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点评杨角诗作//长淮诗典1668期 名家点评(十二)

 凯歌csto4h5aaq 2022-03-28

CHSD本期组稿:雪鹰     制作:孙志翰

图片

CHANGHUAI

Canto

图片

杨角,60后,四川宜宾人。中国作协会员,宜宾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和八大核心诗刊,被收入多种选本,获过奖,出版个人诗集7部,散文集、合集2部。

CHANG HUAI 长淮

名家点评杨角诗作/长淮诗典1668期

目 录

前言:刘斌

作品:杨角诗选(10首)

评论:雷平阳、李犁、张策、杨锦、空灵部落、蒋德均、肖蛇、方文竹、马启代、宫白云、沙马、百定安


小结雪鹰

图片

诗人  杨角

·前言·

杨角诗歌具有极其鲜明的身份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他的诗写有着双重语言特质:一重是作为诗人的杨角的语言,有着多年诗人的探索、锤炼与创造的品质,有着其在诗坛独特的识别度与较高的艺术层级;另一重则是警察的语言,带有警察的职业道德、操守规约与精神底色的语言。这两种语言,在杨角的诗写过程中,在他的一首首诗里,得到不断的搓揉、互渗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属于杨角的那样一种诗歌美学:就是既讲究诗歌自身的审美品质,讲究诗的意蕴与劲道、诗意的含蓄与张力,同时又带有职业身份特征,那样一种阳刚之气,一种英雄情结与主流价值伦理的审美表达。到目前为止,诗人处理得还是比较恰切的。然而,我们对杨角仍存有一丝隐忧,或者说是更高的期待,就是诗人怎样在诗写的丰富与深邃上,在诗的境界与诗的哲思上更进一步,这取决于他下一步对自己身份的更高层次的审视与更超越性的突破和完善。

——刘斌(诗人、批评家)

·作品·

杨角诗选(10首

在英雄故居

比邻英雄,这里的每一个人

仍朴实得要死

天,还是晴的好。换作阴天

大团大团的云,趴在地上

像一场战争的影子

雨天是最不愿看到的,整座小镇

终未能忍住夜里的哭声,一早醒来

树叶上还挂着深深的泪痕

从纪念馆出来

大路上匆匆的人流

像是要把悲愤带向八方

他们决绝的、头也不回的样子

仿佛刚刚哭过

——载《人民文学》201512

长江零公里:一滴水

明天会流向哪里,无法预知

但对昨天,我绝口不提

投胎为水,一生就是一条下坡路

就是把心气放下来,一点点接近大海

黄昏太安静了,我试着

从心中取出一片峡谷,让所有散步的人

都能听到轰鸣的水声

一首诗写到这里就是一个人活到了这里

往前,一条年轻的江失去了好身板

往后,礁石林立的峡谷不再有一口好牙齿

作为一滴水,走过万里路

到这里都将归零

流水上千年,因早晨而获得重生

一首诗写到这个势头上

只求每天都有一次出发,都有一轮太阳

从江水中升起

——载《诗刊》20182月号上半月刊

我的大学

这些年,我已在体内

建成一所大学,自任校长

所有课程全天候开放

文科在左心室区域,工科在右心室区域

研究生和博士生,安排在心脏部位

甚至可以高出我的头顶

动物学、植物学、社会科学平衡发展

白天上汉语课,入夜上外语课

一旦发现谁被暴力和猪油蒙蔽了心脏

加修一学期《圣经》

善良是校训,专业不细分。遇崇洋媚外者

多学《孔子》与《孟子》;对好吃懒做、脂肪过剩的人

集中上体育课,参加义务劳动

苦了那些学子们,摊上一个写诗的校长

搬寝室,课程搞混,是常有的事

女生住进了唐朝或民国,男生搬往隋朝和宋朝

动物学在人群中上课,美术课改在了森林中

本校长尊崇人性,倡导个性

凡打铁超过嵇康,挥锹不弱刘伶,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者

皆可毕业

对心怀杂念、自以为是,在校区内装神弄鬼之辈

一律留校察看,迁往体外的B区

由蚂蚁和瓢虫上课,教他们从最小处学起

——载《诗刊》20182月号上半月刊

遍地灯火

灯泡是受赠的旗袍

赠予红色,它就是红的

赠予绿色,就是绿的

大部分灯光一张脸白辣辣

像失血者,像数不过来的人群

一粒灯火来到我们中间

并非要照出你的影子,而是燃尽它自己

很多时候,那些电工

忘了拉下电闸

大白天里,它们仍不明不白地亮着

——载《中国作家》2019年6期

落日

每滑落一次

太阳就会

带走大地上一个人

在这之前

它已带走我的祖父、祖母、母亲和二弟

今又黄昏

四川的天空布满血丝

余生的日子都是难以释怀的日子

余生的黄昏都是悲悯的黄昏

总有一次滑落最终会将我也带去

一想到就要见到

久别的亲人

我有一种想哭的兴奋

——载《中国作家》2019年6期

影子

能够从长江里提取自己影子的人

黄庭坚算一个,我也

算一个

流水太快了,岸上的人

忙碌得停不下来

两者叠加,很难从快速破灭的波浪上

找回一个人的全身

“醉舞下山去,长啸也何为”!

九百多年前,山谷道人谪居宜宾

一定从流水中看见过

骨立形销的自己和破碎的大宋……

昨日黄昏,落日有永别的意味

我在长江里再次看见

自己的影子

我伸出手去,它那么碎

像玻璃,像流水抱在怀里的骨灰

——载《诗刊》2020年5月号下半月刊

上班路上

从南岸去往江北,要经过

一座桥、一座古塔、一处名人故居

要经过无数公司和三家工厂

其中两家已经搬迁

遍地荒草成为了繁华的旧址

不看手机的时候,能看见三条江

一座两千多年的古城和它

高耸入云的钟楼

一座铁路桥,一座公路桥相距

不到500米,横卧大江之上

那桥不是贝尔格莱德的,也不是

布加勒斯特的……

二十分钟车程,有时等于

一首米沃什,半部大江健三郎

有时等于几个国家

——载《诗刊》2020年5月号下半月刊

中国脸

一个未走出国门的人

把他的脚印一一

连起来,就是他理解的祖国

教科书、电视、网络里的祖国

是一只飞翔的鸽子

背后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天空……

谁的理解如此深刻

脚印里的祖国,带着一个公民的体温

有时还带着水泡,和血

我的祖国太大了,我将老死在

理解的途中。哪天我再也走不动了

随便选个黄昏坐下来

我的祖国等于一次仰望,和恣肆的燃烧

——载《诗刊》2019年12月号下半月刊

历史课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这一节

教室外的阳光黄中带红

我坐在临窗位置,一队蚂蚁

正从窗台源源不断地爬过

我一边听课,一边偷看那一队蚂蚁

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堂课就这么过去了

无法回忆那堂课是否精彩

依稀记得遵义、赤水、泸定、草地

等几个名词和一组数字——

中央红军从苏区出发30万人

到达陕北,仅剩不到3万

另外那27万,应该在战斗、饥饿、雪山

和草地中走失

第一次认识草根能够救命

皮带,在腰上是好东西

到了嘴里,难以下咽

历史是一个身患健忘症的老人

很多大事,甚至几十万生命

像一队蚂蚁,它一恍惚

就忘在了某一页教科书中

——载《诗刊》2016年4月号上半月刊

一会儿

这劳碌的生活像一次搬运,一块块石头

由我递向了你,由你递向了他。而石头

从不落地,永远处于被传递的过程中

有那么一瞬,我把石头递给你

你犹疑了一会儿,愣神了一会儿

多么短暂的一会儿呀,让我感到了担待的沉重

从此爱上了这一会儿,惦记上这一会儿

在石头又一次递向我的时候

我总想停顿一会儿,仿若恍惚,仿若逃离

这黄金的一会儿呀,让我感受到生活

还潜藏着惬意和轻松

——载《诗刊》2015年2月号上半月刊

·评论·

杨角无疑是一个在场的书写日常性的优秀诗人。写身边的大江,他写出了天空里的一根血管;写一个酒徒,他写出了与大地拥抱的赤子;写山中的神灵,他写出了镜子里的蝴蝶;写鸡零狗碎的庸常人生,他写出了有情有义的伦理与秩序。他的身份是一位警察,我曾感叹“杨角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有感而发,目击成诗,而在于他总是非常有耐心地端详、思考着他的书写对象,同时,在书写的过程他又是如此的节制,韧劲十足。当然,他最让我惊讶的,是他写出了警察眼中的江水、警察心里的故乡、警察精神世界中的良知与美……”。在我们的语境中,“警察”有着特殊的符号学意义,杨角能于此中获取陌生的视角、猛烈的语言冲击力和稳重的道德感,较“在场”之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雷平阳(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好棒的视角!大胆的一跃和转折使杨角的诗别开洞天。既境象阔大又自成一格,超越性写作来自于认知系统、人生经验和匠心独运。而这一切在美学的完成里透射而出的是诗歌的包容与边界,值得好好品味。

                  ——方文竹(诗人、批评家、文化学者)

杨角的诗歌有着当下少有的男人的声音,这不仅来自他的职业,更来自他精神深处的善良和勇毅,把这样的力量转化为诗美感染力需要天赋更需要一命相许的热爱,因此他的诗里有一种决绝的赤诚,回旋着骨子里的铿锵音调。他的诗歌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对日常生活和心灵经验的诗化能力,这当然源于他对存在意义上生命真谛的不断反省,使他在俗常的生活和偶然的触动中能赋予一个平凡的意象以延展的诗意生发和深邃的精神发掘,并能留下戛然而止、恰到好处的无穷韵味。

       ——马启代(诗人,中诗在线总编)

杨角的这10首诗颇具个性色彩,沉潜逍遥,平实中见深厚,整体去除了浮华与矫饰,还原了自然与本真,不做作,注重灵魂的体验与心的在场,特别具有向内、向深挖掘的力量。处处可以触摸到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对家国,对河山,对亲人等。如《在英雄故居》《长江零公里:一滴水》《我的大学》《落日》《历史课》等。《在英雄故居》以“英雄故居”构成诗发生的背景,然后让现实进入诗,再让情感沉于其中,三者水乳交融,从而在感觉上被一种强烈而直白的情感打动,并因诗内在的张力而获得共鸣。“从纪念馆出来/大路上匆匆的人流/像是要把悲愤带向八方/他们决绝的、头也不回的样子/仿佛刚刚哭过”。《长江零公里:一滴水》以“一滴水”巧妙地安插人生,“投胎为水,一生就是一条下坡路/就是把心气放下来,一点点接近大海”,到最后超越人生,“流水上千年,因早晨而获得重生/一首诗写到这个势头上/只求每天都有一次出发,都有一轮太阳/从江水中升起”。《我的大学》简直就是一幅可以触抚的“自画像”,其种种别出心裁的描画准确地安放了诗人的生命状态与人生追求。总之,杨角的这10首诗总能以其独异的思维把事物或心灵的洞见代入崭新的境域,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诗风。正如他在《影子》诗中所云:“能够从长江里提取自己影子的人/黄庭坚算一个,我也/算一个”。

          ——宫白云(诗人、评论家) 

杨角的诗歌语言具有自身的温度和气息,他善于站在不同的视角,给予事物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他语言里蕴含着饱满的感情和内心的悸动,从而赋予了诗歌语言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杨角的诗歌语言具有揭示性的张力。这种张力源于他对现实的观察与发现,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感知,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体会,多角度的再现出词与物的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命运感。

 ——沙马(诗人、诗评家)

读诗就是确认一个作者在诗中身份的过程。诗人在场(主要是精神在场),诗歌就有了真切的现实感(当然也就有了伴随而来的现代感)。但仅仅在场并不能成就一个诗人。现实、形而上、驳杂关系中各自的对立统一、以一个中心的设立所构成的时间、空间经纬,再加上必须的精神经纬,这一切汇合而成方能成诗。杨角看见了我们共同看见的东西但却写出了自己,这样的诗可以一直写下去而不会衰竭,理由就是:它们赖以存在的基础永远鲜活。

——百定安(诗人、评论家)

杨角以其作品《喊岷江》荣获2014年《现代青年》年度最佳诗人桂冠,颁奖词是:以亲切、朴实、真挚的情感抒发对故乡的爱和眷恋,简洁、痛快又不乏诗的意境和想象,这颗滚烫的心喊的岷江都哭了。

                      ——张策(作家,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杨角是一个警察,也是一个诗人。因而他的诗里充满了英雄主义的忠诚和热血,充满了理想、正义、明亮的色调;因为是诗人,他在履行职责时,又多了一份豪情与感受,一种诗人的细腻与深情。

                      ——杨锦(诗人,原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

写一首好诗如家添新丁,是值得兴奋的。杨角的诗歌特质是生命感,是一种追求生命终结意义的痛感。他的诗干净而有冲击力,从不设置语言的迷宫来迷惑读者,他没有超现实主义的语言碎片,但有超现实的表现张力。

                      ——空灵部落(诗人,诗评家)

杨角的诗歌,没有辞藻的华丽,没有意象的晦涩,没有先锋的诡异,没有口语诗的随意,有的是变粗糙为精美,使生硬为柔韧,化单调为丰富,寄崇高于平凡,融豪迈于温婉,所有的情感与哲思都相溶在质朴的语言与无痕的技巧之中,形成了自然淡远、意蕴悠长的风格。

                     ——蒋德均(诗人,诗评家,宜宾学院教授)

一个爱诗之人,一经路过杨角诗歌文本所设置的物我场景,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并心甘情愿地任其绑架于他的一言一语。因为他的诗思考了作为一个人活着必须思考的,钟情了作为一个人活着必须钟情的。我向来以为,诗有了其作为人的思考和价值取向,并钟情其左右,钟情其人其事,钟情其个体小我到团体甚或家国大我,便有了文本意义的扩张与提升,便有了诗可以惬意、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

                      ——肖蛇(诗人,诗评家)

杨角轻轻地一启唇,就有巨雷夯在心头。震撼人的不仅是深刻的思,还有轻描淡写中的大智与大巧。这是有难度的写作,随意平常中思维和想象力被刷新和更新,而且不留痕迹。他不仅能举重若轻,更能深入浅出,一开口就能点中诗穴,听一遍即了然大义。他的朴素清晰简单自然的诗风是对阴霾浓重的诗坛一个过滤和净化。

                      ——李犁(诗人,诗评家)

·小结·

几年前与杨角兄在酒城泸州会过一面。那晚,他从宜宾专程赶来,几个兄弟相聚,尽管他没怎么喝酒,但四川诗人的诚意,也让我一生难忘了。就像他的诗一直在坚实的支撑着他的诗人身份,支撑着他的灵魂与情感的殿堂。所以你才会觉得他在诗里一直是“在场”的。事实上,这种及物与落地的诗意,正如那晚我们端起的酒杯、我们的握手、交谈,和我们对诗一致的虔诚,都真切地发生过。而且那泸州的酒香与“在场”的诗意始终不曾散去。这么多年了,再读依然如此。

——雪鹰(诗人、批评家、《长淮诗典》团队负责人)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好诗好评,通过本栏目,通过众多(10位以上)诗人和诗评家的品评(也可用一篇重量级评论),让您的佳作焕发出本来就有而被尘世遮蔽的诗性光芒,尽力让当代诗歌亮在当下!感谢杨角先生的诗,感谢各位应邀点评的名家,感谢读到此处的您!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爱诗的朋友有所借鉴,能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一点建设性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擦亮诗歌,照耀灵魂!

图片

诗人:杨角

推荐访谈(搜索)——

杨角:

一定从流水中看见过

骨立形销的自己和破碎的大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