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中,这三类“老人”无论多有钱,晚年都不会活得幸福

 舒山有鹿 2021-10-26

男人到了晚年,过得不好,多半是年轻时给自己挖了这三个大坑

01

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车,从起始站开向终点。身处其中的我们,只想这段旅途可以活得舒服一点。

尤其在差不多到终点站的时候,人生的风景已然变得单调,我们也活得疲累。因此,大多人都希望能够“善始善终”。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善始善终”呢?很遗憾地说,生活中有太多的老年人,他们一大把年纪还会活得痛苦。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我们总认为“有钱有势”才能换来不错的晚年。

这样的想法,其实没有错,也特别正确。不过,在这个复杂的尘世间,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钱财确实是幸福的基础,可幸福跟钱财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还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所期望的幸福。

有心理学家提出了这么一个等式,家庭好 关系好 身体好 有钱财=幸福。

也就是说,幸福终究跟这四个因素有关。无论缺少哪一个,我们的晚年都会有遗憾。

家庭中,这三类“老人”无论多有钱,晚年都不会活得幸福。

我有7000退休金,为啥拒绝我 53岁阿姨 不想当免费保姆

02

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活得痛苦。

同事王先生的父亲王大伯,他63岁那年就突发重症,差点就离开了。幸运的是,他被救回来了。代价就是,未来只能卧病在床,不能自理。

身为长子的王先生,也就担负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每天端屎端尿,喂水喂饭,还要日常上班,简直就是疲累到了极致。

尽管如此,王先生还是坚持了下来。可是,最让王先生不能接受的,就是王大伯的背上出现了烂肉,这让王大伯痛得不能平躺着睡觉。

一个老人,既不能下床,也不能生活自理,甚至连平躺着睡觉都成问题,那往后余生,真的有意义吗?

用王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真希望父亲能够早点离开,因为他不想父亲一直受苦,“半死不活”的样子真的让人特别心酸。

在如今这个社会,像王大伯一般“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其实有很多。甚至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作为老人这一方来说,一旦他们受此磨难,相信他们自己也不想活得如此卑微。不管他们有多少钱,也不会活得幸福。

50岁以后才明白,人到晚年,最好的依靠,是这4个人

03

孤苦终老的老人,终究不会活得幸福。

为何中国人总是强调“养儿防老”,难道仅仅是为了“养老”吗?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父母养育孩子,就是一种“跨期”的投资。你投资得好,那你在晚年的时候就能回本。假如项目失败了,那你的晚年就不幸了。

其二,除了钱财,每个老人家都想拥有“孝顺”的儿女后辈,进而享受天伦之乐,过上安稳幸福的晚年。

所谓“老有所养”。这个“养”字其实大有乾坤。

从普通的视角来看,这个“养”字不过是代表了“抚养”的意义而已。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养”的本质,更多的是“陪伴”。

每个老年人都希望过上“有人陪伴”的生活。对于儿女,他们的要求其实不高,只要儿女能够陪伴在他们的身边,那就足够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世上最为残酷的一件事,并非是失去钱财,而是没有儿女在旁,活得孤苦伶仃,甚至无人送终。

提醒奔五的70后 人到中年,丢掉这三样东西,后半生会越来越好

04

倚老卖老的老人,只会祸害子孙后辈。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他特别做作,不仅让两个儿子的婚姻和事业都出现问题,还让小女儿卷入家庭矛盾当中。

倚老卖老的苏大强,总是保持着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毫不顾及儿女后辈的死活。最后,他自己也不见得活得幸福。

身为一个老人,就不该让儿女们活得痛苦,也不该提出太多的要求,更不能破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是年轻人做作不堪,那他对家庭的影响是极小的。因为他并非是家庭的长辈,没有家庭地位,自然不会影响家庭。

相反,如果是老人做作不堪,那他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老人就是这个家庭的长辈,也是这个家庭的灵魂。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绝对不会好。

所谓“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有品有德的老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没品没德的老人,只会“害人害己”,让子孙后辈活得无奈和痛苦。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