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 就是:信息太多。 由于普通人知道得太多了,所以,比起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人的“行动力”。 多数时候,信息的全面并不是有害的。 但如果只是“知道”,而不“行动”,则会慢慢 让海量信息充斥着大脑,人的行动反而会变得犹犹豫豫,更加受束缚。 所以才有一个说法“成为信息的奴隶”,因为你只是知道很多好道理,大道理,却无法行动。 你就会越来越痛苦。 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扩散,好像让人类多了很多选择,很多条路。 但如果你只是停留在“想想”和“知道”的层面,再多的选择对你来说也不是选择,只是信息而已。 所以,别想太多,先做再说。 这个时代,人们缺乏的往往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行动”的毅力和勇气。
与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收起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的都是最好的一面。 诸如温柔,知性,善良,聪明,博学…… 当我们跟别人接触的时候,也会随时给对方贴一个标签。 我们内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偏见,我们愿意接受的也只是自己本来就相信的“事实”。 所以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新闻,大部分人会立刻遵从自己的三观、喜好以及看到的部分信息,拿起键盘就开始指点江山。 实际上,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了一切;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想清楚这些,你会少浪费时间,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 PS过的头像不是真实的你,而“编织”过的事实也并非事实。
“拥抱变化”和“保持初心”都是正确的选择,也都是错误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创业领域,你往往会看到两种完全相反的主张,而他们的结局却殊途同归。 比如有两个人同时开饭店,都获得了成功。 A喜欢经常更新菜单,迎合客人的喜好,用多变的菜式来吸引客人,别人就说: “看,都是因为他经常变换菜单,不死板,不遵循套路,才获得了成功。” 而B则数十年只做三道菜,就用经典菜式吸引客人,别人就说: “看,都是因为他保持初心,不跟风,不讨好市场,严谨认真,才获得了成功。” 所以,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无所谓对错,“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成功了,那么别人就会 不成功的人,做什么选择都是错的; 而成功的人,放个p,大家都觉得有深意。就是这个道理。
我有个离过婚的朋友说: 这个世界上,她最感谢的就是她的前夫。 因为那段婚姻,可能是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光,也让她见识到了人心可以阴暗到什么程度。 前夫几乎毁掉了她的一切: 房子,车子,财产,职业前途,自信心,健康…… 最后还冷冷的对她说: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 这一切结束之后,她反而释然了。 因为前夫做的太绝,她也就更容易放下。 原本自己是恋爱脑,做什么都以对方的感受优先。 现在她不论跟谁交往,都能迅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人生反而变得越来越顺利。 有时候,人生可能注定有这么一个人,给你上最沉重的一课。 课程结束后,你会变得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低: “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不漂亮,没有人会喜欢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乎我。” “我必须做到一些事情,才能让别人喜欢我。” 可能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被迫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要听话,懂事,乖巧,安静,好好读书,不黏人,父母才会夸奖你。 但做到这些的代价,是无限制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并且,长时间地压抑自己,会形成一种想法: 我必须活得“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人喜欢我。 在这种想法的主导下,人很难彻底的爱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自己。 人主动把自己异化成了“取悦别人的工具”,只为别人的认可活着,却不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然而,人生如此艰难,总是为别人活,什么时候为自己活呢? 总是期待别人的认同,就会落入讨好的陷阱。 一旦获取不到别人的赞许,就好像整个人都没价值了一样。 建议你摒弃这种想法,不论有没有人认同你,你首先得认同自己,无条件地支持自己。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你不需要为了谁去证明什么,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如果只是为了别人的认同,早晚会失去前行的焦点。 你的努力奋斗也好,自我提升也好,其出发点,应该是你自己想追求幸福的“内驱力”。 讨论 当你焦虑、痛苦、纠结的时候,会怎样开解自己?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