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小万沟遐想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小万沟遐想

王安

辋水河畔,依山傍水,有个叫岩子的村子,与辋川镇政府隔河相望,

在村子旁边有个幽深的山沟,名叫小万沟。

盛夏的清晨,我扛着锄头,迎着晨曦,疾步走在通往小万沟的小路上。

两边山高林密,山路蜿蜒曲折。

一条小溪,自山沟深处流淌而来。

四周静谧,偶尔传来几声鸟鸣,缓步而行,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远离城市喧嚣。

看着周围的山,周围的土地,溪流。

脑海里浮想联翩,乡亲们在地里辛勤劳动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

山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山地陡峭,人们耕种,只能肩扛背驮,很是辛苦。

小万沟比较深,走到尽头需要四十分钟,农忙时节,父母天不亮就起来,吃过早饭,就出发了,到了地头,天还没大亮,开始下镰割麦子了。

早上七点左右,就开始捆麦子了,然后往山外周转。

大约九点了,地里麦子割的差不多了,捆够拿的,剩下的摊在地里晾晒,下午再一起拿回去的。很多人用扁担担着麦子,一路不停直到出了沟,来到麦场上。

种玉米了,也是天不亮就带上种子,化肥,锄头赶往地头了,一天下来很是辛苦。种麦子也是如此,吃饭送到地头,晚上才回家。

小万沟山高林密,有利于中草药的生长,有柴胡,苍术,党参等。

夏天,人们会先上山摘连翘,手气好的,一天下来会摘二三十斤的,有收药材的上门收购。

儿时,每当周末或是暑假时,我们会结伴而行,拿上药锄,带上蛇皮袋子,上山挖药,回家晒干了,拿去收购站买了,就是我们的学费了,

也曾和父母一起,上山摘柏籽,晒干了,去壳,过筛,留下柏籽卖钱。

也会上山摘松塔,回家用木棍敲打,就有了松子了,然后就可以卖钱了,这就是当时的经济来源。

小万沟由于山多,土地多为沙土地,天干容易欠收,遇到大雨也容易被山洪沖毀。

但祖祖辈辈几代人,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不息耕耘着,用汗水换取全家温饱。

直到国家提出退耕还林,保护大自然,野猪等野生动物多了起来。

村民们种的庄稼,遭受严重破坏,人们就不再种庄稼了。

辋川是白皮松的繁育地,也让辋川人,因此发家致富了,有了幸福生活,

庄稼地就改为白皮松育苗园地了,少了耕作的辛苦。

如今的小万沟,一眼望去,一片葱绿,山鸡穿梭林间,好不自在,

甘甜溪水流淌脚下,浑然一个天然氧吧,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如今的小万沟,虽然不种庄稼了,但却以更加环保,用青山绿水,去除雾霾,把清新的空气留给我们。

好想在此,结庐而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小万沟融为一体。

这就是不同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回报岩子村民,美丽而伟大的小万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作者:王安,1971年生,蓝田輞川人,輞川中学毕业,干过餐饮,工地打过工,热爱文学,,后在陕西天然气公司后勤中心工作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