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卫明 | 朱套散记

 丁中广祥 2022-03-28

朱套散记
丁沟  韩卫明

作者韩卫明先生:1975年出生,江都区丁沟镇人。先后在丁沟中心小学、丁沟镇成人校、吴堡小学工作,历任教师、总辅导员、副校长、校长。现任丁沟镇教育副助理。主持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简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结题,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

启扬高速至扬泰机场与安大路丁沟红绿灯到扬泰机场的两条繁忙的通道相交汇,将我的老家朱套——一处安静的小村落——拥抱在怀中。

朱套,民居坐北朝南,呈井字布局。相传,在明朝万历末期,又传为明初洪武遣散背景下,老祖宗韩如善和大管家朱三嘚子从苏州阊门移迁至此拓荒安居,所以韩、朱两姓居多。韩柏林家至今居住的老宅一套三间七架梁房子是唯一保留较好的韩氏祖屋,经专家鉴定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名曰“海浪厅”,以厅内雕刻流畅,似海浪般翻卷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屋内梁柱及椽子尚完好,最突出的是雕花的木质“托梁”、中柱下的“石托座”;明间地面尚存完整的铺地方块砖(俗称“罗地砖”),斜形铺地,别具一格。房屋原有五进厅堂,处朱套中央,四周环有河流,可谓是居“河套”之中,“聚气”最胜的风水宝地。以此为村里的主轴,前到南河,北接后河,纵向的还有5条巷子,七通八达。听奶奶讲,当年她被爷爷用大花轿娶进来时,轿夫绕晕了头,都走不出去村子了。朱套的“套”字也是源于此吧。

从后河坝头石头桥往南河方向走,途中有个小汪塘,过去称“朱儿汪”,谐音寓意“旺”字。这里永远淹不掉,干不了,即使田里干得裂了缝,它还是水汪汪的。我小时候,汪塘里还是可以钓鱼的,经历这么多年,加之前后房屋的变迁,此汪塘也逐渐被“蚕食”而缩小了,至今尚存已不足10平方米,一周用砖头水泥瓷砖砌起来,中间栽上了荷花、茨菇等。

 从“朱儿旺”沿路往东走百十来米,是大家口中的“王老师”家。因年代久远、无人居住而破损不堪,后人做了简单的维修,遗憾破坏了原有的感觉。青砖小瓦(青砖是与韩柏林家不同的小条砖,纹理非常细腻,据说砌墙是用糯米熬浆做的,几乎看不到墙的缝隙)、木格窗户、门头精致的砖雕,尤其主屋门口保存完整的一对圆石鼓子,鼓子上雕着的三只形神兼备的麒麟戏球,显现了大户人家的高贵,见证着先前的繁华。听我老太爷韩凤鸣讲,到清朝末期时,韩家逐渐衰落,他的爷爷吸食鸦片,一部分房屋地产被拆或卖了,由麻村移居来的王宝南家就买了韩家此处的房产。王氏是文人之家,移居来后一直居住至今(目前无人居住,后人定居扬州)。“王老师”叫王坤,1915年出生。到抗日战争前夕,王家家道已中落。新中国伊始,百废待兴,王坤有文化,知书达理,便在自家四进大院里头设学堂,自己教孩子们读书写字。那是个艰苦的年代,孩子们个子高高矮矮,年龄参差不齐,从小学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有,还有被家长送来“看水”(地方言,意照看以防落水)的幼儿,我当年就是其中之一。王老师一一承接,挨着个儿悉心教导。王老师身材不高,慈眉善目,一头的白发。在她去世后,由她侄儿王志林口述记录,2010年1月12日《扬州晚报》刊载了王老师《一封尘封78年的情书》的故事。栽桃培李倾心血,冰清玉洁品如月。品如月,一生清白,晚生悲绝!

朱套,四面环水,取名由来之一。东河、南河、西河,北面的河叫后河。河边树木葱茏,竹林较多,远远看过来,村庄像一块大的美玉被一片绿色浸润着。河边有“枪果儿树”,现在叫朴树,待到绿的圆圆的果实长得饱满好成为竹枪子弹时,在竹林里挑选老竹子,用小刀把根部结实的竹筒截取下来作枪管,偷了筷子,把前部分削一段和竹筒内径长短粗细一致的作撞针,接着上子弹,枪筒前面塞一颗,后面塞一颗,子弹小的没用,要压实管壁,用撞针抵住一端,用力一捅,清脆的枪声打响了。以前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会做竹筒枪,做好了还要互相比较,看看谁打得准,谁的更响,谁打得人更疼。河边多的还有槐树;到了5月份,一树垂下来淡绿且白还散发着清香的槐花。还有桑树,待到果实红且发黑时,要么爬到树上,要么力气大的伙伴猛地踹下树,哗啦啦掉下一地的桑树果,大家一拥而上捡拾起来用河水洗过了吃,有的躲闪不及,落在浅颜色衣服上,变成了花衣服,落得回家挨揍一顿。那时没有自来水,这四条河是大家淘米洗菜、吃水用的。村子西边还有一条河叫“虾儿湾”,北面还有一条是“北连汪”,主要供农田灌溉的,全部相连。有水就有鱼,就有许多快乐和幸福。这么多的河成了儿时我们的天堂,洗澡、钓鱼、摸螺蛳,到河边地里偷西瓜……每年小年到时,大人们起网拿鱼,每家挎着竹篮、拎着袋子分鱼,这成了村里约定俗成的热闹的重要仪式。

我家原先住在韩柏林家西面,老爸弟兄姊妹4个,他是老大,成家后自立门户,在南河路西新建了房子。由五架梁到七架梁,再到现在的楼房加小院,成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朱套以水而生,因水而祥,美丽而有韵味的乡村美景、勤劳而淳朴的民风让来过这里的人赞誉“小江南”。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落户在这片风水宝地,为赋闲在家的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借“机”发展的姐弟宾馆、昱川宾馆等民宿在村里开了花、结了果。发展优势产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朱套,这一幅美丽乡村水墨画卷徐徐展开。欢迎收听:蒋教授说红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