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多凡夫,活在“非量”的境界。

 大山860 2022-03-28
图片
第三个是非量。这个非量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了,我们凡夫多数都是在这个非量的境界。什么叫非呢?似现似比。这个似现就是说,它好像是现量,但是又不是,似是而非,叫作似。似现量就是说他对于现前的境界,那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它的境界是现前,但是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黑暗当中看到一个绳子,这个绳子是现前。但是因为光线不好,我们会以为它是蛇。那么我们对这个绳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是绳子,你把它看作是蛇,你对它的认识是蛇的认识,这个是叫似现,这叫非量。 
以唯识学的思想说,我们这个第七意识它就是完全是非量。我们这个生命体,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但是第七意识去观察这个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它发觉第八识的明了性,那个微细的明了性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是一个我,这个就是非量。虽然第八识是如此明显地显现,但是它的真实况,是一种刹那生灭的一种明了性,而第七意识对它的认识,却以为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这个就是非量,就是似现,对于现前的境界,但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心,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叫似现。 
这个似比跟前面不一样,前面的似现是面对于现前的境界,这个似比是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不现前的境界我们加以推度,但是这个推度是错误的推度,那么产生错误的认识。 
比如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打妄想,我们想到这个五欲是种种的美妙,是常,是乐,是我,是清净的,起这四种颠倒。这个五欲的境界没有现前,但是我们鉴于推度的关系,借相推度,也是借相推度,但是是产生错误认识了,因为这个五欲的本质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而我们认为它是常乐我净的,这个就是似比。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一种推度,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这种似现、似比都是摄属在非量的情况。
我们看这个解释:心缘境时,于境错谬,虚妄分别,不能正知,名为非量。 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于境错谬,对于这个境界产生错谬的认识。为什么会有错谬的认识呢?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外境有问题,而是虚妄分别,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无始劫来这种虚妄的名言分别,主要是名言,使令我们不能够正确了知这个境界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的量叫作非量,这个是错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