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孔雀雄鸟群 庄小松摄 体态优美的绿孔雀雄鸟 庄小松摄 “为最后500只绿孔雀折纸”活动 “中国绿孔雀栖息地保护行动”由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申报,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绿孔雀,何以特别? 全球有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3种,在中国原生的只有绿孔雀1种,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种群数量不足6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EN)。 孔雀有“百鸟之王”的称号,在中国文化中有吉祥、善良的寓意,绿孔雀更是“王中珍宝”,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之一。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接触到的孔雀大多为蓝孔雀,至于绿孔雀,绝大多数人都未曾有幸亲眼目睹其真容,可见其珍稀程度。 为了保护绿孔雀及其栖息地,自然之友做了什么? 自然之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致力于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绿色公民出现、成长。自从了解到绿孔雀在中国最后一片完整的栖息地即将被破坏、物种将面临灭绝开始,自然之友就联合科学家、科普人士、艺术家、美育教育从业者、户外探险专业人士、媒体、公益律师等社会多方力量,始终关注、推动绿孔雀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开展公众科普和美育活动,可以让民众尤其是儿童直观地了解绿孔雀。 自2017年以来,自然之友举办了3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首届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34幅作品,有1509人参与了网络投票;第二届大赛收到126幅作品;第三届收到来自北京、甘肃、云南等8个省市的127件参赛作品。 孩子们的画作虽稚嫩却充满童真,自然之友从孩子们的获奖作品中选出了一部分,与摄影师们在云南实地拍摄的绿孔雀照片、艺术家们绘制的绿孔雀画作一起,印制了特别的明信片,用于向公众宣传。 由自然之友发起并主办的“绿孔雀之夜”公益沙龙也已成功举办3期,沙龙以绿孔雀环境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科考、环保组织和个人以及科学家现身说法等为索引,与公众分享绿孔雀知识、传播保护绿孔雀的理念。 “绿孔雀之夜”办到第三场时吸引了多位专家的加入。国家博物馆内,绿孔雀危机的发现者顾伯健、实拍到绿孔雀影像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环境律师葛枫和她的团队、自然保护专家闻丞等多名从事自然保护事业多年的专家学者为现场观众讲述了自己与绿孔雀的故事,现场观众听过讲述,热情地参与到提问与讨论中,直至当天晚上11点,会议室内依旧人声鼎沸。 “55℃青年保护中国最后500只绿孔雀千图成像”是为宣传保护绿孔雀设计的大型在线公益游戏,希望以有温度、有趣味的方式,尽可能调动更多“不平凡的平凡人”,关注公益、环保,推动绿孔雀公众保护深入到普通青年人的观念与生活里,激发更多积极行动者与行动社群。 这是一个操作简单的小游戏,利用每个人的头像,合力构成绿孔雀的形象——或许是凸显绿孔雀特征的独特的冠,或是开屏的曼妙身姿,也可能是画者笔下艺术化的绿孔雀形象。超过1.2万名青年参与线上招募,表达了对保护绿孔雀的支持,并最终有1000人成为绿孔雀守护者。而这一切也传达着一份信念——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保护绿孔雀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微博“为最后500只绿孔雀折纸”活动中,万余名网友通过折绿孔雀、参与话题讨论自发成为活动“核心志愿者”,该话题累计获得1.5万讨论,阅读量达到了719.8万,影响力覆盖超5500万公众。淘宝直播“我和我的野生小伙伴”专场中,自然之友带着关心绿孔雀的网友们在办公室生态小花园为它重现一个迷你的栖息地,吸引超过20万网友观看。腾讯99公益日“用乐高积木守护绿孔雀”活动中,通过线上直播用拼乐高积木的形式拼砌绿孔雀和它们的家园,还原绿孔雀生活。活动最终有6.7万观看人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尽最大努力以有趣、有温度的形式科普绿孔雀知识,让物种常识突破环保、动保同温层,深入到普通公众的心里,激发“知道-了解-关注-行动”的链条,达到保护绿孔雀的目的,始终是自然之友追求的目标。将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公共利益的路上,自然之友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多。 (果叮咚) |
|
来自: longhy2000 > 《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