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淀,兴起于圆明园?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7

海淀,现为北京市十六个市辖区之一,元代时名海店,本是一处小型村庄,因这里地势低洼,形成大片浅塘,因此被称为海淀。

“淀”,辞典的解释为“较浅的湖泊”,如河北省的白洋淀,而“海”字,古代时北方民族把积水的湖泊称为“海子”。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中如此解释南北海淀:“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直门外)西北十里,平地有泉,彪洒四出,淙汩(cónggǔ)草木之间,潴(zhū)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远树参差,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chéng)相接,盖神皋之佳丽,郊居之胜选也。”又《蓟丘集》中载:“帝京西十五里海淀凡二,南则觭(ji)于白龙庙,又南凑于湖,北斜邻嵝岣(lǒugǒu)河。”指出了南、北海淀的具体位置,南海淀即为今海淀镇的前身。

文章图片1

海淀镇旧貌

元代初年,王元恽(yùn,字仲谋)曾受命去往上都开平府,在其著述的《中堂事记》中数次记载海店:“中统元年(1260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郭。六日午憩海店,距京城二十里。”“中统二年(1261年)二月五日丙寅未刻,发自燕京,是夕,宿通玄北郭。六日丁卯午,憩海店,距京城二十里。是晚,宿南口新店,距海店七十里”。从文中描述的路线看,海店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海淀镇,由此可见海淀在元代初年已形成一个小型村落。

直至明代末年海淀地区仍不甚繁华,因为此处地势低洼,泉水汇集成若干小湖,又靠近西山,景色幽雅别致,于是便陆续有若干官僚在此修建私家园林,如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太仆少卿米万钟的勺园等等。但海淀还是一片荒郊野地的景象,附近散落着几户人家。

海淀的兴起繁盛是从清代在海淀周围修建三山五园而开始的。康熙年间将原清华园改建为畅春园,又在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附近陆续修建了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静明园(玉泉山)和静宜园(香山),成为规模宏大、无与伦比的皇家园林群。清朝自康熙以后的历代皇帝每年都有很长时间在西郊御园的行宫中起居、处理政务,使得官员大臣们也都在此修建宅第别业,以便于早朝。海淀附近的商业因此逐渐发展兴旺起来,沿街店铺毗连,镇内景象与京城无异,形成了北京西北郊区的第一大镇。据《天咫偶闻》中记载当时的海淀:“朱门碧瓦,累栋连甍(méng,屋脊),与城中无异。”而且海淀地下多泉眼,水味甘洌,不像北京城内的水质又苦又涩,更加吸引人们到此居住、经商。

文章图片2

已消失的海淀镇西大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时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在海淀烧杀抢掠,使海淀的经济和发展遭到重创。后清廷修建颐和园,帝后游玩不再巡幸这里,海淀镇也因此变得十分萧条、荒凉。由于地下水位降低,昔日大片的湖泊成为沼泽,渐渐干涸,民国年间改称海甸。解放后,人民政府整治周边环境,使海淀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都建在镇北的中关村附近,海淀镇又重新焕发了青春。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均位于海淀区。未来的海淀镇将被中关村西区所替代,这里聚集着众多高科技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硅谷”。

文章图片3

已消失的海淀老虎洞胡同

海淀路,南起北三环西路,西折至颐和园路,长3100米,南北向宽26米,东西向宽12米。清代时为由西直门至颐和园的御路,五十年代改建为宽20米的沥青路,1982年拓宽成现状。

海淀大街,东起海淀路,西至苏州街,长1200米,宽26米,原为土路,1987年建成现状,1988年因处于海淀镇中心定今名。

海淀南路,东起海淀路,西至万泉河路,长1310米,宽27米,原为乡间土路,1984年定今名,1985年改建成现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