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鹏||为关中大儒牛兆濂《芸阁学舍》遗址题联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上联

两株柏独撑芸阁舍,统近水遥山,春去秋至,书香继世,倾听灞水春潮。先贤蓝川,授学今古,桃李天下。亲耕十亩山田,饼饵幽香。看:时而词人吊古,时而墨客赋诗。对此茫茫,百感交集。问问问:這大儒丰碑,何矗故土?

下联

百年事屡换翰墨堂,尽鸿篇巨制,寒来署往,诗画开来,卧看玉山瑞气,才子梦周,函书育栋,英才广佈。独居数檐茅屋,诗琴润扬。想:忽然桃李春暖,忽然松竹梅寒。嗟予蹙蹙,罡擘韵翥。看看看:那贤德盛誉,关中大儒。

横联

罡擘韻翥

2017年春节


芸阁学舍的初址     
芸阁学舍为关中末代巨儒牛兆濂讲学之地。民国24年(1935)前后,兆濂先生曾著《芸阁学舍记》述其原始:
芸阁者,乡贤宋吕与叔先生号也。吕氏昆仲祀乡贤者四人,而与叔光绪中且升祀孔庭,其学渊源程、张,深见许于朱子,不可谓非得天地之心者矣。明成化十九年,巡抚阮公勤奏建专祠,着为令典。祠后芸阁寺,弘治中王提学云凤撤佛像,建芸阁书院以提倡正学,盖特举也!惜继起无人,旋就倾圮,碑志无考,识者憾焉。有清重道,列在祀典,缮葺罔替。官斯土者,展祠而后入视事,尊礼亦云至矣,而书院卒未复,犹阙典也。政变后,吾友茂陵张元际会讲过此,谓此祠乃关学所系,不可缓,偕弟元勋倡捐督修,即祠为兴学地,美哉!始基之矣。己未岁,兆濂伴读其中,而李知事惟人莅止,慨然以兴学为先务,乃自捐廉俸,请之上台陈督军树藩,为拨巨款。未及兴工,刘省长镇华继之先后拨款,数又倍焉。于是添建庠舍,式廓崇基,而芸阁学舍于焉托始。逊书院之名,谦也。
先生所纂《续修蓝田县志》又有《芸阁学舍》记其始末:
芸阁学舍即本宋四献祠而拓修者,在县西北六里。明成化二十年,巡抚阮勤檄知县刘震即其故庄建祠,俾有司春秋致祭,著为令典。御史戴珊记祠后有芸云阁寺,弘治中提学副付使王云凤撤去佛像,颜其额曰“芸阁书院”。日久颓废,嘉靖二十八年知县侯维藩、万历十五年知县杨培均重修,二十九年知县王邦才复故地而鼎新之,又易民田辟孔道,置后堂四楹,前后左右翼室各四楹,广十九亩。尚书张士佩记三十一年,知县董忠聪于大门外建巍楼四楹。清康熙四十年知县林世榕增修献殿四楹,镌其额曰“宋四献祠”,乾隆七年知县吴师瑗、三十七年知县张珣、四十年知县阮曙均先后奉文重修。同治四年知县濮斗衡、九年知县吕懋勋均筹款重修。鼎革后五年,兴平张元际倡捐督修号舍四间,及围墙一百二十五堵。八年知事李惟人增修号舍十间,改修四间。九年陕西督军陈树藩拨款拟添修讲堂,未果。十三年陕西省长刘镇华又拨巨款,遂增修讲堂五间,门房五间,厦房二间。醴泉王一真、长安于宗藩、本邑王万治又改修大门楼一座。二十一年创建窑室曰“安乐行窝”,上为台曰“永日台”。又刊学舍碑记。二十二年改筑四围墙,垣高一丈二尺。二十三年建灶房两间。(卷十《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