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一二战期间步兵装备机枪系列

 兰州家长 2022-03-27

加特林机枪的出现让人们认识到了机枪的强大威力,但当时的军事思想并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加特林机枪更多的是被人们当作类似火炮的角色在使用,特殊的转管式结构更是被视为战场上的异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的普及,才使人们意识到了机枪的重要作用。机枪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走了许多弯路,经过了战争的残酷洗礼,设计师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作品的种种缺陷,于是战后不断改进设计,使机枪一步步走向成熟。

文章图片1

刘易斯机枪(1914年)

艾萨克·牛顿·刘易斯185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新塞勒姆,188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被任命为第二炮兵中尉。军旅生涯期间,刘易斯对军械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刘易斯于1911年基于塞繆尔·麦克林设计的一种原型枪,经过改进设计出了大名鼎鼎的刘易斯轻机枪。

但美国军方最初对刘易斯机枪并不感兴趣,反倒被盟军在一战中大量使用。直到英法两国装备了10万多挺后,美国人才开始进行采购。据说当时刘易斯婉拒了美国制造该枪数额庞大的专利许可费,令人钦佩。刘易斯于1931年在新泽西州不幸病逝,后被埋入西点军校的西点公墓。

美国军方当初之所以不选择刘易斯机枪,许多人认为是时任军械部部长的威廉姆斯·克洛泽将军和刘易斯政见不合造成的。无论传言是否确切,许多军队领导确实认为这款机枪并不适合当时的战场。

刘易斯在受够了被人拒绝的屈辱后,一怒之下离开了军队。退役后,刘易斯于1913年移居比利时,创立了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生产自己设计的机枪。后来,英国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为刘易斯机枪的生产提供了帮助,并最终购买了该枪的专利获得了生产权。刘易斯通过这挺轻机枪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一笔专利费,生活变得富足了许多。1914年,刘易斯将工厂搬迁至英国,以防止德国人入侵而受损。

刘易斯机枪采用了活塞导气式结构,利用火药燃气驱动活塞和枪机向后运动,同时压缩复进簧来完成自动循环。

文章图片2

刘易斯机枪的导气活塞上有一个导引柱,和枪机上的曲线槽配合,使枪机旋转,依靠枪机上的3个闭锁突笋完成闭锁。击针也安装在这个导引柱上,通过机头的击针孔撞击底火完成击发。刘易斯机枪的复进簧非常特别,没有采用传统的螺旋弹簧,而是类似钟表的蜗卷弹簧。

刘易斯机枪的枪管外围有一个粗大的圆筒形散热套管,枪管尾部包覆着铝质的散热片,靠枪口火药燃气喷出后与枪管尾部形成的压力差使空气流动来散热。

机匣上方的弹盘是刘易斯机枪最明显的特征,有47发和97发两种。刘易斯机枪的弹盘外形虽然类似于弹鼓,但原理截然不同。普通弹鼓内弹药的轴线平行于枪管放置,且子弹靠弹簧驱动供弹,而刘易斯机枪弹盘内的子弹轴线垂直于枪管轴线,靠机头上的凸轮驱动棘齿机构来供弹。弹盘供弹的刘易斯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500发。

比利时是最早装备刘易斯机枪的国家,采用了发射7.7×56毫米R口径弹药的型号。一战期间,刘易斯机枪主要由英国的BSA工厂和美国的萨维奇公司生产。两家生产的枪械虽然非常类似,但零件不能互换,因为英国的刘易斯机枪发射7.7×56毫米R弹药,萨维奇生产的枪械发射7.62×63毫米弹药。

文章图片3

刘易斯机枪于1914年末首次被用于对抗德国的一场小规模战斗,1915年被英国军方正式装备,1916年在一战的西线战场中被广泛应用,凭借着只有12.7千克的重量很快取代了笨重的维克斯机枪。

后期版本的刘易斯机枪在一战中被广泛装备于英法两国的战斗机上。事实上,刘易斯机枪是第一种在飞机上完成射击的机枪。1912年7月,在莱特B型飞机上,这项纪录由查尔斯·钱德勒上尉完成。尽管当时刘易斯机枪的这一壮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由于刘易斯本人和克洛泽将军之间糟糕的关系,导致刘易斯带着自己的作品离开了美国,以至于赴法国作战的美军士兵只能装备表现糟糕的绍沙轻机枪。

一战结束前,至少有5万挺刘易斯轻机枪投入了欧洲战场。二战期间,英国共生产了14.5万挺刘易斯轻机枪。美国萨维奇公司也生产了3550挺该机枪。尽管二战期间的刘易斯轻机枪处于“配角”地位,但依然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只装备了少量由萨维奇公司生产的、发射7.62×63毫米弹药的刘易斯机枪。但刘易斯机枪却是少数几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被广泛应用的机枪。二战开始后,刘易斯机枪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战场。

二战中刘易斯机枪通常装备在一些武装商船、海军的小型辅助舰艇、登陆艇和潜艇上。刘易斯机枪还被当时的海岸警卫队所采用。陆军方面,虽然克洛泽将军反对,刘易斯机枪还是被装备在了一些飞机上。

文章图片4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1936年)

勃朗宁M1917重机枪由约翰·摩西·勃朗宁于1900年完成设计,并取得相关专利。这款弹带供弹式机枪,发射7.62×63毫米弹药,射速每分钟450发。在一场为军方的演示射击中,勃朗宁M1917重机枪更是创造了连续射击48分钟12秒、发射21000发子弹没有出现一次故障的记录。陆军很快便将勃朗宁M1917作为其主力型重机枪,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能生产,当被送至西线战场时,一战已接近尾声。

勃朗宁M1917重机枪虽然表现良好,但并不完美,尤其是机匣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重度使用情况下,机匣的底板容易从机匣侧板上松脱,经常要铆接一个“U”形的金属支架来应急,最后不得不使用一个90°的金属片将底板和机匣侧板铆接起来。针对部队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勃朗宁M1917在30年代经过改进后,再次定型为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以下简称M1919A1)。

最初,由岩岛兵工厂负责将已装备的勃朗宁M1917重机枪进行改造升级,后来发现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最后又有几家兵工厂协助了这项工作。此外,并不是二战中美军使用的所有勃朗宁M1917重机枪都被改造成M1917A1。

文章图片5

M1917A1很快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穿甲弹的研制成功,使它具备了对付一些装甲车辆目标的能力。但因为它的体积和重量实在太大,多数情况下被当作固定地点的防御武器使用,或者被用于营、团级的支援武器。

美国陆军第5骑兵师的一名机枪手使用M1917A1,在一场战役中一个晚上就射杀了数百名日军。作为纪念,一挺M1917A1被永久地留在了当时的作战地点。

朝鲜战争中,勃朗宁M1917重机枪再次被使用,据说还有因水冷装置损坏,士兵们用尿液给枪械降温的报道。勃朗宁M1917重机枪于1960年代后期退出现役,被质量更轻、性能先进的M60机枪取代。

文章图片6

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BAR)改进型(1937年)

约翰·摩西·勃朗宁一生共设计完成了至少37种各类枪械,对自动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的改进型号被命名为M1918A1自动步枪,定型于1937年6月24日。为了增加连发时的稳定性,勃朗宁M1918A1自动步枪配备了一个高度可调的两脚架,同时增设了一个铰接的金属枪托底板。尽管勃朗宁M19拾捌拾捌18A1自动步枪备受好评,但只有少量M1918自动步枪被升级改造成新型号。

此时,军方想要将勃朗宁自动步枪当作班用自动武器使用,尽管班用自动武器这个名称当时还没有出现,所以勃朗宁于1938年再次投入设计工作,诞生了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最初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除了配备一款安装在枪管上的两脚架外,还使用了FN设计的手枪型握把和枪机减速器。但除了新型的两脚架外,手枪握把和枪机减速器最后都被取消,因为军方规定所有的改进都必须兼容老款的型號。最终,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设计了另一种安装于枪托中的新型减速器,可使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拥有两种不同的射频。

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用轻机枪的角色,除了配备新型的两脚架外,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的枪托处还增加了一个单脚架,枪口还安装了一款新型的消焰器。新型发射药和全可调式机械瞄具的使用,提高了机枪的精度。此外,为了提高散热能力,缩短了护手的长度,还增加了一个隔热罩。后期,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还在枪管上增加了一个提把,以提高携行性。

文章图片7

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在二战中被广泛当作轻机枪使用,每挺机枪配备3名士兵来完成弹药的运输和装填工作。可惜的是,勃朗宁自动步枪并没有像一战中那么好的完成班用自动武器的任务,因为其使用的轻型枪管持续射击时容易过热,并且不具备快速更换功能。而且配备的20发弹匣容弹量太少,无法像弹链那样保证火力的持续性。此外,如果枪机减速器保养不当,非常容易出故障。士兵们在使用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时,通常会取下两脚架和消焰器,认为它们作用不大只会增加重量。所以,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在战争中更多的是被当作抵肩射击的连发步枪来使用。

此外,比利时的FN公司从1920年代便获得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授权,并发展出了自己的型号。1930年,FN公司推出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改进型Mle1930型轻机枪。中国也是该机枪的客户之一,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采购,抗战爆发后继续增加采购量。该枪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