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彼得·奥图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3-28

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苏格兰人,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  雷金纳德∙弗莱明∙庄士敦,大清宣统皇帝溥仪的外教。

电影《末代皇帝》中,饰演帝师庄士敦的演员是爱尔兰人彼得·奥图Peter Seamus Lorcan O'Toole


1962年,他被选中在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大作《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中扮演T.E. 劳伦斯,正是这个角色使得彼得成为扬名国际的著名影星。

曾被《帝国》杂志选为电影史上百大性感电影明星,被《GQ》杂志评选为过去50年中最时尚的50位男人。

彼得·奥图曾八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可没一次获奖。大概奥斯卡也觉得不好意思了,2003年,颁给他终身成就奖。


电影《末代皇帝》中庄士敦戏剧性的出场。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他来到了皇宫。他像是给溥仪打开了一扇接触外界的窗户。在影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构图以及光线,让它成为打破这个沉闷空间,穿透这个牢笼的一束光。它影响着溥仪,影响着他少年的心灵。当然,这是一个西方的视角,认为他是文明的使者,是现代文明的代表。

庄士敦给溥仪带来了象征西方文明的自行车和眼镜,小溥仪在故宫内骑自行车。仍然是沿着红墙运动。红墙,大门,形成封堵、闭塞效果。


在另一场矛盾的戏中,一个精致的雕花木隔断把庄士敦和贪婪的老太监分隔开,两个人针锋相对的对话由一个长镜头在这样的构图里展开。两个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段话为后来太监放火埋下伏笔。

在溥仪的紫禁城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阴影当中。表现溥仪身为帝王,却丝毫没有自由的压抑的精神世界。在庄士敦带来的西洋文明不断影响下,溥仪的精神状态转变,伴随着周围的光线渐渐增多。影片的情绪变化反映在光线造型上,就是光与影的平衡或是被打破,光线占据优势或者阴影压制光线。

电影来到了1931年的天津码头,溥仪为庄士敦送行。柔和的侧光为主光源,把巨大的码头大厅处理成暖色调子。送行的乐队以中国民乐演奏那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庄士敦回国后,在伦敦大学任中文教授,并兼任外交部顾问。他写了一本书《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后来他用稿费在爱丁堡买了一个小岛(爱伦岛)定居,宅前挂着龙旗,宅内的几间屋子命名为松竹厅、威海卫厅、皇帝厅等,厅中摆满了溥仪赏赐他的中国古玩、书画、瓷器等,每逢年节,总要穿上大清国的一品服饰招待亲朋好友。


1938年3月6日,庄士敦带着些许遗憾和对中国往事的无尽思念在家乡爱丁堡逝世,享年63岁。

在电影中饰演庄士敦的彼德·奥图于2013年12月14日,在伦敦的惠灵顿医院去世,享年81岁。

火化前一天,他的遗体安放在家中开放式的棺材里,摇滚巨星斯汀Sting等人都来瞻仰遗容,他的爱猫雪梨Sydney趴在他的胸口,静静地陪了他一整夜。


我写过另一篇关于电影《末代皇帝》的文章,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贝尔托鲁奇的蝈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