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就这样跌碎自己的眼镜!”——法军上校戈雅的八天观战之旅

 cat1208 2022-03-27

最近一个月的俄乌战争可以说是令世界各地的“军事专家”们跌碎了眼镜,不过,面对预测失误,不同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有人闭口不谈,有人干脆胡搅蛮缠,法军的“推特上校”戈雅则堪称勇于承认错误的楷模,笔者因此译出戈雅2月24日和3月4日的两篇文章,看看他是如何反省自己起初的错误预测。

图片

▲图右为戈雅上校

巴黎时间2月24日7点23分,北京时间14点23分,也就是俄乌战争爆发前夕,戈雅发表了一篇预测文字《入侵》:

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发生国家级公开冲突的概率非常高。这场战争将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更广泛对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对抗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双方都在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民事和军事手段——来发动这场战争。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使用军事手段的游戏规则。作为背景,双方的确都拥有核武器,它就像棋盘上的王后,即使原地不动,也会以其强大力量影响整盘棋局,不过,也没有人想让它移动。因此,相互对抗的核大国要避免任何可能让核武器颤动起来的事情,而且尤其是要避免直接使用核武器对抗:的确可能在诸多地方存在摩擦,但也总是有人在努力迅速控制这些冲突。

让我们注意到这种规则带来的一些行为后果。如果不直接在军事上展开对抗,那总可以攻击那些没有受惠于这种核保护伞的人。既然一方最终可以将敌人的敌人认定为朋友,那么另一方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军事上援助受到威胁的国家。

如果攻击尚未发生,第一种帮助手段就是抢在敌方发动进攻之前,尽快将目标国置于保护之下。此时唯一的方法就是扮演“鲁莽行人”突然横穿马路,迫使所有司机刹车。比如说,乍得在1983年受到了利比亚的威胁,它随即向法国求助,几天之后,三个法国营进驻乍得中部要地,并且向卡扎菲上校发出明确信号:越过北纬15度线就意味着与法国开战。

如果攻击已然发生,那就不存在直接派兵的问题了,至多只能派出“幽灵士兵”、志愿兵、失联的度假兵、私人武装士兵等等,即便如此,这种出兵也只能是小规模的,以免违反不直接对抗的规则。就现实而言,这意味着希望遭到攻击的国家尽可能久地展开抵抗,让我们能够通过提供帮助使战争陷入代价高昂的僵局。

现在说回乌克兰问题。当危机于2014年初爆发时,俄罗斯立刻做出反应,在边境调动部队并吞并了克里木。北约原本可以应乌克兰新政府的请求扮演“鲁莽行人”的角色,但没有人胆敢这么去做。而在下一阶段,俄罗斯一方面保持掩饰,一方面支持顿巴斯的自治运动,而且在后者面临窒息威胁时发动了新一轮军事行动:部署一支防空部队,将乌克兰的飞机和直升机逐出天空,然后用无人机引导的多管火箭炮轰击边境上的乌克兰部队——一个营在三分钟之内就被打垮——最终于八月底在从俄罗斯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所有攻击轴线上投入了营级战斗群,这是将坦克、机械化步兵和炮兵(炮兵尤为重要)结合到一起的营级战斗单位。当地民兵为俄军提供了步兵和政治面具,再加上电子战手段和十分强大的炮兵,这些营级战斗群就粉碎了沿路遭遇的乌克兰旅,最终导致了第一次签署明斯克协议。2015年1月,俄军做了同样的事情,甚至投入了更多的营级战斗群,导致第二次签署明斯克协议。

不论俄罗斯现在的征服目标是什么,如果它发动新一轮进攻,其形式也会和从前一样。20世纪80年代的苏军学说吸取了30年代的战役法,将它称作“高速突击”。其原则非常简单:在最短时间内对选定的全部地段发起行动。在打击间隙,在飞机、直升机、多管火箭炮或其他火力来源以及营级战斗群炮火的后方,步行部队和乘坐飞机、直升机或舰艇的部队要尽可能突向纵深。俄军在乌克兰周边地区和自称为顿巴斯两共和国的地方约有大约120个营级战斗群(作为对比,法军肯定能组成6个完整的战斗群,之后就不确定了),而且也有500架战机,与2014年不同,俄军这次肯定会使用这些飞机。拥有这些宝贵资产,俄军就可以同时发动多达8次高速突击。每次突击都沿着一条主干道推进,在一周内夺取100公里×200公里的矩形区域。

只有两种事物能够阻挡俄军的推进。

第一是“鲁莽行人”。虽然欧洲军队从1990年起就逐步陷入紊乱,但还是能够抽出一些用于快速部署的部队。当然,只有极少数国家愿意让士兵如此冒险。而且我们欧洲已经一致告诉俄罗斯,自己绝不会这样做,因此,我们还是忘记这种选项为好:除非有人奇怪地认为罗马尼亚会派出“鲁莽行人”以阻止俄罗斯进攻乌克兰。

第二当然是乌克兰的国防力量。就军事层面而言,乌克兰某种程度上和部署在联邦德国对抗苏军驻德集群的北约军队类似。按照设想,在西方领导人有时间考虑是否动用核武器之前,苏军驻德集群就会在五条攻击轴线上发动高速突击,企图夺取联邦德国。当时北约只存在两种防御模式:第一是照搬苏联人的办法,让装甲部队立刻进行纵深突击,第二是表面防御——用约瑟夫·昂罗坦(Joseph Henrotin)的话说就是高技术含量的游击队——让若干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小规模步兵队伍分别守卫某一特定地形,就像1940年冬季芬军抵抗苏军一样。

现在的乌克兰做不到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什么都无法阻止俄军掌控天空,地面上的状况或许稍好一些,但也只是稍好而已,由此带来的一切可想而知。乌军地面部队大约是40多个营级战斗群,装备旧式苏联武器,比俄军的更差,而且没什么库存(顺便一提,我们可以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乌克兰弹药库乃至少数外部供应商当中发生的神秘事故)。至于高技术含量游击队,乌军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它的确拥有25个由预备役士兵组成的本土防卫旅,但他们远不如1940年的芬兰滑雪部队和2006年对抗以色列的黎巴嫩真主党。乌军士兵的勇气不可否认,但他们没有坚固的防线,没有地下隧道,没有隐藏的仓库,没有精英部队。当然,乌军可能会在最后时刻收到反坦克导弹或优秀的土耳其无人机,但乌军还得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这一切都太少也太晚了。这句评价同时适用于乌克兰和北约诸国,它们往往要到被打耳光之后才醒悟过来。因此,我们看不到有什么能阻止俄军的高速突击,俄军可能会同时发起突击,企图立刻征服乌克兰,也可能会连续发动突击,企图逐步肢解这个国家。我们欧洲国家至多只能在民用领域发动攻击,并为后续行动——要是俄军在乌克兰的胜利引发局势动荡或其他状况——进行稍好一些的备战工作。

巴黎时间3月4日10点28分,北京时间17点28分,戈雅开战一周过后便发表博文《错误》,坦率承认了自己的战前误判:

对于正在进行的战争,我的分析出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在战略层面,误判了普京的真实意图,另一个是在战役层面,认为俄军的机动将会取得战役层面的胜利——虽然并不一定意味着战争就此结束。

任何分析都是基于过去,更确切地说,是基于观察到的事实,事实的重复让我们有可能确定趋势。通过与过去的事实进行类比,可以猜测新的事实:要是有可能的话,新的事实可能成为已知趋势的一部分。就普京可能的战略意图而言,我的分析基于俄罗斯长期以来使用武力的做法,这种“打击”方式或是突袭,或是以数量取胜。

在我看来,全面攻击乌克兰最接近20世纪80年代的假想——我们当时称之为“红色风暴”——民主德国的苏军攻击联邦德国。这种攻击快到在几天之内征服西德,彼时北约领导层尚未决定是否动用核武器。让所有人倍感惊讶的是,驻扎在民主德国的5个苏联集团军最终动了起来,可却是赶在苏联消失前返回苏联。苏联领导层从未尝试过这种疯狂赌博,考虑到我们发现的苏军实况,这种赌博无论如何都会失败。就在人们思考北约联军如何在德国阻挡红色军队几年后,这种军队就在格罗兹尼小城里凄惨地被几千名车臣步兵打败了。

普京的战争属于突袭或以数量取胜,这包括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攻击格鲁吉亚、夺取克里木、2014年8月和2015年1月的顿巴斯攻势、叙利亚战争,其中并没有当场失败的巨大风险和/或激烈的国际反应。2022年乌克兰上空的“红色风暴”则和20世纪80年代一样太不确定也太危险,因而无法放在这个框架之内,于是就似乎很不可能发生。

然而,我在解释俄军出动时做过解释,值得观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俄军建立野战医院和血库,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不是用于演习,而是用在确实有人会失血的情形下。这些血库在开战前几天才出现,让我陷入了两难境地,可以说几乎是陷入了认知上的分歧:一方面是决心开战的明显标准,一方面是战争决策者面临着太大的风险。到了战前几天,我终于坚持认为开战概率只有40%,其中30%是战争仅仅局限于顿巴斯,10%才是全面进攻,而且后者概率存在上升趋势。不过,这都没有考虑到普京的误算。

战争终于还是发生了,它对发动战争的人带来了消极后果(当然对士兵和平民也尤为消极):乌克兰人——包括乌克兰俄语区在内——出乎意料地展开抵抗,国际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制裁。我们甚至看到真正的奇迹出现了:比如说,连德国都决定提供武器。最后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也就是说,对俄罗斯不利,可最不寻常的是,除了普京本人之外,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预见到了这一点。他被人——特别是被他的拥趸们——称为杰出的棋手,可却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糟糕的战略家,这或许相当于斯大林在1939年决定进攻芬兰,又或是勃列日涅夫于1979年底在阿富汗投入军队。

第二个错误是高估了俄军。问题如出一辙,俄军此前累积的胜利——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的胜利——欺骗了我。与2月24日的俄军攻势相比,此前在顿巴斯发动的这两次攻势规模非常小,俄军的营级战斗群当时显然拥有相对于乌军的压倒优势,甚至在伊洛瓦伊斯克和杰巴利采沃给乌军造成了两次惨败。考虑到俄军还拥有空中优势,从逻辑上讲,同样的原因似乎可以产生同样的结果。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现实中的原因并不相同。的确存在一些细节差异,比如说泥泞季节(raspoutitsa)导致机动局限于公路,俄军起初也限制了大炮(俄军的首选武器)和飞机的运用。这一切都便利了乌军的防守,事实证明,乌军的防御比此前预期难啃得多,而且与2014-2015年不同,乌军以城市为基础展开防守。不过,主要的问题仍然出在俄军的组织结构上,这一点之前被低估了。俄军此前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有限的,能够仰赖空降兵等精锐部队或集中后勤保障的精选部队。这一次的军事行动规模则要大得多,甚至是俄罗斯自1945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突然之间,原本隐藏着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俄军无法妥善组织如此庞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考虑到俄军定期举行大规模演习,这种问题似乎有些异常。不过,演习终究是在没有真正敌人的状况下进行,这一次则是战争,事情的确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永远不要忘记事情永远不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战争尤其如此。在沿用从前的图表之前,还得去寻找一些新东西(比如说交战规模)或隐藏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原本应当很有见识的人变得愚蠢或盲目)。然后,在趋向于寻找证实材料时,我们还必须核查这些假设否抵御反驳,一旦它们不再符合事实,就要毫不犹豫地修正假设。假设不是主张,它们不能像主张一样粘在脑子里,不然就会造成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