王踢出了中央政府,却不敢剥夺成都王应有的权力与地位。

成都王是皇帝的亲弟弟,在那种年代,这种人天生就是当大官的,如果贾后连这种事实也敢否定,恐怕现在就要面临灭门之祸了。

皇帝的亲弟弟,利益都无法保障,其它皇族成员,能有安全感吗?

成都王敢帮太子“欺负”贾谧,贾后就把成都王调离了中央政府。但是离开中央政府的成都王,却以镇北将军的身份坐镇邺城了。

这种打击,实际上绝算不上什么打击,因为成都王做为帝国最大实权派之一的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从中央移到了地方。

出镇邺城,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只要知道下面的事实,大约就可以知道了。

袁绍的军政中心,就在邺城;曹操大败袁绍后,军政中心也一直在邺城。曹操死后,军政中心才从邺城迁到洛阳。

晋帝国灭亡后,后赵的帝国都城是邺城;前燕的帝国都城,也是邺城;北齐的帝国都城,还是邺城。

成都王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实权派,也是因为他以镇北将军的身份坐镇邺城。

虽然说,贾后对成都王的打压,是非常有限度的、也是非常有理性的。

但是,贾后作为皇帝代理人的身份,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现在的贾后怎么看,也是在代表贾氏家族,在挑战皇族的核心力量啊。

太子、皇弟的利益,都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其它皇族成员,能有安全感吗?

对于绝大多数皇族成员而言,他们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就是因为他们是皇族成员,如果皇族成员的身份,不再作为拥有权力地位的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岂非随时会受到挑战。

这件事发生后,贾后开始越走越远了。因为,他竟然阴谋要废掉太子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困境中无法自拔的太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