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一统的秦王朝有着怎样的历史演变,以及玉器特征(11)

 淡淡的茶香_ 2022-03-28

前面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都详细写过两遍了,这次终于又开始了秦汉玉器的写作,本来这个章节也是我极为看重的一段历史,不仅仅是因为两汉时期的玉器制作代表着我国玉器制造史的巅峰,同时,这各阶段的玉器制作以及纹饰风格,材料选择包括工艺手段,对后面两千多年的玉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也是难以被超越的一座天花板。

图片



图片


一、秦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要了解这段历史,必须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我们知道赢政费尽周折,亲政掌权以后,用了大约九年的时间,才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对内夺权,对外扩张,嬴政对六国的的策略也由先前的交融蚕食变为武力吞并。

在李斯的建议下,他确立了“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扩张策略。从公元前230年起,赢政终于按捺不住,发动了全面吞并六国的统一战争。

其实到了战国后期,七雄中各国的实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国力抗衡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有赵国是可以勉强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图片

但是经过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 40万赵军俘虏被秦国坑杀,赵国军事实力大损,其他国家也是受到极大震吓,更加无力抵御强大的秦国军队进攻。

赢政亲政,首要大事就是统一六国,但是如果需要统一六国,赵国是最迫切最急需消灭的,于是嬴政把削弱赵国的军事实力,打击其他几国抵抗力量作为统一的重要一步,并于公元前236年和公元前232年先后两次进攻赵国,但由于当时赵国大将李牧的英明指挥,而没有成功,不过这两次战役也使赵国的实力大为削弱。

到了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令内史腾率领大军避开赵国,转而进攻韩国,不出所料,韩国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有效地抵抗,就被秦军迅速攻下其都城新郑,并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后,秦国在此设颖川郡。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9年,赢政派秦大将王剪率兵从上党进攻赵国,赵国仍然由李牧率兵抵抗,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秦看硬攻不下,于是使用反间计,私下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向赵王诬陷李牧,结果李牧被罢官处死。自此,赵国无人可以统兵抗秦,后被王翦灭。

图片

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80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经过250多年的征战,经历了“七雄五霸”的独立发展时期,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结束了地方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秦王朝。

看看现在的欧洲,有时跟朋友聊天,他们也承认,欧洲当时就是缺少一位具有嬴政这样胸怀和气魄的领袖,所以现在的版图还是四分五裂,开车半个小时就是一个“国家”,由此而言,我们应该感谢嬴政的这种大一统的气魄和执着,才有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大家庭。

图片


二、秦代开创的玉玺制度和艺术特征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也是基础常识,在秦朝以前,统治者最高的称号是王。商、周时君主都称为王。后来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诸侯国君也相继称王。

但是,经过十年左右的战争和兼并,其他六国的国王都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秦王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深感“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秦王下令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伐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图片

于是王绾、冯劫、李斯等人与博古通今的博士们商议后,对秦王赢政说:“以前五帝时,不过统治方圆千里之地,而且周边的少数部落只是时向时离,但是天子也没有办法。现在,陛下兴义兵,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功业,三皇五帝也没法与陛下相比,所以请陛下尊称秦皇,自称为朕,命令称为诏。”但赢政认为,应采用上古帝位号,称为“皇帝”,并立即制命天下。在制命中,赢政决定自称始皇帝,后世继承皇位者以数计,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这样,从这时开始,秦始皇才成为秦王赢政的称号,皇帝一词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为了神化皇权,秦始皇在议定帝号后,还规定了玉玺制度。

由秦始皇下诏,李斯书写,后由工匠精心琢磨制成的玉玺,上面勾交五条龙,方四寸,其文为李斯的鸟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此,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

图片


三、秦代玉器的艺术特征

春秋战国到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来的秦王朝,虽有重视玉器的传统,但因国祚短促,加上政治中心处于中原西陲,文化思想上落后于中部和南部。

在玉器的制造工艺上,战国时期的楚国、吴国都有着自己独步天下的精湛工艺和匠人,所以也才有了我们难以项背的工艺方法,在玉器的制造风格,包括装饰纹样及雕刻方法都有自己的创新工艺和制作精品面世,而位于关中的秦国与中原地区差别较大,粗犷的加工风格和简洁的制玉手段,既没有战国玉器的雍容华贵及玲珑剔透,也没有后来汉代玉器的精雕细琢及千纹万花。

图片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刚刚完成大一统的格局,百废待兴,各项基础设施和手工业尚处于逐步恢复和完善环节,玉器手工业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可以准确断代为秦的玉器并不是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的时间较短,所以很多的墓葬出土玉器,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的加工和制造年代可能都是春秋或战国的遗存,这一点,在我们考古挖掘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时就有过先例,虽然他的陪葬玉器很多,但是大多都不是产自于汉代的作品,可以会更早,特别是从海昏侯嘴里取出的那枚“双欢”印纽,从背部的卷云纹饰判断,应该属于春秋时期的作品,至于刘贺为何会在口中含着这样一枚印纽入土,其中的缘由可能只有他自己知晓了。

但是意外也总是在不经意中出现,1976年在陕西西安东张村秦阿房官遗址,出土了一支云纹高足杯,目前的诊断应该是秦国时期的玉器制品,这件玉杯与后来汉代的玉杯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造型敦厚而大气,纹饰繁复又错落有致,可见,秦代玉器的战国遗韵明显可见,还尚未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种过渡类型的时代风格和特点。

图片


四、秦代玉器鉴赏要点

目前所见秦代玉器不多,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河北、湖南等省的中小型秦墓,其中以陕西出土的数量最多。按用途可分为祭祀、陈设实用及装饰三大类。祭祀玉有琮、璧、璜、圭、璋、琥等,陈设实用玉有高足杯、玉玺、带钩等。

装饰玉有玉璜、玉觿、玉瑗、玉环、玉玦及玉虎、玉鱼、玉鸟、玉蝉等。

秦代玉器体大而拙,多为素面,少数有简单的纹饰。

图片

如祭祀玉均作仅具轮廓状的器形,或加饰一些简单的线条勾勒,没有细部加工。

花纹修饰较为粗糙。所饰勾云纹,线条粗硬,子毛糙,后期加工草率。

许多器物都是在磨得极平的地子上装饰由直线折角组成、不用弧线、凸凹相连的细阴线刻划的勾连纹,按四方连续图案繁密排列。另有绳纹、谷纹及其他纹样。

图片


五、秦代玉杯的艺术特点

虽然秦代玉器粗犷有余、细润不足,但从图中的云纹高足玉杯,却能窥见属于宫廷、高级贵族陈设实用的风采。

图片

此杯系用和田青玉制成。杯身为直口简状,器表上层杯口饰有柿蒂纹和流云纹,中层腹部饰谷纹并以阴线加刻勾连纹、云纹,下层腹部饰刻流云纹和如意纹。

足似豆形,豆腹部刻有丝束样花纹。

雕琢工艺精湛,纹饰纤细华丽,反映了当时最好的玉器工匠的琢制水平,为秦代罕见的佳作精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