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传承一门东方的古老手艺,中国的匠人对自己有多狠?

 hse_hzh 2022-03-27

在上海,就有这样一个非遗老匠人,不用一滴胶水,不用一颗钉子,采用纯榫卯结构,数年苦心经营,成功微缩了祈年殿、赵州桥等中国传统古建筑。作品问世后,不仅让国内外惊叹,也让世界看到了东方技艺的独特魅力。

他就是王震华,中国榫卯微缩营造第一人。他使用的榫卯技艺,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期鲁班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不用一根钉子一片铁,靠着木头之间1榫、1卯的自由驳接,一座房屋就能拔地而起,历经地震、朝代更迭,使用上百年、上千年也不会倒塌。

这就是榫卯的神奇之处。

文章图片1

01

王震华是上海人,16岁的时候跟着木匠老师傅学手艺,第一次接触到了榫卯结构,并留下了深刻印象。70年代上技校时,他又阅览了梁思成的《清代营造则例》,这本书对他影响深远,而梁思成也成了此后影响他走上古建微缩的灵魂导师。

1986年,他因工作原因长居北京,身为建筑师的他挨个参观、测量了北京的古建筑。当他走到祈年殿时,被眼前的建筑深深震撼了,便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也要做一个'祈年殿’。”

没想到,年轻时的一颗种子,在心里埋藏了30多年后,终于发芽了。2010年,王震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上海郊区租了一个民房,开始尝试制作祈年殿模型。

文章图片2

一头扎进工作室,王震华就像换了个人般,异常的兴奋,通常一呆就是10个小时以上。一年中除了出差,他只给自己放4天假,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了打磨作品。

而他耗时5年,完全以榫卯营造技艺创作的第一座微缩作品-祈年殿,一出世便受到了海内外赞誉,还获得了“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

02

用榫卯技艺做古建微缩,需要耐得住漫长的孤独!

一件全榫卯微缩作品,需要耗时2-5年手工打造,几千上万个零件,全部要靠人力精细打磨,每个零件误差要控制在±0.02毫米,中途若是用来雕刻的榫卯刀坏了,便意味着已经成型的上千个零件都需要推翻重来。

祈年殿花费了他5年时间,历经4个版本更迭,做出7108个榫卯,最小的仅仅1.5毫米,赵州桥也先后历经了3年时间才完工,最小榫卯达到1.2毫米,比手指还窄的门,通过他的打磨,不仅纹理清晰精美,而且能够自由旋转拆卸。

文章图片3

王震华一直在超越自己!去年开始,他把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第三件作品-岳阳楼,这也是王震华的收官之作。

“已经改了无数版,这件岳阳楼榫卯微缩作品,大概零件会在万件以上,结构将更复杂、更精彩,也将彻底颠覆王震华自己。”说起即将于今年年底面世的岳阳楼,王震华表现得异常兴奋。

他对岳阳楼的打造寄予厚望,并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件有价值的传世之宝,能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认识到榫卯的魅力,也像世界证明,独属于东方的智慧。

03

王震华一直有两个执念,一是要为后人保留下中国古典建筑的微缩营造技法,二是要发扬老祖宗的智慧精髓,让这门手艺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下去。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榫卯的神奇,号召年轻人了解学习这古老的中华手艺,潜心创作之余,他也会深入高校讲课。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这门鲜少被人问津的手艺也有了新的展示空间。

今年2月,王震华的微缩代表之作-赵州桥正式上线了数字藏品。一开始他很忐忑,在他看来,榫卯微缩是个生僻词,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

秒杀!

上线即被秒的成绩,让王震华格外吃惊!这个不太懂数字藏品为何物的老头,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作品,通过数字创新,与年轻人的距离如此之近。

文章图片4

说起做完岳阳楼后的打算,王震华表示,自己将花更多费心思去推广榫卯文化,接下来,他还会打造一座中国唯一的榫卯传承博物馆,让博物馆既有体验感,也能很好地传导榫卯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