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选民||古老村落现新像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古老村落现新像

文/ 选民

我们村是一个有三个小组的大村,位于蓝田县三里镇王坡村(大队),是一个张姓聚集的村落。村里的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皂荚树高大弯曲,枝叶茂盛,细碎的皂荚树叶随风摇曳,两指宽,一扎长的新皂荚,双双挂满枝头,新亮嫩绿,皂角刺鹅黄尖锐,刺尖赭红吓人,老刺暗红坚硬,张牙舞爪遍布于树身,让人难以近身。核桃树也是掺杂于绿树之中,随处可见,嫩绿的核桃,成双成对饱满圆润的悬挂于枝头,偶尔也有三个核桃抱团生长,欲与天空争空间,宽大翠绿的核桃树叶,如同母亲般看护着自己的孩子,只有微风吹过,隐藏在树叶下的果实更是一览无余。苦楝树、国槐树、楸树、枸桃树........布陈于村落各个空间,小块的菜地随处可见,辣椒、茄子、西红柿,长势喜人,果实挂满枝头,长长的豇豆悬垂于枝干,若人心醉,恨不能掐上几个,一饱口福。整个村庄被绿色包围,简直就是一座绿色的海洋,台阶式的村落布局,更显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煞是养眼,伸展双臂,深吸几口气,清新洁净,沁人心脾,听几声鸡鸣狗叫更显人静村悠,偶尔路过的花点斑驳的小狗,尾巴摇曳的不停,扭头看看你,匆匆跑过。

村里的年轻人很少了,外出打工、干活已成为他们的首选,村里留守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身体不便,灵活能力较差的“困难户”,在这环境优雅的绿色村中安享晚年。

我也是偶尔回村,最近村里的变化很大。困扰我们村人的吃水难解决了,过去我们要从十几丈深的井里用辘轳搅水,几代人整天为吃水而发愁,党的引水入户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打开水笼头,随时都会有清凉的甘泉水咕咕流出,吃水难成为了历史。明亮工程把电引到了各家每户的墙外,日夜不停电已成为常态,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也成为了村里人的日子,过去我们追求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已成为历史,一个灯火通明的好日子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时代大学生村官入住乡村,也出现在了我们村,年轻活力四射的他,积极主动跑项目,找资金,先给我们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新变化,就是把人老几辈走的“水泥”路,真正变成了水泥不沾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宿疾,三米五的水泥村路已基本完工,人老几辈要踏着泥泞出门将成为历史,宽敞坚硬的水泥路,将给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一位年老的村民,肩扛着新买的洋芋,激动地说“这个大学生村官好!来了先给咱办了阵(这么)大的好事,这是我们过去多少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听罢村民的话,我也感慨万千,看看正在忙着铺最后几十米路的民工,他们也在和热心的村民讨论着,咋样铺好路的转角,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后经打听我们的村官姓胡,二十来岁,是镇长助理,人年轻,有干劲,思想活跃,敢闯敢干,愿他能深入实际,急村民之所急,真正把我们村建设成宜居、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张选民 男 陕西蓝田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政协渭南市四届、五届委员会委员 。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