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奋力推动淄博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黄金屋3399 2022-03-27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孙春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激情描绘了淄博未来五年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提出了'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好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夯实乡村改革发展基础’,这为淄博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澎湃动能。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报告精神,聚力实施数字农业发展、粮食稳产保供、优势产业培育、改革创新引领四大品质提升工程,以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推动淄博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溯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杨溯易表示,将聚焦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奋力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革发展走在前。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智慧共享“云大脑”、高效优质“云产业”、区域中心“云市场”、便捷普惠“云金融”、新型服务“云乡村”等“五朵云”建设,以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治理各领域、农民生活各方面,着重建设集数据采集应用、数字农业融合、数字网络营销、数字金融惠农、数字农村服务等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大脑”;着力提升粮食、蔬菜、黑牛(奶牛)、苹果、猕猴桃、食用菌等6条数字化农业产业链,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数字化”产业组织模式,推动数字农业集群发展;建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引进国内顶尖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团队,高标准建设“中农数院”三院两中心一园区(数字农业研究院、数字乡村研究院、富锶产业研究院、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园区),为国家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方案、淄博样本。

聚焦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品质提升,奋力推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走在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蔬菜、果品等重点在提升品质,实现优质优品优价。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聚焦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品质提升,奋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全市集中培育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农文旅5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每年打造以“链主”企业为引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以上,每年完成农业重点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400万亩次以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中央厨房、农商直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全价值链增收。

聚焦产业赋能要素保障品质提升,奋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走在前。推动要素投入机制改革,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原则上应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强化金融赋能,充分发挥鲁农担作用,完善涉农政银担合作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50万元以上村达到800个以上。

责任编辑:许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