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本书阅读案例:赏析《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寅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3-27

整本书阅读案例

赏析《红楼梦》回贾雨村寅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跟随林黛玉走进豪门望族,感受豪门望族,体会奢华背后的腐朽没落。

2.使学生能准确分析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使学生深深地爱上《红楼梦》,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更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草蛇灰线,绵延千里”的创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整部《红楼梦》中共有三位向导带领我们参观豪门望族贾府,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使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贾府,比如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以一位古董商的身份客观冷静地带我们看了贾家日渐衰落!而第三回“贾雨村寅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以一个7岁小孩身份带我们实地考察走进贾府,看到了高贵奢华的贾府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冲突;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以一个穷苦老婆子的身份带我们走进一个“礼出大家”的贾府。好!今天我们就紧随一个7岁小孩走进贾府。

二、默读《红楼梦》第三回,走进荣国府

请大家把林黛玉给我们介绍的人物一一标注出来。

、合作探究,实地考察走进贾府

跟随冷子兴以旁观者的角度认识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现状,现在我们已经跟随林黛玉走进了贾府,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年豪门望族。那么请大家做如下思考:

1.林黛玉始终遵循着什么样的宗旨走进这个与自家不一样贾府?或者林黛玉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走进荣国府?说明林黛玉是一个什么的人?

明确: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谨小慎微之人

2.请大家找出荣国府外在硬件条件是什么样的,用笔做出标志,简单概括。

明确:

外观宏伟,布局讲究,陈设华贵的深受皇帝器重的簪缨世家。

3.荣国府的内在软件、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

仆人如云,等级森严,礼节繁复的豪门望族。

4.对于林黛玉的到来荣国府做好准备了吗?最明显的体现在哪里?

明确:

没有!到了晚上,奶娘问林黛玉的房舍。现把宝玉挪出来,把林姑娘安排在碧纱橱里,同贾母一起住。

5.贾母遵循礼节,让林黛玉特意去拜见大舅、二舅,却没有见到,只留下些许话语;大舅母硬要留自己吃晚饭;二舅母告诉自己不要理她的孽根祸胎、乖儿子贾宝玉,请你都做“换位思考”,林黛玉要住下来的贾家一个怎样的簪缨世家呢?

明确:

这是一个面和心不和、充满复杂矛盾的簪缨世家。

理由如下:

(1)大舅舅明明在家,为什么不出来见见远道而来的无妈的外甥女,身体不舒服本就是借口;大舅母什么家规、礼节不懂,偏偏要在此时留外甥女吃晚饭,表面看是喜欢黛玉,实际是给黛玉出难题、考验黛玉;

2)二舅舅明明在那边接待贾雨村,二舅母偏说二舅舅“斋戒去了”;二舅母接着给黛玉上了一堂“贬儿”课,目的就是林黛玉你要远离我那宝贝儿子贾宝玉。

总之曹雪芹运用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孔子创造的一种写作方法,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方法)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读者你体会出来了没有!在第27回林黛玉的《葬花吟》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为什么会是这样?用贾母的话来讲就是“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个7岁的女孩即将在这里生活下去,谈何容易。即使是这样,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在贾母的照拂下、赢得全府上下的赞赏,这个小女孩真是不容小觑。

6.林黛玉为我们隆重介绍的第一个人物是谁?她是怎样的人?怎样写的?在黛玉的帮助下一起来欣赏!

明确:

王熙凤:被贾母昵称“凤辣子”。

出场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出场就带来一阵风,给人印象深刻,通过侧面描写、渲染烘托的方法塑造了她放诞无礼,高调张扬的性格

装扮辣----彩绣辉煌的打扮及珠宝于一身,就是一个珠宝行。通过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塑造了她贪婪俗气,生性奢侈,文化修养低,内心空虚的性格

相貌辣----“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王熙凤贯穿整部小说中的做事风格,在她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冷酷的心,通过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塑造了她刁钻,狡猾狠毒的性格

④语言辣:堪称极品拍马屁大王,称赞黛玉阿谀奉承贾母,顺带恭维三春及其母亲等主要人物无不受益,一石三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变脸比翻书还快,通过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塑造了她精明能干,机巧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王熙凤是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隆重介绍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她是一位容貌俏丽,放诞无礼,高调张扬,贪婪俗气,生性奢侈,文化修养低,内心空虚,刁钻狡猾狠毒,精明能干,机巧善变,见风使舵的贵妇,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是最好的说明。

7.林黛玉为我们隆重介绍的第二个人物是谁?在黛玉的帮助下我们一起来欣赏!

贾宝玉:“贾母爱如珍宝”(第2回冷子兴言)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先从侧面为我们介绍了贾宝玉,是怎样介绍的?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人物出场之前,作者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

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让林黛玉远离贾宝玉。

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贾府内外都在批评贾宝玉,充分表现了贾宝玉是一个不符合世俗要求的叛逆者的形象。

2)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照应第一回“木石前盟”神话。

②《西江月》二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刻画出贾宝玉的性格是重情重义,我行我素,蔑视世俗,反对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叛逆的公子形象。“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最可贵的性格,“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等方面一窍不通,“怕读文章”是说他对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就是“愚顽”的“蠢物”,当然不符合世俗社会的要求,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反映了贾宝玉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摔玉情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应了《西江月》中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是他对后文“金玉良缘”的反抗,对前文“木石前盟”的追求。是贾宝玉对世俗思想不满和反抗。

总之贾宝玉是一位不符合世俗要求,眉目清秀,风流倜傥,重情重义,我行我素,蔑视世俗,反对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叛逆的贵族公子形象。

8.林黛玉帮助我们认识了王熙凤和贾宝玉,那么林黛玉是一位怎样的贵族小姐呢?我们依文去找寻,这位小姐更加耐人寻味。首先我们从整体上去概括作者从几个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林黛玉?

明确:

三个角度:一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二是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三是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1)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原文: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明确:

众人眼中林黛玉:体弱多病,风流袅娜。

(2)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

原文: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明确:

熙凤眼中林黛玉: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3)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原文: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明确:

宝玉眼中林黛玉:清新脱俗,多愁善感,娇弱聪慧。

总之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林黛玉的肖像,像写王熙凤那样浓墨重彩,而是一种大写意的写,“虚多实少”,“穿戴竟无一字提及”,目的是为了凸显了林黛玉愁思之美,病弱之美,智慧之美,林黛玉是一位容貌标致,气派不凡,体弱多病,风流袅娜,清新脱俗,多愁善感,娇弱聪慧的贵族小姐

四、拓展研究,深度走进荣国府

原文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2)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3)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须认得几个字。”

1.为什么同样的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样呢?

明确:

这是贾母给黛玉上的第一堂课,使黛玉清楚地知道:在贾府、在当时社会,评价好女孩的标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到处张扬我是个女状元。所以黛玉必须做出调整,既体现了黛玉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反应出黛玉谨小慎微的性格。

原文:

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2.从黛玉讲述的这段话中,你听出了哪些信息?这段话又一次印证了《红楼梦》最典型的创作方法,它是什么?从结构的角度考虑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

听出的信息有:

1)父母不让黛玉出家。 (2)不出家,黛玉就得一生有病。

3)不生病的条件:一生不许听见哭声,除父母外、不许见外人。

4)结论:黛玉这一生都在生病。

最典型的创作方法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承上启下,照应第1回“木石前盟”,林黛玉第一世是一颗需要宝玉浇灌甘露的绛珠草,先天不足,所以黛玉一生下来就有生病。加之父母都去世了,她必须得见生人,所以这病就不能好,再加之她来尘世是用眼泪报神瑛侍者的恩,所以她一生必须得哭,所以后文为什么黛玉的病治不好,为什么见到宝玉总爱哭,都找到原因了。    

五、布置作业

1.请准确概括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在作业本中。

2.完成下列选择试题。

1)林黛玉的老师是   )。            A

A、贾雨村          B、贾代儒

C、贾政             D、冷子兴

2)宝玉给黛玉起的表字是(   )。      A

A、颦颦             B、潇湘妃子

C、可卿             D、宫裁

3)袭人的原名  )。                 A

A、珍珠                    B、琥珀

C、翠缕                    D、碧痕

3.请辨别下列肖像描写,具体是谁?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他是(      )。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他是(      )。

3)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他是(      )。

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儿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他是(      )。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他是(      )。

6)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他是(      )。

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是(      )。

明确:

1)贾探春    (2)贾迎春    (3)贾惜春

3)王熙凤    (5)贾宝玉    (6)贾宝玉

7)林黛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